论机械化背景下农民转型安置方向
2019-11-06陈唯奇
陈唯奇
[摘 要]农业机械化带来的农业生产力提升势必造成大量农民失业失地,这给乡村振兴规划的推进工作带来较大压力。本文使用AHP分析法,得到两个失业失地农民的转型安置方向,首先促进农村-企业-高职院校构建委托培养短训机制,确保年轻农民可以进入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其次努力发展家庭农场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促进中年农民就业。根据市場需求现状,可以基本解决以上农民失业失地转型安置问题。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乡村振兴规划;失业失地;农民转型安置;AHP
[中图分类号]D669.3 [文献标识码]A
以往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均不超过5亩,导致农民收益较低,农业生产力水平迟迟不能有效提升。但如果在乡村振兴规划中执行农业机械化策略,可能导致大量农民面临失业失地问题,这些农民如何进行妥善转型安置,是当前乡村振兴规划中务必解决的问题。
1 论当前农民转型安置工作的现状
1.1 农业人口众多与农业人口需求量少的矛盾
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导致我国农业人口众多,但实行了农业机械化后会导致我国的大量农业人口面临失地失业问题。这些农业人口的劳动力现状与当前人力市场的需求并不匹配。比如当前农民工学历普遍较低,年龄偏大,社会工作经验较少。
1.2 农民的实际技能与社会需求的工作岗位相互矛盾
大部分农民因学历偏低且没有学习过专业技能,所从事的工作大多都是建筑安装、交通运输,或者从事一些基础劳力工作。现今社会需求的都是有一技之长的工作岗位,或与之有关的知识技术方面的岗位。城市居民多从事的工作岗位很难适应农民工就业需求。所以现在农民人力资源过剩而社会需求工作岗位需求量大产生相互矛盾的问题。
1.3 大规模机械化管理土地与土地分散
我国现在如果使用大规模的机械化管理农耕土地,所面临的是整合分散在农民手中的可耕地,而可耕土地资源是我国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而可耕地都分散在每个农民的手中,从而导致我国农耕土地太过于分散。农民手中耕地数量少,一方面在单产不变的情况下农民收入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农民分散耕种难以实现规模以上经营和大规模机械化普及。
2 论当前农民转型安置工作的问题
现以某市为例,其有550万农业人口,590万亩可耕地,800万亩林业用地,没有江河湖面且不临海。人均可耕地和林业用地过少,且这些农民缺乏技术上的专业知识技能,从而导致该市的农业人口大量过剩。根据一般的农业机械化劳动组织习惯,590万亩土地仅需1-2万人即可完成绝大部分维护工作,届时将有超过500万农业人口面临失地失业,这将会给该市推行农业机械化带来显著的维稳压力。即该市如果进行大规模农业机械化改革,所面临着较为严峻的人口转型和安置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包括高职)入学考试较为严格,且学费不菲,所以现在农民普遍存在上学门槛高和上学成本高的问题。且相当一部分农民认为“上学出来不如外出打工就业实在”,普通一户农民家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所要承担的学费和生活费对于本身家庭来说过于沉重。即农民面临着升学难且缺少学业深造积极性的问题。与此同时,大量的高职院校因为生源不足导致师资力量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民营高校面临着招生难题。如果这一矛盾得到优化,对农民转型安置和高校师资力量利用率提升都有积极意义。
包括昌硕公司、富士康公司在内的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均面临着招工难、用工荒的现实问题,这与海量失地失业农民安置难的问题形成社会矛盾。而根据前文分析,农民的实际劳动力水平,并不能符合这些企业的招工需求。只要能够解决企业用工荒和农民安置难的社会现实矛盾,就可以实现对因为农业机械化失地失业农民的妥善安置。
3 农业机械化条件下农民转型安置的策略及建议
3.1 坚定不移地执行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合作社的建设
农业机械化和农村合作社是解决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农村收入较低等现实问题的科学途径。所以,虽然农业机械化和农村合作社建设工作可能会带来海量失业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但其是实现乡村振兴规划的必由之路。只有实现农村合作社耕种,才可以有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业集约化水平的基础条件,才可以有效提升农村经济水平。而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是农民收入的基本保障。农民因为农业机械化产生失地失业现象只是表象,实际农民的总收入会因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所以,应该在坚定不移地执行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合作社建设的过程中对失业失地农民进行妥善安置,即国内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与相对落后的农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农村的主要矛盾,而机械化发展导致农业人口需求减少与相对较多的农业基础人口之间的矛盾是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解决次要矛盾,是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观。
3.2 努力促进农村-企业-高职院校的三方共赢式合作体系
根据前文分析,农村有大量劳动力需要安置,企业面临招工难、用工荒的问题导致无法发挥产能,高职院校因为缺少生源导致师资力量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这三个现实问题经过组合,可以形成闭合的三螺旋自驱体系。即通过企业委托高职院校培养农民工进入企业工作,可以同时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农民工经过半年至一年的高校内短训,可以大幅度提升农民工素质,使其能够符合企业的招工需求。而企业目前用在社会招工上的招工成本,完全能够承担每个农民工半年到一年的短训成本。但是,这一方案仍然有所不足,即企业对35-40周岁以上农民工的需求量较少,而农村的失业失地人口中这一年龄段人群是最亟待安置的人群。所以必须采用补充措施解决这部分失地失业农民的安置问题。
3.3 适度开放家庭农场的养殖及农产品深加工行业
不论是在维护土地规模还是在经营模式上,十八大提出的家庭农场概念与当前的农业合作社概念在表面上有很大不同。但是,农业合作社主要用于维护规模以上地块的耕地、果园、林地资源,而家庭农场主要用于维护边角土地和非高标准农田的农业资源,两者并无交叉。所以,在着力推进农业合作社和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推动工作。家庭农场多采用农林牧渔联合体的方式运营,稻花鱼、林下鸡、农林散养猪等家庭农场产品在市场的接受度一直很高,可以有效提升35-40岁以上农民的家庭收入,且农民从事家庭农场作业并不需要学习更多知识。在当地农技、农机、农业保险、农村电商等部门的联合扶持下,农村家庭农场可以得到和谐的发展空间。
现在,多数农村的农产品深加工包含了速生林木皮、工业黄酮、工业酒精及其他生物质燃料等诸多高附加值产品,而面向食品及中药材饮片的农业深加工更加普及。通过对农产品深加工相关规模以上企业向农村地区的投资拓展及村办企业开发此类产品的深加工工作进行政策扶持,可以实现较多针对35-40周岁以上农业失业失地人口安置问题。
4 结语
经过AHP分析,对农业机械化条件下失业失地农民的安置方向进行论问题对策分析,本文最终认为,应该顶住大量农民失地失业的客观问题,坚定不移地推动农村合作社和农业机械化进程,一方面,使用农村-企业-高职院校三方自驱动螺旋模型的搭建工作推动35-40周岁以下农民工的就业安置问题,另一方面,针对35-40周岁以上农民工,应该通过加强对家庭农场和农产品深加工行业进行扶持的方式进行安置。
[参考文献]
[1] 潘长亮.新型城镇化中失地农民社会融入的影响因素及地区差异[J].江苏农业科学,2019(06).
[2] 李荣华,刘欣.失地农民受偿意愿调查与安置模式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