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上游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研究
2019-11-06吕晓兰朱家铭张子健
吕晓兰 朱家铭 张子健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多,白洋淀上游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大幅增加,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多,大量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威胁着当地村民的健康。通过调查白洋淀上游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的处理情况,分析当地在垃圾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白洋淀;农村地区;生活垃圾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4-007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X52 文献标志码:A
白洋淀素有“华北明珠”之称,位于华北平原中部,是华北平原最大的积水湖泊。在行政管辖方面,白洋淀被保定市和沧州市共同管辖,2017年4月1日之后,白洋淀区大部归入雄安新区管辖。白洋淀水域辽阔,动植物资源丰富,淀内有芦苇8.004万hm2,产量可达7 500万kg/年,另有荷花6.67万hm2,鱼类17科54种,经济鱼类约占64%,也是179种鸟类的栖息地。白洋淀是国家5A级景区,接待游客150万人/年,对河北乃至华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白洋淀上游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1.1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善
白洋淀上游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缺少基本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导致农村居民生活垃圾不能及时处理、无处处理。在所调查的8个白洋淀中上游典型村落中,大部分村镇干部都认為从垃圾处理基本设施入手,解决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是正确的,但是配套政策和措施不到位,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后续资金不足的问题仍然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最大阻碍。一个垃圾中转站的运行费用为12万~15万元/年,村镇政府难以支付这项开支,再加上当地村民的环保积极性较差,配合度不高,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也就很难开展。要推进白洋淀上游农村地区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需要国家及相关政府的资金支持与当地村民的理解和配合,因地制宜,使地方政府与居民共同发力。
1.2 垃圾数量庞大、种类复杂
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与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大量增加,数量庞大的生活垃圾给仅有的13个垃圾处理点带来了巨大压力。据调查,农村平均的垃圾量接近3亿 t/年,白洋淀上游分布着几十个乡镇,人口众多,每年都会产生数吨的生活垃圾。传统的渔业生产和苇业生产方式产生的生活垃圾多为可降解的有机物质,虽然其总量受产业规模的制约,但在环境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随着白洋淀周边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垃圾种类也日益复杂,不可降解的白色塑料、碎料、建筑垃圾,可降解的有机碎渣、煤渣等大量出现。由于当地处理生活垃圾的能力始终受单一经济模式的制约,大部分未处理的生活垃圾被堆放在白洋淀沿岸,对白洋淀水体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随着白洋淀旅游业的发展,餐饮业和小商品买卖随之兴起,外来生活垃圾大量涌入,出现了很多新的生活垃圾种类,例如塑料瓶、玻璃瓶、易拉罐、塑料包装纸等,加大了生活垃圾处理的难度。
1.3 各级行政协调困难,垃圾管理低效
白洋淀上游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相对落后。通常情况下,在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生活垃圾采取散堆散放、就地分解的模式。虽然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量有所提升,但仍然只是由各村委会采取随意堆放的处理模式堆放易分解的生活垃圾,不易分解的生活垃圾堆积于河道及其周边,难以及时转运和处理[1]。
白洋淀上游地区村镇众多,各村镇分属于不同的县级行政区,各个县镇和乡村各自为政,政策难以统一,权责不明确,分工不协调。虽然每个村都设有固定的垃圾集中存放地点,但是如果这些分散堆放于各个乡村的生活垃圾得不到系统处理,就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1.4 村民缺乏环保意识,处理垃圾的积极性差
白洋淀上游分布着几十个乡镇,人口众多,大部分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弱,在思想上并没有对生活垃圾所带来的污染产生足够的重视,处理垃圾的积极性较差。通过调查白洋淀中上游典型农村可以发现,有近80%的农村没有合理设置垃圾池的位置,绝大部分农村的垃圾处理基础设施成为摆设。从白洋淀中上游8个村落的村干部口中了解到,为了方便转运集中池中的垃圾,农村垃圾集中池通常修建在交通较为便捷的村头或者稍微偏远的地头,距离居民的生活区较远,因而大部分居民不愿绕路到垃圾集中池处理垃圾,而是随意将垃圾堆放在附近,甚至随手丢弃。尽管有个别村民反映过这一现象,但是大部分村民都表示不愿意将垃圾集中池建在自己家附近,这样就导致处理垃圾的基础设施失去了原有的意义。除此之外,农村生活垃圾种类多、数量大,村民又缺乏垃圾分类意识,所有的垃圾混合在一起不便处理也不利于回收,只靠少数人很难处理数量庞大的生活垃圾,在污染环境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2]。
2 处理白洋淀上游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的措施
2.1 通过技术手段将生活垃圾转变为可利用资源
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治理,应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原则,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所用。我国目前常用垃圾填埋技术将填埋物资源化,实现二次利用。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和自动化处理。同时,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垃圾无害化与充分回收利用的目标[3-4]。
就目前来看,通过焚烧垃圾发电是减量化和无害化程度最高的垃圾处理方式,也是实现资源化最经济的方式。简单来说,垃圾发电就是将分类后的垃圾置于高温炉中,燃烧垃圾产生的热量能够用于发电和供暖。较为先进的垃圾转化能源系统可将湿度为7%的垃圾变成干燥固体然后焚烧,焚烧效率可达95%以上。白洋淀上游地区乃至整个保定地区人口稠密,工业密集,生产生活需要大量的电力,因此在该地区建设垃圾发电项目既能解决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还可以缓解当地在电力供应上的压力。需要注意的是,垃圾焚烧并不是将原生垃圾直接焚烧,而是将垃圾分类后进行焚烧。
因此,要想真正实现垃圾焚烧发电的无害化,需要控制源头以及整个处理过程,发展“从摇篮到坟墓”的管理模式,实行区域化管理,各区域严格制定执行计划,区域间相互协作,必要时采取经济手段。同时,政府在监管的同时要保证公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做到信息公开,逐渐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5]。
2.2 明确行政单位职责,完善垃圾转运模式
白洋淀上游地区市、县、镇3级行政单位要统一规划、明确权责、相互协作,使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形成从村到镇再到县、市的高效处理系统。白洋淀上游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可以效仿河北武安的垃圾处理模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运行模式。例如各家各户回收垃圾且进行粗分类,再由村中的卫生组集中起来,然后将垃圾转运到具有处理大量垃圾能力的县级相关单位进行处理,统一安排、统一处理,形成户回收—组管理—村收集—镇转运—城处理的垃圾转运模式。白洋淀上游农村地区要因地制宜,發挥政府职能,建立相关机制和奖惩制度,将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重视民间组织在环保方面的作用,配合政府做好垃圾处理工作,调动多方力量共同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改善农村面貌[6-7]。
2.3 加强宣传,统一监管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与村民的生活习惯有关。白洋淀上游农村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环保意识不强,这就影响了大多数村民参与垃圾处理的积极性,使农村出现垃圾随意堆放的现象。要想切实提升村民的环保意识,村委会要大力宣传,统一监督,通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与环保讲座,对在校学生开展与处理生活垃圾相关的教育活动,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市、县、镇3级行政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统一惩戒标准,严厉惩罚不经分类就随意堆放生活垃圾的人员,从根本上扭转白洋淀上游农村村民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的被动思想[8]。
3 结束语
政府明确指出要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的环境与健康意识。因此,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有效治理白洋淀上游的生活垃圾,对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保证雄安新区建设等具有重大意义。白洋淀上游地区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是立足当下、放眼长远的环境整治工程,生活垃圾的治理工作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各方力量共同支持,只有各级行政部门协同规划,居民积极配合,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白洋淀上游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被动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婷.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治理[N].经济日报,2019-07-15(9).
[2]何品晶,章骅,吕凡,等.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及技术路线探讨[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33(3):409-414.
[3]蔡传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4]刘妮,邓晏郦,薛旭东,等.陕西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业与技术,2019,39(1):173-174.
[5]宁帅艺,王崇梅.农村生活垃圾难题及其治理方向[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0):14-15.
[6]刘玮明.优化农村垃圾处理方式的几点建议[N].贵州日报,2019-07-10(12).
[7]戴彦文,孙宇博,宦佳晨.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19):249-251.
[8]张斯琪,郭晓慧,李奕帆.农村垃圾分类及集约化处理[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1):28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