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岁月流淌过舌尖

2019-11-06吴立宏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蒜泥粗粮酸菜

吴立宏

每年春节,各类食材从散发着烟火气的厨房经过爆炒煎炸蒸煮炖,变成一道道精致的传统年菜摆满我家的餐桌,一家人其乐融融辞旧迎新,父亲的一句“说出来你都不信”,旧话重提描绘出他儿时过年的情景。

我家住在内蒙古东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匮乏,米面油都要凭票供应,家家顿顿吃粗粮,每个月最多吃一顿大米、白面。入冬后,奶奶就开始控制细粮用量,为过年吃饺子做好储备。

接近年关,家里会杀一、两头家养肥猪,年夜饭上的“c位”全靠它。排骨燉白菜是用农村大灶台炖了许久的排骨和泡发干白菜,白菜碧绿、猪肉暗红,味道可口不油腻;酸菜汆白肉加入大片大片边界分明的五花肉和嫩黄透亮的腌酸菜,出锅前再放些以新鲜猪血、面粉、调味料灌制的血肠;蒜泥拆骨肉是将猪大骨烀熟后用手拆成细长条,佐以蒜泥解腻增味,口感筋道喷香……做熟的杀猪菜给亲朋好友端去一碗碗,余下的肥肉切成块加盐后在锅里熬制,几小时后,满锅的金黄色,散发着浓郁的肉香,晾凉后凝结成雪白色的猪油,这是家里未来一年的荤腥来源。炒菜时,挖上一勺夹杂着油渣的猪油,寻常的青菜变得异常鲜香。

年夜饭还必须有鱼,象征着年年有余。赶上年景不好吃不上鱼,奶奶就用一双巧手捏出活灵活现的面鱼,上锅蒸熟,讨个来年生活富足的好兆头。

当时北方的蔬菜品种还很单调,夏季只能吃自家菜园里产的菜:豆角、西红柿、黄瓜、茄子等。到了冬天,“老四样”——白菜、土豆、萝卜、腌酸菜,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主角。

父亲参加工作是在1986年,那时凭票购买食品已成为历史,细粮取代粗粮成为老百姓的主食,但肉类、蛋类、瓜果依然没有丰富到想吃就吃的程度。由于水果保鲜技术和运输条件的限制,各种冻果是冬季北方常备的水果。乌黑色的冻梨、黄澄澄的冻柿子,坐在热炕头上吃下一颗,冰甜爽脆,降火效果极佳。

记事以后,我最期待的就是父亲发工资,坐在父亲肩上我们一起奔向小卖部,娃娃头雪糕、薯片、无花果干……对一个孩子来说堪称人间美味。而没有零食的日子,我和小伙伴走遍街头巷尾搜寻“野零食”:紫黑色的“黑天天”,外形像极了珍珠奶茶里的珍珠,采一小把一齐塞进嘴里,酸甜开胃;摘下一朵“一串红”的花骨朵,轻轻地吸一口花蜜,口感清甜不黏腻;一簇簇红色的野生桑葚,味甜汁多,还有生津止咳的功效。

进入21世纪,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菜市场、水果店、超市生意红火,来自全国各地的蔬果让人眼花缭乱。人们隔三岔五就下馆子撮一顿,川菜、鲁菜、粤菜已逐渐满足不了人们的味蕾,西餐、日本料理、韩国烤肉也纷纷登场,老百姓不出国门就能吃遍世界美食。

最近几年,人们的饮食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转变,食品安全、绿色有机、明厨亮灶逐渐成为“吃”的关键词,菜品由饱腹型转为营养型,困难时期没得选的粗粮华丽转身,以精致的做法回归餐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更是让我们的饮食变得方便快捷。美团、饿了么、百度等APP的相继出现,只需要点一点手机就能足不出户吃到美味。淘宝、京东、顺丰优选等网购平台,让国外的美食特产在短短三、四天内,就能出现在家里。

几十年来,人们的饮食需求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得健康”……变化的是菜肴,变迁的是时代,始终不变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蒜泥粗粮酸菜
酸菜味是什么味
粗粮的三种错误吃法
泡酸菜
粗粮养生不养胃
중국 기차여행의 ‘필수품’, 컵라면
蒜泥点唇
粗粮代餐粉
两颗“大白菜”遇到一颗“小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