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3: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2019-11-06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上海卷广陵散民族性

考题呈现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名师说题

多元视角下的“中国味”

◇吴  岚    胡根林

上海卷这个作文题干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从音乐的范畴谈接触外部不同的、有差异性的音乐帮助加深对民族性特征的音乐的理解;第二句话提示考生,并非就音乐谈音乐,而是从音乐范畴拓宽开去,谈人是如何认识事物的。因此,这个作文题的写作重点是谈人认识事物,尤其是如何认识本土的、民族性的事物的独特性:拓宽视野,见识与了解更多与自身不一样的事物,在比较的过程中加深对自我的体认,以利于更好地发现真正属于自己的、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对此,可以更深一步做相关的原因分析:为什么人需要不断接触与自身有差异的事物来提升对本土、民族性的认知?其实,材料中“更有意识”这个表达也是值得玩味的,也就是说发现事物独一无二的特征,源自对各类事物的比较、理解从而真正了解事物,而不是单凭一腔热血、满怀情感。对事物的认知应建立在理性的、广泛体察的基础上。

因此,这个作文题和上海卷往年作文题在材料功能上是有区别的,它具有典型的材料作文的特点。材料谈音乐,感受“中国味”,考生不能就音乐论音乐,要从音乐拓展开去,谈文化文明,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如何认识我们中国人自己,并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建立起一份饱满的文化自信。同时,命题者也基本提供了认识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多方的比较和鉴别,来深刻感受我们的“中国味”。命题体现出很强的辩证思维,要求学生由点及面,由此及彼,从浅入深。正如我们是在与同伴、同学的比较中认识自己,中国人认识中国文化的方式,也必须通过与众多不同文化相比较,才能真正深刻感受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进而找到差距,树立文化自信,汲取“其他音乐”的精华为我所用。

认识事物的独特性往往是曲折艰难的。人容易囿于自我的小世界里,难以发现真正的自己。就比如狭义的民族主义者往往会用封闭和狭隘的价值观来理解整个世界。当年鲁迅先生就倡导对于外来文化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那么,对于本民族文化的体认,恐怕要用更宽广的视野去鉴别、欣赏、理解。哲学上有三大命题: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寻找到自身的独一无二,恐怕是人一生需要探寻的东西。若人没有冲破自我束缚,沒有愿意领略不同“风光”的感受力,往往会局限在自我内部的小空间,也就更难发现属于本民族的独一无二的特性。因此,发现与探索外部世界的精彩,不只在于增长见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发现本民族独一无二、无法替代的东西。其实,人认识自我,又何尝不是如此?

上海卷的这一命题,注重引导考生对材料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和分析,注重引导考生对世界观、认识观进行体察和理解。这一命题对大多数考生来讲,都能写一写,然而对此认识的深浅将决定作文的优劣高下。在这一点上,命题依然保持着海派作文的思辨性特征。

(吴  岚  上海市川沙中学;201200

胡根林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200000)

下水示范

薛国庆下水文示范两篇

寻“味”中国音乐

这是一个乱花迷眼的世界,科技的进步打碎了时空,多元文化的交融和创新成为大趋势。如何彰显自己的风格,保鲜而不被覆盖掉自己的特质和魅力,是任何一个成熟的文化应该思考并努力应对的。

有人说得好,倾听了异域风格流派的音乐,才更在意音乐里的“中国味”,从而有意识地去寻找音乐里的“中国味”。对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就应该有这份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归属,这也许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责任。

想起中国音乐的故事,就想起那首遥远的绝响《广陵散》,这首古琴曲据说是表现战国刺客聂政刺杀韩傀的悲壮故事。聂政侠肝义胆,快意恩仇,视死如归。他学琴入宫,以报仇敌,又剥面剖眼,自毁其尸,何其壮哉!其姊聂荌宁死不蔽弟之威名,亦伟丈夫也,他们身上都有一股英雄之气充塞天地,似白虹贯日,令天地动容。相传这首古琴曲后来经幽灵传授给嵇康,也影响了嵇康,嵇康同样大义凛然,不畏强权,临刑索琴弹之,“《广陵散》于今绝矣!”但《广陵散》中那守义不辱的精神和慷慨激昂的气概却永远昭示世人。

所以,音乐的艺术力量是惊人的,能带给人多方面的艺术熏陶,《广陵散》的命运坎坷,但其中涵盖的人性光辉和天地正气经世不朽。音乐是文化的最佳呈现形式之一,具有民族性、历史性和地域性。中国风音乐具有独特魅力,往往更注重意境的唯美、情韵的典雅和旋律的婉转,有东方文化的特点,符合我们民族的审美范式,无论从哪个方面说,我们都有理由懂得欣赏音乐中的“中        国味”。

当然,音乐是博大精深的,西洋音乐也有他们的不同凡响之处,其音乐逻辑理论的科学规范和乐器的精纯高档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诸如饶舌、说唱、重金属等音乐风格也带给我们别样的艺术享受,但尊重外来文化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懂得民族音乐的妙处,文化需要融合创新,绝不能取代对立。中国味音乐更看重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其文化背景、思维模式、审美取向、戏曲元素等是无可替代的。

用心去找寻和领悟音乐中的中国味道,传承和创新并重,而不是东拉西扯,穿衣戴帽。记得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节目里用印尼民歌《哎呀,妈妈》的旋律去套唱古诗《关雎》,一首余音绕梁的名作被搞得古怪难听,两个经典都被损坏了,这不是文化融合的正确方法。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借鉴西洋乐器和奏鸣曲式创作方法,是民族音乐国际化的有益尝试。

猜你喜欢

上海卷广陵散民族性
论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性的彰显
“重要的转折”导写——202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评析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秦朝选用啬夫的到底是谁?——2015年高考上海卷第4题商榷
上海卷中的
绝版的竹林之二 嵇康的广陵散
简论嵇康与《广陵散》
什么样的《广陵散》,什么样的嵇康
《广陵散》故事考析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