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犀浦站区域的城市问题浅析

2019-11-06李羽滢

四川建筑 2019年4期
关键词:站点用地整体

李羽滢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四川成都 611731)

成灌铁路起源于成都站,止于青城山,是成都市首条城际铁路。本次研究对象——犀浦站,不仅是成灌线的重要节点,更是成都市内地铁二号线终点站,作为地铁线路和国铁线路的结合站点,在城市交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使城市空间形态和尺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其规划的科学性不仅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及站点地区出行效率,也关乎城市空间合理性的实现程度[1]。在站点设计之初,其本身及周边区域的空间、尺度及建筑关系都未做过多考虑,它的建成对城市造成了影响。

1 区域介绍

高速铁路作为经济较发达地区与城市中心联系的交通枢纽,更是客运专线,是人流带动信息流、资金流、货流的典范,在加大中心城市的聚集能力的同时,也能使中心城市收益多于周边乡镇[2]。本文研究对象犀浦镇位于成都郫都区东边,紧邻金牛区和高新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发达,人文气息浓厚,史称“古晋兴城”,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本文将犀浦站及其周边几块用地定义为犀浦站区域,该区域北临犀方路和恒山北街,南至新业北街,西靠下街,东临西南交通大学(图1)。是连接成都市市区与郫都区、都江堰市的重要交通枢纽。站点的设立带动了周边的二次开发,也为周边空间结构调整、功能组建、交通运营、设施更新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

图1 犀浦站区域区位示意

2 犀浦站区域现状分析

2.1 犀浦站区域用地分析

犀浦站承载着区域内外物流、信息、人员互通的任务,从宏观的角度看待犀浦站区域在城市区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存在的问题,对城市区域研究更具意义。经过调研发现,犀浦站点周边用地主要包括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办公用地、教育科研用地、绿地、道路交通设施用地等(图2)。犀浦站点周边用地以沿街商业和居住用地为主,占60.37 % ,还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及教育设施用地,站点周边有大量停车用地,该区域内部绿地及公共空间匮乏,有闲置用地4.29 %(表1)。

图2 犀浦站区域用地示意

2.2 犀浦站区域业态分析

犀浦站区域的业态组成主要分为零散商铺、综合商场、集贸市场等。其中零散商铺主要包括零售类、餐饮类、娱乐休闲类、医疗类、家居建材类等,由于其自由度较高,在犀浦站建成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不规律性,缺乏整体规划。后期区域内建成百伦广场,近期又新建润扬双铁广场和大型服装集贸市场、菜市场等,增加整体商业活力,但与前期业态兼容性差,前后缺乏联系。随犀浦站建成,区域周边业态类型不断丰富,周边交通便捷,但业态等级普遍偏低,整理落位缺乏规划,定位和分布不够合理,与市区内相比不具备竞争力,不利于区域发展。

表1 现状用地统计

2.3 公服配套市政设施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犀浦站区域范围内有:

(1)幼儿园三处,中小学两处,教育资源缺乏,难以满足整个地块使用需求。

(2)医院一所,规模较大、环境较好;卫生站两处,基本满足现状需求。

(3)10 kV高压电线走廊一处,缺乏配套绿地。

(4)区域内道路排水以路旁水渠为主,方式简陋,不利于卫生安全和城市美观。

(5)消防站1处、车管所1处。

区域范围内公服配套设施较为分散,聚集性很差,服务等级偏低,服务质量偏差,条件脏乱、整体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2.4 建筑质量和高度分析

研究发现犀浦站南侧的自建区域以三类建筑为主,多为年久建筑,整体建筑质量差,北侧居住区以二类建筑为主,整体的建筑质量较好。犀浦站东侧核心区域主要为商业建筑,高度偏低,集中在6F以下,而北侧、东南侧新建居住区层数多为12F以上,周边建筑质量和高度参差不齐。整体来看,犀浦站区域的北侧和东侧开发强度较高,其他区域开发强度较低,作为地铁枢纽站周边地区,西侧和南侧开发强度远未达到发展需求。

2.5 交通分析

2.5.1 动态交通分析

犀浦站区域的交通类型主要有轨道交通、车行、骑行、步行。区域车行交通环境复杂,犀浦站本是含国铁站和地铁站的综合站点,附近又有许多公交站台,站点外还停靠较多共享单车。站前的主要交通红光大道,路面虽宽广但人车混行,骑行与步行系统未成体系,对非公共交通体系没有考虑周全。车站外围的“黑车”、人力或电动三轮等都未得到有效管理,加剧周边交通系统的混乱。

2.5.2 静态交通分析

区域公共停车点集中于站点周边,无法辐射更大区域,停车位较少,公共空间缺乏地下停车场。已建成的高密度小区和商业综合体,停车场配建较齐全,基本集中于犀浦站北侧和东侧,但不对外开放,无法缓解公共停车点资源缺乏的压力。

3 犀浦站区域问题

3.1 区域问题

3.1.1 车流人流组织混乱

犀浦站点外侧车流和行人交叉混行,出站口的三轮车、“非法营运车”拉客,占道等客,各种车辆和行人在马路上自由穿行,交通混乱,这样的现状极易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站点外部有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等停靠点布局零碎,缺乏统一规划和梳理,导致交通流线不清晰,造成交通混乱拥堵。

3.1.2 集散空间、公共绿地缺乏

犀浦周边交通发达,犀浦站作为高铁站和地铁站的交汇,常有大量的行人通行,流量较大,但这里没有设置大面积的站前广场,不利于车流和人流疏散。缺乏集散空间,站外显得十分拥堵。基地内的公共空间仅有华盛广场一处,居民缺少街头绿地,公共游园等活动场所。绿化不成体系且极度匮乏,还常存在无人管理的荒地废地,人均绿地面积严重不足,居民可以休息散步的地方较少。

3.1.3 商业不发达,区域地块开发程度较低

犀浦站区域现有的农贸市场与服装市场虽占地面积大,但场地杂乱,没有很好地规划,商业等级整体较低。区域内的开发强度低,区域内仅有第四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处居委会服务站点,且需乘地铁才能到达。区域内部仅有爱心幼儿园、犀浦镇幼儿园与育蕾幼儿园三所育儿设施,且育蕾幼儿园规模小,设施差,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3.1.4 建筑质量参差不齐

犀浦站区域内部建筑既有质量好的高层与大型商业综合体,又有质量差的老旧平房,给人以强烈对比。质量差的建筑往往被好的建筑所包围,成为不为人关注的存在。道路两侧建筑的尺度与地铁站不协调,两侧建筑破败混乱,其立面较生硬,建筑缺乏设计和变化,与道路之间也缺乏一定的过渡空间,站点周边建筑很大地影响了地铁站整体面貌。区域总体的建筑质量较差,不能满足今后的发展。

3.1.5 区域缺乏特色

犀浦站作为犀浦镇的重要枢纽,其区域内的天府路、犀方路、下街沿街景观平淡,没有形成区域自身的特色。不同道路段没有形成各自的街道界面,整体缺乏特色和系统性,道路尺度没有与快铁站结合。道路的连续性被地铁站阻断,沿街的道路景观呈现出一种无秩序的状态[3]。

3.1.6 城市破碎性

区域内犀浦站的存在对城市整体空间造成很大冲击。在连续的城市版图中间像一把锋利的刀刃分割了城市空间,分离了连续的街道,整体沿线风格参差不齐,不连贯。犀浦地铁站体量巨大,阻挡了景观视线,导致景观破碎。同时,由高架桥的出现,街道的整体轮廓线遭受破坏,丧失了原有的规律与美感,削弱了其两侧的空间联系,巨大的体块充斥了行人视线,不利于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建设,加剧城市破碎感[4]。

3.2 区域访谈调查

本次研究过程中应用了访谈调查法,共访谈45人,其中有效谈话43次。犀浦站点区域周边的功能需求情况、交通换乘情况、停车情况以及出行时间进行了调查分析。访谈调研结果为:

(1)停车功能需求:高铁站及地铁站周边片区停放车辆众多,区域的停车功能需求较大。其中绝大部分停车有乘坐地铁或高铁的需求,一部分是因为在附近有消费需求,极少部分停车属于附近商户或居民,其主要原因分析为长时间停车花费较高,使用者更倾向于短时间停靠。

(2)片区诉求:根据访谈结果进行总结,发现对区域的第一诉求是整改周边混乱的交通状况,减少拉客现象,混乱的交通状况极大地不便于人们的出行,而且严重损害了城市形象;第二诉求是提升周边环境和商业等级,犀浦站区域周边环境质量较差,整体的形象有待提高;第三诉求是拆除废旧房屋,美化环境。

4 犀浦地铁站区域改进建议

4.1 合理规划地铁站区域

将地铁站与公交站进行整体规划,宏观布局。特别是公共汽车枢纽站,更应当与城市地铁网络紧密结合,解决交通混乱的问题。禁止“黑车”和三轮车的乱停乱放,规范的士换乘系统,整体规划人行车行道,做到人车分行,使整个交通系统更加有序。

在区域西侧规划集散空间,留出集散场地。在地铁站周边进行绿化设计,美化道路,合理规划绿地空间,从一定程度改善高架桥造成的巨大和单调的视觉观感,弱化其破碎性。在区域重点路段,设计丰富的本地植物搭配,增设具有当地文化的街头小品,提升城市的美貌,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

4.2 桥下空间的利用

利用快铁站底部空间,在区域规划停车场,缓解公共停车压力。规划桥下绿地,在桥墩附近种植耐阴植物和攀援植物,在局部地段设置休息座椅,并放置具有当地特色的景观小品等;或在桥下配置植低矮的花草灌木,在桥下划分绿地空间,形成多条道路进行分流,也使原本冰冷的桥下灰空间增加趣味性,增加地铁周边的空间停留性,增加城市地标感。

4.3 建筑的重新规划

对区域的建筑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分析,对过于破旧的建筑进行重新设计。对高架两侧出现的大量单调生硬的居住建筑,在建筑设计上突破传统的手法,采用凹阳台、遮阳板、增加立体绿化、墙体设计等多种立面处理手法。在色彩上也应该赋予变化,呈现活泼亮丽的感觉,与高架所体现的高速度和现代化相呼应,提升整体城市面貌。

4.4 区域的再次开发

在犀浦地铁站区域,整体商业较低级,开发程度不够。可以对该区域进行整体分析,进行进一步的合理开发,规划农贸市场、服装市场的位置,开发区域的商业,商业带动地区发展,使之成为完整的有序的片区。增加教育基地、医院等服务性设施,增加区域的公共空间和街头绿地,整体提升犀浦站区域的环境和给人的城市印象。

5 总结

犀浦地铁站区域对于犀浦乃至整个的片区的城市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本文分析区域的用地性质、服务设施、业态分布、空间形式、建筑景观等现状,得出区域具有车流组织方式混乱、建筑参差不齐、区域开发程度低、城市景观破碎等一系列城市问题。最终根据访谈结果,在区域规划、空间利用、开发设计等方面给出改进意见,希望能对今后的相关研究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站点用地整体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基于Web站点的SQL注入分析与防范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积极开展远程教育示范站点评比活动
首届欧洲自行车共享站点协商会召开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怕被人认出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