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前村环境教育中景观资源的利用整合与风景园林专业的介入*
2019-11-06李自若郭焕宇李晓雪
李自若 郭焕宇 李晓雪
1 乡村景观资源与乡村环境教育
1.1 乡村的景观资源与乡村景观的资源
随着聚居、定居的发生,人类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社会及环境建设。乡村是人类建成环境中较早出现的聚居类型。农耕文化下,中国形成了传统乡土社会[1],但现代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传统乡村的文化、社会、环境面对冲击并发生巨大转变[2~3]。乡村建设的背景下,乡村景观已成为风景园林专业重要的研究与实践主题,乡村景观价值是最核心的探讨议题之一[3]。乡村景观被认为涉及到生态、生产、生活3方面,有着生态、经济、文化、社会的综合价值[4~5]。而乡村景观价值的实现,一方面需要将乡村景观作为地区资源进行保存、利用、开发,另一方面需要可支持景观建设的资源。这两类资源,在内涵上有所差别,前者则更集中在乡村景观自身价值的挖掘;后者包括了乡村内部及外部可利用的能源、人力、资金、技术等。乡村的景观资源与乡村景观的资源的组织,共同决定了当代乡全球化、城镇化语境下乡村发展的可持续。“如何利用乡村的景观资源吸引与整合乡村景观的资源”以及“如何利用乡村景观的资源,支持乡村的景观资源挖掘、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乡村可持续建设的关键。
1.2 乡村地区开展环境教育的需求
“环境教育”(Environment Education)是随着现代环境、社会等问题发生而被提出的,是一种重新建立人与环境关系的途径。其内涵及涉猎范围随着时代发展逐渐渗透到可持续环境发展的各个领域[6~8]。其中环境教育在我国乡村地区的发展,也是在现代化、全球化语境下展开的:1)乡村传统经济衰退,乡村旅游及教育产业逐渐兴盛,尤其是教育产业能够更大地带动乡村文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被引入到乡村保护与发展策略中来。2)教育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家庭注意到环境对于儿童成长的影响。乡村因其不同城市的环境特点,日渐受到城镇家长或教育者的关注。3)现有体制教育中,乡村教育资源有限,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注意到乡村儿童成长,乡村儿童教育的目标及其可利用的本地资源需要被重新定位。结合乡村环境进行教育改革,成为当下乡村教育创新的路径[7~8]。
人居环境的变迁及人口培养的需求转变下,风景园林专业参与到环境教育的工作中[9~12]。环境的教育功用以及教育活动对于环境带来的改变,则是风景园林专业探讨的内容。
1.3 研究的核心问题及研究思路
结合乡村环境教育的需求,风景园林专业的介入,实际上是涉及到“如何利用乡村的景观资源开展环境教育”以及“如何结合环境教育对乡村景观的资源进行整合”,推进乡村建设。这里涉及到对于“乡村的景观资源”“环境教育”的理解,也涉及到乡村具体建设过程中资源需求及建设路径的分析。
本文主要从风景园林遗产角度进行该议题的探讨,以广东开平市仓前村为例进行实践性研究。研究的分析对象是仓前村已开展的环境教育活动与环境教育策划的工作坊,从3方面内容进行分析:1)环境教育中“乡村的景观资源”与“乡村景观的资源”的内容与关联性;2)“景观资源”挖掘与利用的参与者(或领域)及参与方式;3)仓前村环境教育中,风景园林专业在景观资源挖掘与景观的资源整合过程中承担的角色及工作方式。
2 仓前村及其环境教育的概况
仓前村位于广东省开平市塘口镇,所在地区属于广东著名侨乡(图1),由仓前东(简称“仓东”)和仓前西(简称“仓西”)组成。2009年后,在开平碉楼文化遗产保育与发展协会、五邑大学Steps建筑学社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仓东教育基地开展了遗产保育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尝试[13]。2015年,仓东教育基地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这一阶段,仓东教育基地主要是在仓前村的“仓东”部分,进行遗产保护及社区保育工作。2015年后,相关机构进一步探讨仓前村落环境的整体保护与复兴。
仓前村环境教育的起点是围绕仓东历史建筑保护及村落文化保育展开的,以儿童、青少年为对象,以高校教师、本地村民为导师,教育形式包括游赏、体验工作坊、系列课程等。其环境教育的核心逻辑是在文化遗产的框架下,对乡村聚落环境进行保护活化,包括物质与非物质层面的信息,涉及历史村落的缘起与发展演变,建筑的历史、风格、技术,地方文化、风俗、传说,文化遗产相关的保护理念、知识、技术等。导师团队除了讲解、演示之外,更多的是让参与者进行真实的生活体验与实践操作。随着遗产修复与环境保护范围的扩展,保育团队进一步开始与仓西联合,展开仓前村的整体环境保护与更新,进一步拓展环境教育工作。其中,以对食物、药用植物的认知,烹饪加工方法的学习与乡村自然环境、生产环境结合起来展开环境教育。
图1 仓前村鸟瞰图
3 景观资源的利用整合与风景园林专业的介入
环境教育与乡村建设的结合,在于乡村的景观资源挖掘、转换利用与乡村景观的资源整合。
3.1 结合环境教育,探索景观资源与景观建设的资源
3.1.1 理解本土生活,挖掘景观资源
理解、挖掘景观资源,需要系统地从风景园林视角对环境的组成要素、要素的内涵与结构关系、环境变化过程进行研究(图2)。这还包括了环境背后非物质层面的研究:结合村民生活及文化风俗,对环境要素具体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整理;结合历史,对空间的变迁、环境要素的形成进行整理;结合种植、营造技术,对景观过程进行梳理。综合来讲,仓前村的景观资源调研,是基于遗产角度对乡村景观的物质与非物质层面进行研究,需要从本地文化、社会、历史角度,进行地域性特征分析。这些分析是环境教育开展的基础,对环境教育提供了内容上的支持。
3.1.2 结合育人需求,将景观资源重组到教育活动中
儿童的成长过程包括了身、心、智等多方面发展,环境教育应结合教育人群的成长需求。早期的仓前村环境教育,虽然针对教育对象进行在表达方式、参与形式、教育内容上的调整,但是导师团队关注更多的是乡村环境价值的有效传播。2017年,导师团队与儿童游戏及玩具设计专业的老师合作,教育对象的成长阶段及发展需求开始得到关注。随着风景园林专业的加入,环境教育活动的组织策划更深入地基于教育人群的认知特点、成长培养需求,进行环境教育课程策划。当地乡村的景观资源结合教育目标及教育体验过程进行利用及转换。作为载体或媒介,环境表现的形式与内容结合教育需求进行强化。
3.1.3 利用环境教育,支持乡村景观建设
2015年后,仓前村开始更多地思考社区发展的多样潜力,邀请了台湾社区营造的陈育贞、黄瑞茂等老师,组织不同的经验交流会与共创工作坊,探讨乡村遗产活化与社区营造等问题①自19世纪末,仓前村便面对了海外现代化的影响。社区人口的流失严重,地方文化与乡土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工作坊活动中,参与者共同探讨重新建构华侨宗亲与本土社群、土地场所间的联结。结合不同的空间尺度分析乡村角色、儿童教育的未来趋势,提出乡村景观发展的再定位。。其中,“环境教育”成为了整合乡村内外资源的重要策略。仓前村导师团队认为教育不仅仅在于传承,更在于面向未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由环境教育去带动乡村景观资源的利用及更新。导师团队面向现代化、全球化带来的人口流动、教育理念与环境技术的新发展,联合外部资源一起探讨“乡村景观可以成为怎样的”主题,进行社区的景观规划与环境教育活动策划。村庄的规划、景观场地的设计与营造实践等活动,也被纳入仓前村的环境教育活动中,推进乡村景观的资源整合,实现仓前村的景观资源保存以及建设发展。
图2 可服务于环境教育的乡村景观资源
3.2 多领域合作,促进“乡村景观”的多元保护与利用
仓前村的环境教育中,“景观资源”挖掘与利用的参与者(或领域)及参与方式也比较多元,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群体,在不同阶段以不同的方式参与。
3.2.1 乡村景观资源的多视角分析
对乡村景观资源的分析由历史、人类学、建筑、风景园林、城乡规划等学科共同持续参与,以保证景观资源认知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仓前村由于本身的保育团队具有较强的历史研究及文化遗产保护经验,这有力地保障了环境教育工作在传统地域文化、历史环境方面的开展。此外,保育团队会定期组织文化论坛、高校联合的历史考古工作坊等。这些工作坊有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地的高校参与,在支持海内外高校人才培养的同时,对乡村的景观历史、景观资源进行研究整理。
3.2.2 景观资源向环境教育资源转换的分工协作
景观资源向环境教育资源的转换通过结合教育学、社会学、体验设计、媒体传播等专业的策划活动来实现。其中,导师团队会与周边小学、海内外高校教育机构进行合作。教育学领域的学者或教育机构的老师,负责确定教育目标及内容。体验设计(或者游戏设计)的专家,负责对教学流程、教学媒介的形式进行优化或设计。历史学、社会学或媒体传播等专业者则负责对相关环境教育活动中本地社区的参与者、社区外部的资源进行分析,保证乡村景观的资源在教育过程中可以更有效地与本地社区发生关联,并进行传播。而在与建筑设计、风景园林设计、工业设计的导师合作时,会更进一步结合高校课题开展,对环境与教育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从某一类景观资源出发或某类教育呈现形式出发,进行专类的乡村的景观资源转换探讨。
3.2.3 环境教育活动中的社区居民参与
联合本地居民、公益团体组织综合性的教育活动,提升本地社群的组织能力,推进乡村景观的资源整合。相较于其他地方,仓前村的环境教育组织过程中有着更多的专业资源。但是真正要让环境教育活动能够可持续运作及服务于本地建设,就需要让社区居民更好地参与组织。在仓东的历史建筑保护及文化传承的过程中,现有住户居民参与组织并负责其中的环境教育课程,如食物认知、环境导赏、文化风俗等。这使本地居民的文化自豪感提升,更积极地参与到乡村保护与建设中。而针对外出乡民、海外侨胞,仓前村保育团队从外出乡民和海外华侨的语境出发,组织不同的环境教育活动;从情感共鸣的角度出发,重新对乡村的景观资源进行内容、形式、体验流程上的组织;结合城市或海外地区传播媒介,对乡村的景观资源进行传播形式的转换,扩大乡村文化的影响。此过程中,乡村的景观资源得到了进一步梳理与组织,促成了村外宗亲与社区场所发生新的联结,使乡村建设有了更多的外部资源支持。
3.3 风景园林专业的角色及介入模式
针对仓前村的乡村环境教育,风景园林专业团队的参与包括了以下内容:1)对乡村景观进行基础理论研究,确定具体场所中的景观资源;2)协助环境教育活动的组织策划工作;3)参与乡村景观的保护、更新活动的组织。其中,乡村的景观资源调研是环境教育的基础工作,其亦可以由历史、考古、社会学者进行组织。但风景园林专业的调研及梳理,在于更综合地对物质环境进行梳理,并以具体的场所将其他专业的资源分析进行整合。这些基于场所的景观资源调研,为环境教育活动的场所使用提供了基础。环境教育活动的组织策划中,需要由活动导师对教育对象的学习内容、形式、学习时长、人数规模进行确定。风景园林专业团队协助其确定场所选择、路线规划、景观资源的呈现形式。而仓前村的环境教育活动中,包括了环境营造技艺的学习与场地营造的实践教学。因此,风景园林专业团队会与仓前村导师团队共同进行环境教育课程的策划,对场地营造目标、技艺或场地营造学习步骤进行确定。这类教学活动的开展,实际上也促成了仓前村景观保护与更新。
风景园林团队的介入,包括了基于课题研究以及实践教学的介入。例如,针对仓前村的环境教育活动中,药用植物资源一直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包括了植物认识、植物加工处理及营养知识等。在早期的教学中,其活动的组织主要基于教育者本身的经验,随着仓前村环境教育活动的开展,本地导师团队便邀请了风景园林团队进行系统的药用植物资源调研,包括了不同场所及时节的资源整理,药用植物利用方式的收集以及可参与教育活动的本地居民资源的调研。而结合不同的教育对象,风景园林团队与导师团队共同探讨讲解系统、药用植物场地景观形式的设计。同时,由于药用植物场地的更新需求,风景园林团队结合场地规划设计营造的需求,协助策划教学工作坊,促成青少年环境教育活动对本地环境建设的支持。
4 总结与反思
乡村环境教育的开展,需要理性分析环境与教育的关系,理清环境教育与乡村建设的需求。仓前村的环境教育发展中,主要是在遗产保护与复兴的语境下展开的。乡村的景观资源挖掘、利用,是开展环境教育组织策划的关键点之一。与此同时,仓前村的环境教育活动亦被作为建设乡村的资源。环境教育活动以及其带来外部资源与对外影响,也进一步促进了仓前村环境的保护与社区的凝聚。
环境教育是对既有乡村信息的提炼、传播,更可以是对未来乡村环境建设方向进行引导与实践落地。这个过程中乡村的景观资源利用与乡村景观的资源整合是关键,需要从景观资源的内容,呈现形式与组织逻辑,景观资源对乡村建设的影响3个方面进行分析梳理。乡村环境教育的发展,需要多专业、多群体的共同探讨。风景园林专业介入其中,首先便需要对乡村、环境教育的关系及目的进行明确,并进一步从环境教育与乡村建设需求出发,结合环境教育组织过程,开展相应的环境设计、营造及利用维护。然而,相比仓前村,大部分的乡村并没有如此多的专业资源。因而在未来的环境教育开展中,可以从区域角度整合乡村景观的资源(如乡村片区或城乡地区间),开展联合的环境教育讨论,帮助个体村庄获得支持并形成地方建设的联动。而个体村庄的环境建设及教育活动的开展,则需要发展本地社群力量,发挥地方特长,整合乡村景观的外部资源(图3)。总体来讲,本研究以实践总结为主,从研究的系统性上仍缺乏更具体的环境教育活动及环境景观策略评估,这是后续有待完善及跟踪研究的主要内容。
图3 乡村环境与教育的关系及风景园林介入的过程与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