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以《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为例

2019-11-06张美凤刘珂琴袁洪春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9年9期
关键词:高斯模块化原理

郭 杰,张美凤,刘珂琴,袁洪春

(常州工学院 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032)

0 引言

《激光原理与技术》是常州工学院开设的面向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等专业本科生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以应用光学、物理光学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信息光学课程奠定基础,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课程内容上分为“激光原理”与“激光技术”两大部分,理论学时为42学时,同时配置有He-Ne激光器装调与参数测量、高斯光束的变换与参数测量、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的装调与调Q等实验环节。然而,该课程内容理论性很强,公式多,理解难度大,采用传统的填鸭式讲授、教师一言堂的方式不能适应教学需要;对学生来讲,单纯死记硬背公式与结论,照搬课本或寻求统一解答,十分枯燥,不利于知识的消化理解与灵活创新。国内外各高校相关专业都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1-4]。常州工学院是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与双一流大学学生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针对学生特点,结合地方特色定位对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力争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同时,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引入手机课堂、电脑网络课堂、虚拟仿真实验等教学手段,从而实现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本文团队在《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国内优秀经验进行了借鉴,对该课程的内容设置进行了模块化梳理,对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了改革,力图找出一种适合工科“强理论性”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

1 课程模块化教学

1.1 课程内容模块化梳理

根据学校应用型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课程教材选择上使用陈鹤鸣教授编写的《激光原理及应用》(第2版)[5],同时辅以陈家璧教授编写的《激光原理及应用》(第2版)[6]与周炳琨院士的《激光原理》(第7版)[7]作为参考书。根据教学大纲知识体系结构,将课程按照模块化方式分为:激光的发展史与课程地位、激光产生的基本原理、开放式光腔与高斯光束、电磁场与物质的共振相互作用、激光振荡特性、激光放大特性、激光特性的控制与改善、典型激光器8个部分,如表1所示。

1.2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形式多样,应用为重”的观念引入课程教学过程中,依托毕博平台、团队开发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各类优质教学资源,设计了图1所示的“课前-课中-课后”3阶段层次化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1)课前。学生提前一周通过毕博平台发布的模块知识点,理清该模块的重点、难点知识,在课堂教学之前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实现重点难点带着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还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表1 《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内容模块化分配

图1 课程教学模式的层次结构

(2)课中。教师在课堂上以启发、引导与提出问题相结合的方式,将课程中繁琐的公式推导、深奥的原理进行分解,以PPT、录像、动画、实验仿真等形式展现出来。例如,使用PPT彩色图片展现光学谐振腔的结构;采用Flash动画演示原子发光机理中能级跃迁过程,不仅直观展示了激光产生的物理机理,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对激光产生过程的感性认识;在讲授到高斯光束及其变换过程的时候,利用MATLAB开发仿真实验软件,让学生在学习理论公式的同时,直接观察到基模-高斯光束、厄米-高斯光束、拉盖尔-高斯光束;通过录像展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激光应用案例,如激光加工、激光显示、激光美容等。同时,教师结合自己在激光科学或新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留出一定余地让学生思考、反馈并提出若干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创造欲望。

(3)课后。学生自行整理复习,通过毕博平台与虚拟实验系统,自主训练;教师及时答疑辅导,并为学生补充学科前沿进展,鼓励学生自主动手制作小型激光仪器,使其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能够“造其然”。

2 教学改革关键点

(1)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最核心环节。3步走模式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不重要。教师授课方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成功与否。能制作丰富多样的PPT课件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应避免制作华而不实、夸夸其谈的PPT,不能徒有其表,还应注重基础知识点、基本概念、基本现象的讲解,要注重提醒学生所讲授公式的物理意义,不要被形式所局限从而忽略其内涵本质。

(2)实验课与理论课尽可能实现一体化同步教学[8]。由于激光光学仪器价格昂贵,受实验室经费所限,台套数不可能太多,一般采用分批次、分组进行,学生在做实验时,往往一人做实验,其他人观摩,实验效果较差。同时,指导教师受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等压力,很难有足够时间与精力投入实验教学。采取一体化同步教学,可以让指导教师在课堂上把实验课与理论课统筹安排,将实验相关技术与理论协调,实验中采用教师提问引导理论知识、学生动手操作、报告撰写理论联系实验现象、验证并拓展研究,达到理论指导与实验验证的有机统一。

(3)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在考核方式上,采取“阶段自测+理论考试+实验”的多元化考核方式,适当降低笔试卷面理论的考核比例,加重阶段测验与实验环节,注重过程与动手应用的考核。此外,还可通过申报大学生创新实践、参与学科竞赛、撰写专利等形式,作为该课程考核的附加分,从而最大限度拓展激光原理课程的理论与应用学习,锻炼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3 结语

本文根据《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的定位,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新模式,并从授课方法、实验动手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尝试。教学相关部门反馈信息表明,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高,评教成绩突出,学生满意度很高,证明模块化教学模式行之有效。今后将继续探索更为严谨的教学方法,设计更有趣味性的拓展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程教育创新改革,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理工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一种新思路。

猜你喜欢

高斯模块化原理
重卡内饰模块化技术
基于包络解调原理的低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模块化住宅
基于电力系统备自投实现功能原理概述
马勒推出新型模块化混动系统
数学王子高斯
天才数学家——高斯
从自卑到自信 瑞恩·高斯林
AVL公司新型模块化动力总成
祖暅原理的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