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是个筐
2019-11-06东哥
◎ 东哥
上个月,我到本城一个仿古风景区玩,看到一个房间里,几十个小孩子穿着宽大的汉服坐在椅子上,讲台前坐着同样着汉服的老师。我不禁窃笑:着汉服为什么不干脆席地而坐?这情景好不伦不类啊!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国学班了。
国学是个筐,啥都往里装。此前我听闻某地国学班让学生学习三叩九拜,联想到前不久饱受诟病的女德班,再发展下去是不是得男孩子要留辫子,女孩子要裹小脚?
其实,某些办国学班的人并不懂国学,国学成了别有用心的人疯狂敛财的工具。某些国学班根本就没有合格的师资,更缺少系统的教材,如此教来教去,只会耽误孩子们的大好时光。近日,教育部发文,叫停了一些社会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的非法办学行为。父母送孩子上国学班代替接受义务教育或造成辍学的,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呼啦啦办学风过后,人们似乎对国学更迷茫。前阵子有人在上海发现了一名叫沈巍的流浪汉。他出口成章,《左传》《尚书》等国学经典讲来头头是道。人们大呼:“啊,原来国学在这里!”于是,各路人马蜂拥而至。“流浪大师”沈巍招架不住了。他不知道为何偶尔表达几句却弄得他的“隐居”生活成了一场空。他说:“这有什么奇怪的?要学习国学,你们得回去读书啊!别跟着我!”他不知道,人们对他的知识不感兴趣,而是对他的身份感兴趣。你想想,病退的前公务员—捡垃圾吃的流浪汉—国学大师,再加上蓬乱的胡须、打结的头发、破旧的衣服,多有冲击力啊!于是,“流浪大师”秒变“流量大师”。
从国学班的叫停到“流浪大师”的走红,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国学经典那么深奥,它为什么会热起来?是的,国学深奥,人生苦短,还是一日成名、一夜暴富来得痛快。这正是“流浪大师”沈巍所无法理解的——原来,国学热的背后其实是金钱在作祟。随着一场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闹剧,真正的国学渐行渐远。
也许,真正的国学爱好者应该是沉下去的,而非浮起来、热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