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尝试

2019-11-05吕杭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导图探究信息技术

吕杭

摘要

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是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和认知工具。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习兴趣,帮助记忆、理解信息技术中的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

思维导图 信息技术 教学

信息技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教学方式还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机械地模拟操作,无法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所以也无法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改变目前的这种状况,不少教师都在发掘和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学策略,而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丰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笔者对思维导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做了初步的探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设计

思维导图是以一个中心为主题的思维过程,旨在理清知识结构和培养学习者建构知识的能力,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是对某一课题的知识重新解读,进行知识的再建构,对素材资源进行整合加工,预设教学的环节过程。因此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各知识点、教学环节的关系用隶属层级图表现出来,把表现的主题和各环节用图像、演示、线条连接起来,画出各环节的联系、从属关系等,对于提升教和学的效率,效果良好,而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本身能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的方向,吃透教材的重难点,把握教学目标。

例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初中信息课程指导纲要和教材,以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和考试大纲为依据,用思维导图详细地绘制出各章节的结构体系,清晰地体现教学计划中反映的知识体系,在绘制思维导图的一系列过程中,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按图分析、明确各部分之间的关联,突出各章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优化整合已有的教学资源于各章节课程中,既完善了知识结构体系,又更好地兼顾教材各章节层次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本学期的教学思想,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学水平。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堂教学

1.导入新课。

若在上课准备阶段或在导入新课时恰当地使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教学内容和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具体做法是,将本课的学习内容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铺开知识。如果新授知识和上节课的知识有联系,还可以用思维导图体现出和已有知识的联系,温故知新,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整个知识结构。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七年级初中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一节时,新课内容为计算机的系统组成。上节课学生已学习了计算机的发展史,那么教师可以把计算机系统组成作为主要内容列出,再采用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的方法,完成枝干部分的认知学习。枝干部分就是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主题组成,而本节课主要研究硬件系统的知识内容,在用思维导图进行展现操作时,不仅“承上”,而且“启下”,为下节课的枝干软件系统知识内容做了铺垫。

2.思维导图应用于探究式课堂教学。

(1)布置任务。在新课引入部分,教师把本课的主要知识点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列出,让学生快速知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在新授部分,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研究小组。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分组学习,完成思维导图中一个或两个枝干主题研究学习。在这里,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任务明确,人员基本确定,这样才能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改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创新。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开始时,学生必定存在畏难情绪,教师必须确定学习任务,多鼓励,要求学生多合作,依据教材和网络,将知识整理、归类、组织起来,明晰获取的知识。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例如,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内容,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来呈现学生探究的结果。呈现探究结果,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软件,也可以在WPS中完成,然后提交到资源服务器,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好准备工作。思维导图在信息获取阶段,可帮助学生分类整理组织有关资料,在完成小组任务时不仅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和相互协作能力。

(2)归纳、完善和整理思维导图。在引入新课时,我已经将一幅笼统的概念图展现出来,这既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也是引导学生学习新知的思维工具,接下来的任务就要逐渐完善枝节中具体的细节。各小组经过合作、自主学习,探究某一枝节的知识内容,将完成的思维导图结果共享出来。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教师既要肯定学生探究学习取得的成果,又要指导学生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将小组的观点重新进行组合、提炼,补充、扩展思维导图中枝节的内容。此时,教师是课堂的组织引导者,鼓励各小组相互交流,阐明观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找出问题,并将学生的创新点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通过这些过程的实施,本节课的知识点得到了强化,思维导图也趋于完整。教师将学生的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软件集合起来,成为一幅相对较完整的思维导图呈现给学生,并局部放大,进行点拨,突破难点、重点。

(3)课堂总结、评价和反思。思维导图在梳理知识、掌握概念上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模式,同时在一般计算机操作练习反馈、评价上同样起着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总结、评价和反思阶段,可以让一到两名学生对照思维导图,对操作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也可以制作配套测试题,有针对性地测试学习效果,然后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对学生作品进行有效性评价。

以上是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一些尝试。通过实践,我发现思维导图对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实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体现了新课程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宗旨,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当然,尝试的过程中,还难免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如,如何依据思维导图增强师生的互动性,思维导图的评价标准的确定等。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孝友中学)

猜你喜欢

导图探究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设问引导探究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