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模型的内蒙古农业可持续发展效率评价
2019-11-05赵坤
赵坤
摘 要: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发展及生态保护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内蒙古12个盟市,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投入冗余4个方面评价内蒙古农业可持续发展效率情况。2017年内蒙古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效率较低,平均值为0.752,为无效率。其中有7个盟市综合效率低于平均值0.752,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同时影响着综合效率,但仍有提升空间。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投入要素不足,部分地区规模收益低,应合理增加投入,稳定规模报酬。投入冗余较严重,12个盟市中5个盟市在乡村劳动力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机械化动力方面存在投入冗余现象,应减少乡村劳动力,提升劳动力素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减少低效率的重复投入与资源浪费。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DEA模型;效率评价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930060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三农”工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强调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是生态宜居。要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改变过度消耗资源的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我国相继出台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等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文件,引导各地区调整结构,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3]。农业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基础产业,在内蒙古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发展能否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直接关系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的调整至关重要[4]。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对内蒙古12盟市进行调查研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评价内蒙古农业可持续发展效率,为推動内蒙古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域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3区,地处E97°12′~126°04′,N37°24′~53°23′,东连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南接山西、陕西、宁夏,北与俄罗斯、蒙古相接,西南与甘肃毗邻。面积共118.3万km2,辖9个地级市,3个盟,共有17个县,49个旗,3个自治旗,11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内蒙古自治区属高原型地貌区,地形包括高原、山地、平原、沙漠、丘陵等,森林覆盖率21.3%,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内蒙古自治区光照充足,土壤质地适宜发展农林牧业,但部分沙漠、丘陵地区有低山、谷地和盆地分布,水土流失较严重。2017年,常住人口2470.6万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103.2亿元,3次产业产业结构比为10.2∶39.8∶50。近年来,年内蒙古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与可持续发展并进的发展思路,并取得较好成效。
1.2 研究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是由美国经济学家Charnes、Cooper 和 Rhodes于1978年创建。基于相对效率概念,评价多投入多产出情况下决策单元间的相对有效性,是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效率评价方法。通过建立可变报酬模型(VRS-DEA),得到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其中,当综合效率为1时,说明对应农业可持续发展效率达到生产前沿面上,投入产出最优。本研究选用经典模型——BC2模型[5-9]。
设有 m 个决策单元 DUMi ,各个 DUM 有 α 项投入 X1i , X2i ,…, Xαi 和 β 项产出 Y1i , Y2i ,…, Yβi ( Xαi , Yβi >0) δi 是各投入产出的权向量,A为线性规划, s.t .为约束条件。对投入主导型的BCC模型而言,需满足:
D min λs.t.∑ni=1ixiSymbolcB@
λx0∑ni=1iyiy0∑i=1,0,j=1,2,...,n
测算农业可持续发展效率,其中综合效率(ω)是从整体测算农业可持续要素配置情况,纯技术效率(θ)是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下资源要素配置情况,规模效率(δ)则是表明农业可持续的规模集聚程度,λ=l是线性规划(D)的最优解。当DUM效率值为l时,DUM完全有效,λ值越靠近1,说明相对效率越高。
1.3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参考已有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研究,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综合考虑数据的合理性、科学性,兼顾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投入指标包括乡村劳动力人口、耕地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产出指标包括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森林抚育面积,见表1。
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6项指标的面板数据均由《内蒙古统计年鉴》(2017)整理所得,其中乡村劳动力人口指标采用乡村人口数,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采用第一产业净收入,个别地区缺失数据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内蒙古农业可持续发展效率变化趋势分析
运用DEAP2.1软件计算得到2017年内蒙古农业可持续发展效率情况,如图1所示。整体效率走势呈平缓趋势,综合效率平均值为0.752,为无效率。依据VRS-DEA模型原理,综合效率分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因此规模效率及纯技术效率均有提升空间。其中兴安盟位于综合效率趋势最低点,规模效率及纯技术效率均处于最底端,因为兴安盟大部地区属低山丘陵区,70%的农田为坡耕地,基础条件薄弱,农业生产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还面临着水土流失、风蚀沙化、地力下降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近几年,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同时生态负效应明显,如森林及草原面积不断减少,防风护林的功能减弱,水土流失及土壤板结现象严重,因此,该地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
2.2 内蒙古农业可持续发展效率评价结果分析
运用DEA的BCC模型对内蒙古12个盟市进行投入与产出效率分析,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3个方面进行研究(表2)。
2.2.1 综合效率分析
2017年内蒙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效率平均值为最优水平的75.2%,并不稳定。其中,4个盟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完全有效率,其余8个盟市均为无效率,且12个盟市中7个盟市综合效率值低于平均值。分地区来看,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乌海市、阿拉善盟完全有效率,即投入与产出最优;综合效率值低于平均值的地区,按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乌兰察布市(0.747)>赤峰市(0.640)>巴彦淖尔市(0.626)>鄂尔多斯市(0.619)>呼和浩特市(0.569)>通辽市(0.496)>兴安盟(0.448),综合效率值高于平均值的地区为包头市。总体来看,内蒙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效率不高,且12个盟市差距较大,需提高效率。
2.2.2 纯技术效率分析
2017年内蒙古农业可持续发展纯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863,效率不高。其中,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7个盟市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纯技术效率完全有效,剩余5个地区均为无效。5个效率无效盟市中有4个盟市的纯技术效率低于平均值,其效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乌兰察布市(0.815)>鄂尔多斯市(0.622)>呼和浩特市(0.578)>兴安盟(0.451)。纯技术效率是由于农业技术及管理等因素影响的生产效率,从评价结果看,内蒙古农业可持续发展纯技术效率不高,资源配置不合理,需要调整技术要素的投入结构,引进新型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
2.2.3 规模效率分析
2017年内蒙古农业可持续发展规模效率平均值为0.887,規模效率一般。其中,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乌海市、阿拉善盟4个盟市的规模效率完全有效,其余8个盟市均为无效。4个规模效率完全有效地区规模报酬不变,说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已经达到规模最优,投入产出适当,通辽市规模效率最低。从规模收益看,规模报酬呈递增趋势的盟市有2个,表明这些盟市产出不足,规模收益较低,存在投入过剩或盲目扩大规模的问题,应减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投入,合理调整供给结构。
2.2.4 投入冗余分析
评价系统中各个DUM包含有效与无效两种类型,对无效DUM分析,可借助“投影”获取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差额,及该DUM的投入冗余情况。内蒙古12个盟市中,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兴安盟、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5个盟市存在投入冗余现象,表现为这些地区乡村劳动力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投入过多。
针对无效DUM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可进一步依据投入冗余的调整值进行优化。呼和浩特市可减少乡村劳动力人口62.479万人,节约耕地面积349579.4hm2,降低农业机械总动力投入954035.4kW。包头市可减少乡村劳动力人口19.996万人,节约耕地面积242107.1hm2,降低农业机械总动力投入141041kW。兴安盟可减少乡村劳动力人口45.514万人,节约耕地面积349579.4hm2,降低农业机械总动力投入2474762kW。乌兰察布市可减少乡村劳动力人口59.717万人,节约耕地面积604507.4hm2,降低农业机械总动力投入370410.7kW。鄂尔多斯市可减少乡村劳动力人口20.286万人,节约耕地面积155187.5hm2,降低农业机械总动力投入851760.6kW。
3 结论
2017年内蒙古农业可持续发展效率总体偏低。其中综合效率较低,12个盟市中有4个盟市达到效率最优,剩余8个综合效率均低于1,且有7个盟市综合效率低于平均值0.752,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同时影响着综合效率的提升。
内蒙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纯技术效率较低,12个盟市中有5个无效率,其中4个低于平均值,应当针对这四个地区,合理配置技术投入要素,提高该地区纯技术效率水平。
内蒙古农业可持续发展规模效率较低,效率水平与综合效率接近。12个盟市中有4个达到完全有效,3个盟市的规模效率低于平均值,说明内蒙古农业可持续发展投入不足,规模收益低,应合理增加投入,稳定规模报酬。
内蒙古农业可持续发展投入冗余较严重,12个盟市有5个盟市在乡村劳动力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机械化动力方面存在投入冗余现象,应减少乡村劳动力,提升劳动力素质。同时,提高耕地利用率,加强水土保持与防治,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减少低效率的重复投入与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 陈厚基.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4:181.
[2]罗其友,唐华俊,陈尔东,等.农业基本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区域调控研究[J].经济地理,1999,22(3):79-83.
[3]高鹏,刘燕妮.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区域评价[J].中国软科学,2011(01):163-169.
[4]孙炜琳,王瑞波,黄圣男,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8):1-7.
[5]张建清,张岚,王嵩,等.基于DPSIR-DEA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效率测度及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11) :1-9.
[6]尚明瑞.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战线,2005(04):267-273
[7]罗其友,唐曲,刘洋,等.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7):158-164.
[8]薛澜,翁凌飞.关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思考[J].中国科学院科学院(院刊),2018,33(01):40-47.
[9]胡溢轩.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脉络与政策演变——基于国家、市场、社会三维视角[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1):9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