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抢救对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研究
2019-11-05鲁桂梅
鲁桂梅
【摘 要】目的:分析急诊抢救对重症哮喘(简称SA)合并呼吸衰竭(简称RF)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主体为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来院治疗的164例SA并RF患者。分A组和B组,均82例,行急诊抢救综合治疗和常规对症治疗。对比抢救效果。结果:A组的成功抢救率为93.90%,B组为80.49%;临床指标均优于B组(P<0.05)。结论:为SA并RF患者行急诊抢救综合治疗可提高成功抢救率,改善相关指标,进而取得较佳预后。
【关键词】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呼吸衰竭;抢救效果
文章编号:WHR2019064015
SA是常见危重症,其致病因素为激素使用不当、遗传和呼吸感染等,会表现出支气管黏膜炎症和平滑肌痉攣等病理改变,其症状为面色紫绀、胸闷与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呈意识模糊或昏迷症状[1]。RF是其频发并发症,可加重病情,增加死亡风险。临床中多以药物疗法改善该病患者症状,但疗效不佳。本研究主体为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来院治疗的164例SA并RF患者,旨在探究急诊抢救治疗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来院治疗的164例SA并RF患者。分A组和B组,均82例。其中,A组男42例,女40例;年龄是34~76岁,平均(51.06±1.65)岁;病程是2~8年,平均(4.01±0.32)年;发病-抢救时间为1~4h,平均(2.08±0.15)h。B组男43例,女39例;年龄是33~78岁,平均(51.75±1.72)岁;病程是3~8年,平均(4.28±0.41)年;发病-抢救时间为2~4h,平均(2.76±0.18)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B组的方法选用常规对症治疗:1)一般治疗,创建静脉通路,行输液治疗,同时纠正酸碱度,确保呼吸畅通,并行低流量氧疗。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每次治疗30min,每日2~3次。2)药物治疗,给予甲泼尼龙、氨茶碱、舒利迭和抗生素治疗。甲泼尼龙疗法为:每次静脉滴注125mg,频率为每8h滴注1次,症状缓解后适度减量。氨茶碱疗法为:每次静脉滴注0.25~0.75g,每日1次。舒利迭疗法为:每次1吸,每日2次。若合并肺部感染可行痰液细菌培养,并针对性选用抗菌药。
A组的方法选用急诊抢救综合治疗:基于B组,加用机械通气疗法:行正压无创通气治疗,调为双水平机械通气模式,初始吸气压设置为6mmHg,逐渐调为12~18mmHg。呼气压设置为4mmHg,氧浓度设置为35%~45%,呼吸频率设置为14~16次/min,并根据症状确定治疗时间。
1.3 观察指标
记录呼吸频率(简称RR)、心率(简称HR)、氧分压(简称PaO2)、二氧化碳分压(简称PaCO2)变化。
1.4 疗效评价标准
成功:症状消失或显著缓解,肺部湿啰音消失或显著缓解,临床指标处正常范围;失败:症状与体征无改善或加重,临床指标明显异常[2]。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选用SPSS 16.0软件,计量资料表达为(±s),检验方法为t值,计数资料表达为(%),检验方法为χ2值,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对比抢救效果A组的成功抢救率为93.90%,B组为80.49%(P<0.05)。如表1。
2.2 对比临床指标治疗后,两组的临床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A组优于B组(P<0.05)。如表2。
3 讨论
SA患者伴有气道炎症反应,若未及时处理可出现气管痉挛表现,甚至引发窒息后果。其高发时间为夜间或清晨,且受遗传因素影响,发病症状为胸闷、咳喘和头痛等。RF是其高危因素,可增加治疗难度,需立即行急诊抢救处理。吸氧与抗生素治疗等疗法可纠正病情,控制症状,但并发症几率高,疗效不确切。机械通气可有效扩张支气管,改善肺泡的通气能力,消除呼气阻力,进而避免患者发生呼吸力学明显异常等情况[3]。此外,其可发挥辅助呼吸作用,为患者提供充足的氧气,改善通气功能。该合并症患者的疾病进展快,机械通气可提高组织供氧能力,避免因气道痉挛危及生命。临床建议应尽早为该合并症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并将治疗措施贯穿于整个急诊抢救过程,把握治疗适应证,适时撤机,并定时评估肺功能,保证肺部环境相对稳定,避免出现意外[4]。研究中以无创正压通气为主要疗法,需注意的是:无创机械通气期间应严格监测RR与HR等指标,若发现体征异常应转为有创通气,备用多个方案,使抢救工作可有序且顺利开展。
结果为:A组的成功抢救率(93.90%)低于B组(80.49%);临床指标均优于B组(P<0.05)。结果同汪晓斌研究相符[5]。可见,急诊抢救治疗可保证SA并RF患者的成功抢救率,维持其生理机能正常,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陈继泽,杨鹏,雍亚兰.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08):256-257.
[2] 刘志飞.急诊抢救应用于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06(28):40-41.
[3] 程志强.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06(11):77.
[4] 魏建东,姜颢.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抢救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06(36):20-21.
[5] 汪晓斌.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2019,06(04):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