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一干多支”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研究

2019-11-05王钰

科技视界 2019年28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指标体系

王钰

【摘 要】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区域的协同创新能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目前四川省提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致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本文梳理区域协同创新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四川省区域协同发展现状及问题,并构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指标体系;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 G322.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8-0067-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8.026

0 引言

2018年四川省提出对内形成“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协调发展格局,这一重大决策是顺应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着眼解决四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四川省正在经历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对科技资源的要求愈来愈高。但不同区域科技资源的分布呈不平衡、科技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资源的分散难以满足发展的需求。根据斋藤优“NR关系论”,需求和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区域资源的割裂将会成为区域创新合作的动因,也能有效解决科技资源不平衡的现状。

1 区域协同创新的内涵和理论

区域协同创新的内涵。协同创新是创新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即创新要素和资源,突破原有界限,实现人才、技术、知识等多要素的自由流动并实现深层次合作。区域协同创新是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带动区域整体发展的综合创新。区域协同创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仅指区域技术创新方面的协同,即研究机构、人员、技术和项目在区域内协同合作;广义是指区域范围内通过协调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发展以最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逐步缩小区域板块间的差距,增强综合竞争力,实现区域发展效益最大化。

区域创新合作理论。区域创新合作理论较广泛,从区域一体化理论到协同发展理论,所有的理论共同认为要素的充分流动,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区域创新合作的起因和目标。最早的新古典贸易和经济一体化理论认为,在两个及以上的国家或地区实现要素和商品的流动,各方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以推动经济发展。随着时代发展,一体化发展理论有了更深的内涵,从国家地区发展到了区域城市间,从单一追求经济增长到多層次、全方位合作,其中比较高级的形式就是跨区域的创新合作。王丽钧(2012)提出受区域经济聚集与扩散效应的影响,科技创新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形成了区域经济的集聚和专业化分工,并降低交易成本,由此影响公共资源的配置,形成了开放性、自组织性和多样性的区域创新体系。

协同作为物理学概念最早被安索夫运用到经济学方面,并提出了合作的“蚁团效应”。后来的学者深入研究,将协同理论内涵进行划分,出现了“互补效应”与“合作效应”。国内的陈劲(2012)、马永坤(2013)结合实际提出了目前典型的区域协同创新理论框架,即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知识转化和功能整合等多方面。

2 四川省五区协同发展的问题

2.1 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是经济总量。2017年四川省各市(州)中仅成都市和绵阳市的GDP总量超过2000亿元。成都市GDP总量13889.39亿元,占全省37.56%。绵阳市GDP总量2074亿元。巴中市、阿坝州和甘孜州排名后三位,分别是601.44亿元、295.16亿元和261.5亿元。成都市GDP总量分别为绵阳市的6.7倍,甘孜州的53.1倍。二是产业结构。根据2018年四川省发布的统计年鉴,将全省第一的成都市、第十一名的自贡市和排名倒数第三的巴中市进行对比:成都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总量分别为500.87亿元、5998.19亿元、7390.33亿元。占比各为3.61%,43.18%,53.2%。自贡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总量分别为142.94亿元、638.25亿元、530.88亿元,占比各为10.89%,48.64%,40.46%。巴中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总量93.3亿元、293.39亿元、214.75亿元,占比各为15.51%,48.78%,35.71%。由此可见成都市的第三产业的占比较高,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趋近,而自贡市、巴中市则是第二产业占比较高,发展水平滞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明显。

2.2 科技投入区域不平衡

根据2018年四川省统计公报披露,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保持较快增长,投入强度大幅提高。全省共投入R&D经费737.1亿元,排全国第8位;R&D经费投入强度1.81%,排全国第13位。R&D经费投入超过10亿元的地区有9个,分别为成都、绵阳、德阳、宜宾、乐山、攀枝花、泸州、自贡和南充,R&D经费合计占全省R&D经费总量的比重为93.5%,但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地区仅有3个,分别是绵阳、德阳和成都。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成都市位列第一,392.3亿元,占全省投入的53.22%,是绵阳市的2.57倍,德阳市的6.84倍(详见下表)。可见在整体科技投入增加的情况下,区域间不平衡的情况显著,亟待改善。

3 指标体系设计

四川省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明显,在推出“一干多支”的战略后,如何持续评价战略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的建议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依据两个原则:一是可操作性原则,即数据、资料可获得性;二是静态和动态结合原则,即绝对值指标和相对值指标结合,要表现下实际情况,也要考虑未来区域发展潜力,依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中的指标体系,从知识创造、知转移、企业技术创新、创新环境及创新经济绩效五个方面来设置和挑选指标,具体情况见表2。

4 结语

本文在分析了四川省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成果设计出评测指标体系,后续相关的指标间的相关性排查以及评价方法的选择也是重点。目前学术界关于指标的筛查和计量模型的使用已经非常成熟,后续将对这部分的使用做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志宝,孙铁山,李国平.区域协同创新研究进展与展望[J].软科学,2013(1):1-4.

[2]杨尧.京津冀地区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21):44-45

[3]黄登武.“一干多支”是统筹生产力布局的综合性战略——论全面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J].四川党的建设,2018(17).

[4]廖郭宇奇,龚冬,郑惠丹.“一干多支”战略下四川省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对策研究[J].区域经济,2019(8)182-183.

[5]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2:161-164.

[6]马永坤.协同创新理论模式及区域经济协同机制的构建[J].华东经济管理,2013,2:52-54.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指标体系
浅谈公路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