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土司文化场景再现
——湖南永顺老司城土司遗址公园
2019-11-05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观生态环境建设研究院刘卓君
文/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观生态环境建设研究院 刘卓君 刘 环
1 项目背景
湖南永顺老司城土司遗址公园位于湖南永顺灵溪河畔,是土司制度的物化载体,作为“中国土司遗产”重要代表与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贵州遵义播州海龙屯土司遗址一同在2015年第3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8处世界遗产。
项目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城以东19.5km的灵溪镇司城村灵溪河畔,其中老司城遗址博物馆与老司城遗址相距约5km。项目内容包括老司城遗址本体展示区核心区和老司城遗址博物馆周边的景观设计(见图1)。
项目建设目的在于完整展示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利用自然环境构成的军事性城堡及古文化遗存,体现迄今已消亡千年的传统土司文化,是传达土司文化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的重要场所。
2 历史环境和遗址格局的保护与再现
遗址现场展示区围绕反映永顺彭氏土司综合治所这一主题进行阐释和展示,是宣传老司城遗址历史、考古知识的重要场所。遗址本体展示区核心区景观设计服从于遗址本体展示,以尊重与保护遗址格局、展示遗址风貌、普及遗址文化为主导思想,通过遗址保护设施、展示道路布局、遗址本体植被标识、标识展示解说系统等,打造科学合理的参观游线,凸显遗址展示环境的景观效果,构建具有遗址特征的环境控制系统。
永顺土司城遗址中心城址,背靠太平山,面向灵溪河,呈山地城堡形态。山环水绕的自然环境构成了老司城土司遗址坚固的军事防御体系(见图2)。
根据遗址分布、文献记载及现状遗存的特征,合理划分展示区域,将遗址本体保护与展示区分为:①展示一区 生活区、衙署区;②展示二区 紫金山墓葬区;③展示三区 祖师殿建筑群3个区域,展示遗址的格局形制。如图3~5所示,遗址分布格局特征主要体现为:大部分建筑、道路、排水渠等均依照自然山势的多层平台随形就势自由分布;生活区、衙署区、紫金山墓地为土司专属的生活、行政、家族墓地等功能区,与土司统治身份相关,引入了围合内向、序列关系、中轴对称等体现中央政权礼制文化的营造特征。
图2 老司城遗址中心城址鸟瞰
图3 老司城遗址生活区
图5 老司城遗址祖师殿建筑群
2.1 遗址格局的保护与展示
通过展示棚、展示道路、地表标识等设计,展示了建筑、道路、排水渠等依山就势的多层平台空间格局(见图6)。
基于遗存状态及考古成果,采取不同的保护与展示方式以展现遗址格局:①对局部破损但仍继续使用的主要道路遗存进行清理,按照道路遗存的传统铺砌工艺和卵石铺砌图案进行局部修复,修复效果整体和谐但局部可识别;②对价值特征不明显的、可观赏性一般的遗址进行回填,通过播种方式将白三叶或狗牙根等浅根系植物用于地表标识展示,特别是建筑基址及墓葬遗址,使其区别于一般展示区域;③对需要展示的建筑基址通过设置保护棚的形式加以保护,以防雨、防日照。
遗址本体展示区内交通组织亦遵循遗址格局,尊重文献记载的原始道路走向、道路宽度及材料,尽可能利用原有道路遗址,结合架空木栈道、砂石等路面材料设计展示道路(见图7),就地选择建筑材料,以河滩卵石与木材为主,采用步行交通,保护遗址形制与环境。
工程在遗址本体范围内开展建设,完全依据现场需要调整方案,以满足遗址保护的要求,在基础设计的前提下制定不影响遗址本体安全的设计方案。
2.2 解说标识系统设计
通过标识牌设计介绍遗址格局,展示遗址特色,同时指引道路并疏导人流,形成良好的参观流线。解说将复杂的信息分解,将原始考古图纸或照片记录、历史文字记录的原始文本及艺术插图结合起来,使遗址参观更生动。标识形象提取自地方织锦花纹元素,整体轻便且可组装,以方便随考古工作开展对展示内容进行更新(见图8)。
根据遗址规格形制,在重要节点周边及适宜的观景点设置休息空间,最终形成集保护、展示、游览于一体的遗址公园格局。例如,在遗址对岸的高地上,设计了1处观景平台,使游客能够完整清晰地观赏老司城遗址中心城址的全貌。结合扶手设计的标识牌,帮助其更好理解遗址格局(见图9)。
2.3 历史环境的再现
从实地调查和历史文字记录中寻找遗址历史环境的关键特征,如司城村、灵溪河、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建筑、植被、道路等,以此为依据进行区域整体环境整治(见图10)。通过对周边环境的整体塑造,再现遗址历史环境,既能与现有村民的生活状态紧密结合,又丰富了游客体验。
图6 多层平台空间格局
图7 展示道路
图8 解说标识
图9 观景平台
图10 司城村与灵溪河
3 融入山水的土司遗址博物馆
遗址博物馆作为展示土司文化的重要场所,选址于遗址保护及建控地带以外的山谷中。谷地四周山峦夹持、谷底田园肥沃、植被茂密,自然景观优美。博物馆建于场地北侧背山半坡处,顺应山势,整体呈半台地、半掩体形态延续至场地中(见图11)。
老司城遗址博物馆周边景观设计在大环境上与田园村落风貌协调统一,在气韵上与老司城遗址的气质协调。以山水格局为依托,植根乡土,回归自然。
遗址博物馆周边自然条件与生态基底是景观的核心,为避免对区域山水格局造成破坏,采取最小干预的造园手法;以自然山水为展示对象,减少人工雕琢和大规模的土方开挖,将景观、建筑与环境融合。随着地势高低变化,利用卵石墙、植物及小桥进行空间的连接,同时利用地势及水位高差,理石散流,构成小型叠水,野趣横生。设计理念注重功能、简化形式,以简洁语言诠释景观,用植物塑造空间、掩映建筑、修复生态、回归乡土自然。选择当地最常见的植物及乡土材料作为景观营造的基本元素,将被施工破坏的场地修复还原为自然状态,使景观融入区域的自然山水格局中(见图12)。
图11 土司遗址博物馆建筑外观
图12 博物馆入口广场
1)材料选择 卵石是老司城遗址及当地重要的建筑材料,景观铺地、墙体等均以卵石为本底材料,生态自然。
2)植物配置 在游线的重要停留点和转折点,通过种植点景树引导视线关系,以山体为背景,形成统一且独特的景观视线体系。项目选取的植物以乡土树种为主,将香樟、桂花、乌桕、杨梅、楠木等适生乔木作为骨干树种;将山桃、鸡爪槭、紫荆等零星片植;将杜鹃、南天竺、麦冬等植被作为主要的地被(见图13)。
图13 材料选择与植物配置
4 结语
永顺老司城土司遗址公园自建成后,既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土司文化研究的重要场所,又是展示土司文化遗产的重要窗口,在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影响下,通过社交媒体宣传,吸引了大批市民及考古爱好者,加强了公民的文化及历史保护意识,质朴的设计也更好展现了这片土地的历史。
项目名称: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公园核心区及博物馆周边景观设计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刘 剑、赵文斌、刘 环、徐新云、路 璐、王洪涛、孙文浩、张景华、孟 菲、刘卓君、李金蔓、王 婷、闫金强、郜 华、刘子渝、盛金龙
项目地点: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
设计面积:16.55hm2(重点设计区域)
完成时间:201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