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子:居其身 安其心 乐其业
——访住建部原总工程师许溶烈
2019-11-05城市住宅杂志社
文/《城市住宅》杂志社
(一)住宅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
《城市住宅》:1949年至今我国住宅的供应和分配模式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的变化?您认为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许溶烈:住宅是很重要的民生工程。70年来,我国居民居住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总体来说,过去70年,我国的住宅发展从“有没有”、经历了“大还是小”“质量好不好(一个是房屋自身质量,一个是环境质量,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到现在普遍关注住宅功能等几个阶段。
随着住房改革的深入,我国住宅逐渐转变为以市场交易为主的普通商品房、限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并存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从“等、靠、要”的福利房过渡到现代化物业管理的住宅社区,悄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代人的住房梦想在时代的浪潮中变得清晰而真实。
1)起步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 解放初期,百废待兴,我国政府提出“先生产,后生活”的发展策略,经济条件落后,居民住宅多以砖木、木结构为主,形态多为平房或二层楼房。配套设施极其有限或不完善,使用便利性差,形成了一批简易楼、竹筋楼、筒子楼等具有时代特征的住宅类型。
大杂院
四合院
2)积累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 这一阶段的住宅产业在恢复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完善,住宅建设步入了产业化发展轨道。80年代开始福利分房,城市里许多人住进了单元房。单元房设施相对完备,自成体系的独立房屋使居住条件上升了一个大台阶。这一时期的住宅建筑逐步趋向标准化,出现了以混合结构为主,少数框架结构的住宅楼。同时,基于工业化和模数化的要求,住宅出现了很多标准化和灵活性的设计,引领了住宅的深层次发展。居住区规划设计理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3)成长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进入了商品住宅时代。现代住宅建设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强调人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尽可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与破坏,重视考虑合理的日照、自然通风等条件。住宅小区力求结构简洁可靠、布局合理、功能协调,生态住宅小区建设目标是要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较优的环境要求。
2018年年末,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约为39m2,在过去的20年时间内,中国解决了几亿人的基本居住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房地产业走过了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逐步步入平稳发展的“白银时代”,需求结构也发生深刻变化,市场呈现从“刚需”到“改善”的发展趋势,消费者对居住品质、功能要求、配套设施、物业服务等有了更为挑剔的要求。
进入新时期,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重要房地产调控政策。从广州推进“租售同权”,到九部委联合发文鼓励租赁住房市场发展,再到北京的“共有产权”住房计划,楼市逐渐转向住房供给侧改革。“十三五”时期,解决好城镇新居民的住房问题和改善原居民的住房条件,让更多的居民达到小康的住房水平,成为住房业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
(二)关注住宅功能的几个问题
《城市住宅》:您刚才提到现在人们普遍关注住宅功能问题,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许溶烈: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住宅不仅仅是房子,还是生态环境、交通出行、人际交往、文化交流的载体。关于住宅功能,我主张要研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把这些问题真正解决好,老百姓对住宅的满意度还会进一步的提高。
住宅住的是社区
首先,要把人文关怀深入到老百姓实际生活中去,住的问题本质上还是社区问题,把社会供应、资源利用落实到社区,才是落实到居民。人们越来越注重社区人文居住环境的赏心悦目和便利舒适。要营造一个“现代、智能、健康、文化”的人居环境,“以人为核心”,把居民对居住环境、居住类型和物业管理三方面的需求综合考虑,作为整个小区规划的重点。进入21世纪后,随着智能建筑、小区安防等技术的提高,现代建筑,不仅体现在材料和外观,更体现在环境和智能科技的应用。
既有住宅与老旧小区改造
我国目前有大量的老旧住宅需要进行改造,特别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住宅,由于当时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有限,住宅的功能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人生活的需要。既有住宅的改造和住区更新成为今后很长时期里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的新的重大挑战。
筒子楼
老旧小区
彰泰·第六园(桂林)
太仓裕沁庭(太仓)
彰泰兰乔圣菲(桂林)
彰泰·第六园(桂林)
如何最有效地组织资源进行住区规划与老旧小区改造,这些课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并且要从一开始规划的时候去考虑。我建议住宅高度不要太高,近日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下发《关于执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通知》,改变了居住区的分级模式,将原来的“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变为了“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及居住街坊”四级,住宅建筑更是限高80m/26层,我认为这种思考和政策趋向值得推崇,一方面保障了居住安全,另一方面,提高了小区品质和居住舒适度。有些住宅非常高,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运维成本高,使用不方便等。一些老旧小区没有电梯,后续就出现了很多不便。
(三)发展绿色建造与智慧建筑
《城市住宅》:您认为未来我国住宅及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许溶烈:近年来,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日渐清晰。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信息技术与我国建筑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我国建筑业复兴和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绿色建造这几个方向将是未来我国城市建设与住宅发展的重要方向。
新时代的绿色建筑应以安全耐久、绿色宜居为基础,提升人民生活便利、健康舒适为目的,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通过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的智能建造,建设具有智慧功能的居住建筑。以“人民的美好生活”为导向,构建以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五类指标为核心的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彰显以人为本的目的。
以上都需要我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是解决当前建筑业存在问题的根本出路,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创新取决于责任心和担当精神,要充分发挥劳动者的聪明才智。
南宁瀚林美筑(南宁)
北京金茂悦家园(北京)
装配式住宅内景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