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 法的肇庆市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研究
2019-11-05孔淑杰
孔淑杰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州510642)
1 引言
当前,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但中国目前在社会发展、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与城市型社会还存在较大差距[1]。因此,加强对城镇化质量的研究尤为重要,应选取合理的指标体系对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价。肇庆市作为珠江三角洲的一员,针对肇庆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研究具有典型性,可为其他城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鉴。
2 研究区域概况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珠三角,主要管辖的区域有端州、鼎湖两区,管辖的县级市主要有高要和四会,而县级的区域包括广宁、德庆、封开、怀集,年末常住人口415.17 万人。2018 年,肇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3267 元。
3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研究数据来源于《2018 年广东省统计年鉴》《2018 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8 年广东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 年肇庆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首先,选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肇庆市新型城镇化水平指标权重。其次,用肇庆市指标值除以广东省指标值,通过这种关系倍数来反映肇庆市指标值和广东省标准值之间的差异,以便比较。处理公式:
式(1)中,Pi为指标分值,Xi为肇庆市各指标值即实现值,X 为广东省各指标值。其中对于越大越好的指标:评价分值=实现值/标准值,对于越小越好的指标:评价分值=标准值/实现值。通过建立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计算得出分值后,采用加权综合法,用总评价分值P 来表示新型城镇化水平,有:i
式(2)中,n 为指标个数,Wi为指标i 的权重,Pi为指标i的评分值[2]。利用(2)式及已确定的指标分值和权重,计算得出肇庆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分值。
4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依据系统性、科学性、代表性及目的性原则构建指标体系。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综合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在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的指导下,分别从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四个方面建立含四大子系统和21 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3-4],如表1所示。
表1 肇庆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表2 新型城镇化的相关因子权重
表3 肇庆市新型城镇化水平指标得分
表4 肇庆市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的分值
5 肇庆市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
5.1 指标权重的确定
结合肇庆市新型城镇化的特点,本文采取AHP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各级指标体系所对应的指标权重及其最大特征值λmax,CI 值,CR 值,如表2 所示。
5.2 评价结果
利用(2)式及确定的指标分值和权重,肇庆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结果如表3 和表4 所示。
由上述结果可知,在经济城镇化水平评价中,评分值为0.78,其得分比社会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更高,但从经济城镇化的单项指标来看,人均GDP(C3)相对于同一子系统的其他因子得分较低。社会城镇化的评分值为0.67,其中人均财政科技支出(C6)、每万人拥有的公共汽车(C10)的得分相对于其他因子得分较低,说明肇庆市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财政对科技及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支持力度有待提高。人口城镇化的综合得分为0.75。在该指标系统里,城市人口密度(C15)的因子得分偏低,由此看出肇庆市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待提高。环境城镇化水平得分为0.82,其中森林覆盖率(C16)和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C20)指标都比广东省的平均水平高,说明肇庆在环境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工作做得较好。肇庆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为0.76,除了环境城镇化得分相对较高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水平得分相对较低,说明肇庆市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广东省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6 结论
综上,肇庆市要在现有新型城镇化基础上,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度,提高现有城市人口密度,加大财政对科教文卫的支持力度,完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为个人融入社会和个人发展提供条件。同时,肇庆要继续保护环境,为经济和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更好地提高肇庆市新型城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