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画结合的成功造型
——评《英雄儿女》之王成
2019-11-05王安杞浙江省江山市滨江高级中学
◎王安杞 浙江省江山市滨江高级中学
前几天看了一部红色革命经典电影《英雄儿女》,回来之后,我一直心潮澎湃。影片中英雄王成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中久久萦绕,挥之不去。
《英雄儿女》拍摄于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由武兆堤执导,影片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影片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阵亡后,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坚持战斗,最终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的故事。
英雄王成的故事只占110分钟片长中的前面30分钟,而最集中的一组镜头,即王成在无名高地孤军奋战的一段,只占10分钟。但是,它却成了后面妹妹王芳传唱英雄部分的基础情节,成为后面影片的铺垫。而我最欣赏的也是这10分钟。我认为,影片塑造王成这个英雄形象,在创作手法上颇为娴熟,值得赏析。
首先来欣赏声音的艺术。
王成冒着枪林弹雨赶到无名高地二号阵地,发现通信兵已经奄奄一息。在牺牲前,通信兵把坚守阵地的任务交给了王成,留下了那台无线电发报机。于是,王成孤军作战的一切,全靠这台通信设备传达给司令部。
这台通信设备,起到了很好的声音控制效果。第一,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合理性。王成所有的行动都汇报给指挥部,由政委做出部署;王成所有的行动,司令部的人都可以通过王成的声音见证。第二,阵地与司令部之间,由于有了通信设备,就可以充分使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让两个场景不断地变换。第三,因为王成持续或断断续续汇报的声音传来,让司令部内同志们的情绪以及战争的节奏时紧时缓,张弛有致。
第二种声音主要是背景音乐和战场上的炮火声。背景音乐用得非常恰当,尤其是王成手握爆破筒,站在高地上,纵身一跃的时刻,背景大合唱和朗诵特别壮美!
第三种声音是王成的语言。“亲爱的首长,同志们,胜利永远属于我们!”“向我开炮!”此刻,英雄舍生忘死的品质感天动地!
其次来欣赏画面的艺术。
王成手握爆破筒站在高地上,镜头是仰拍的,他的身后是浓烟滚滚的战场,英雄的高大、勇猛、威武的形象得到了充分的呈现;敌人从山下蜂拥上来,镜头是俯拍的,敌人的丧胆和退缩的样子与王成的形象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衬效果极其明显。
王成牺牲之后,山河流泪,草木含悲,电影运用了一组空镜头,一边播放悲壮的背景音乐,一边用移动镜头,向观众呈现那山山水水。电影中使用这组空镜头的作用,与文学中常用的借景抒情手段同理。
总之,电影中这组10分钟的镜头,充分运用了声画结合的综合艺术,把英雄王成的崇高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王成是伟大的,因为他的死,是为了朝鲜人民,为了千千万万的志愿军战士;王成是崇高的,因为他面对孤军作战的困境,面临生命危险,没有恐惧,不怕牺牲,充满乐观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的英雄主义精神;王成是充满感召力、鼓舞人心的,他的牺牲,感动了无数志愿军战士,影片后面为了挖掘这个主题,用了80分钟时长,不惜浓墨重彩。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让我们学习经典,学习英雄,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