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旗帜同在—观《建军大业》有感
2019-11-05李宇博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1820班
◎李宇博 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1820班
旭日初升,我趁着微凉,观完《建军大业》,却不知何故大汗淋漓,感到有一股气力穿透厚重的历史,直灌心胸,升腾起那面用无数革命先烈鲜血染红的旗帜,浸染着中国梦,飘扬于新时代的上空。
1927年,中共武装斗争的旗帜,在战火飘摇中徐徐展开,飘扬在星星点点的战争岁月,成了共产党人的信念、人民的信仰。在战乱纷飞、炮火硝烟中,它激励着共产党人突出一个又一个重围,走向光明;在哀鸿遍野、血流成河的白色恐怖中,它将中国革命从星星之火,引至燎原。
看旗帜,悟“其志”,其志为“闯”。
“老蒋屠杀我们,汪精卫也要凑热闹,那就打!”这是狂放恣意的叶挺在影片一开场的豪言壮语。“四一二”大屠杀之后,共产党人痛定思痛,才有了要组建属于自己的革命队伍的认识和决心。当时年仅34岁的毛泽东,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在革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面对异常险峻而复杂的革命形势,不畏强暴,毅然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武装斗争理念。如此勇闯敢拼的精神,弥漫在南昌起义的硝烟炮火中,浸润在三河坝战役的厮杀怒吼中,也渗透在叶挺“歇斯底里”的“命令”里,和着鲜血,促成了井冈山上高扬的旗帜。
闯,需要求胜的勇气,也需要必胜的决心。
若说那时中国共产党人的“闯”,只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猛劲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决心,那么,如今的“闯”,应为“从容自信”。核武器的日益强大、“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的成功着陆、港珠澳大桥的顺利通车等中华之荣耀,给了我们深厚的底气。我们怎有理由不敢闯?
战火纷飞中,我们的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历尽千难万险,为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树立了革命必胜的决心和信心,闯得悲壮,闯得肆意。一如今朝,我们在坚持“四个自信”的基础上,以昂扬的姿态,面对中美贸易战争,无畏强权,正面抗衡,有着“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的勇气和决心,立起了大国的格局与尊严。此为无畏,为决心,更为荣耀。
生逢“千帆竞发春潮涌,百舸争流正逢时”的大时代,作为青年,肩负使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征途中,筑梦,追梦,谁还甘当缩头乌龟,而不勇立潮头,争做时代先锋?谨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见过鬼的人不怕黑,因为心里清楚,这是黎明前的黑暗。
三河坝战役,三千人对三万人,将士的鲜血染红了江河,脚下的沙砾泛着血沫。最后留下二百人断后,给其他人以撤出的希望,也是为革命留下未来。朱德在撤离之际,对蔡晴川说:“做勇士,不做烈士。”然而,在声声炮火中,蔡晴川身中数弹,仍艰难而顽强地按下了引爆器,成了烈士,更是勇士。
战斗与牺牲,对于革命先烈来说都是“值得”的,并且“无上光荣”,这便是“闯”中无畏的信念。
闯,除了勇气和决心,更需要视死如归的信念。三河坝,三天的浴血奋战,两百人的断后,革命先烈的心中没有生与死的较量,只有革命必胜的信念,面对三万人的强敌,他们的每一声呐喊,每一份坚持,都得益于一种视死如归的信念在激励。
战火中,先烈们用信念扬起希望,抵御炮火。从一个又一个失败中走出,树立起自己的旗帜,迎来了国家的曙光。如今,和平年代,中国在学术界、科研界等各领域也不乏勇闯的先锋,他们怀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砥砺向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钻研田间,与泥水为伍、虫草为伴,辛勤耕耘,不懈探索,用科技为人类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新型抗疟药青蒿素的发现者屠呦呦,不畏浮云遮望眼,凭一身“闯劲”,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在野外采集标本,以身试毒,她在寂寞与枯燥面前,勇于面对质疑,不为世俗所动,最终立于科学的巅峰,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给人类带来福祉。
观旗帜,思“其志”,其志为“和”。
“黄埔军校的,全部厚葬。”三河坝彼岸的敌军司令钱大钧,踏上尸横遍野的此岸,面对熟悉的同校面孔,摘下军帽,遵从内心,发自肺腑地喊出此言。
黄埔军校,人才辈出,可其中的很多人,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如若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部分人,能抛开自身局部利益,立于大局的高度,以国家社稷为重,以真诚的态度与共产党携手并进,人民不知要减少多少灾难,国家的繁荣昌盛不知要提前多少年。
生活没有如若,历史不会改写。如今,穿越历史那堵厚重的墙,看东方升腾的巨龙,百年旗帜,鲜艳璀璨,并将永远飘扬在我们心中。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为世界的和平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和新空间。共建“一带一路”,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大家和平以待,守望相助,共同发展繁荣,将会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康庄大道。
影片在朱毛会师的欢呼雀跃中渐渐落幕,至此,朱德对革命战争“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的八字感慨,毛泽东对中国未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八字判断,以及井冈山上飘扬的旗帜,却在我心中越来越清晰。
百年旗帜,意在“其志”。新时代,新征程,正值青春的我们,正以“闯”的干劲、“和”的姿态,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