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2019-11-05倪春平
倪春平
(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又叫“改良电休克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精神病的有效手段,虽然能够有效缓解精神症状,但电击后极易发生血压上升,心率加速等情况。在治疗期间选择合适的麻醉剂、肌松剂对抑制心血管反应、提高电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1]。丙泊酚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麻醉类药物,具有较强的镇静及抑制应激反应作用,但单纯使用丙泊酚心血管反应较剧烈,且麻醉效果并不理想[2]。因此,将麻醉药物灵活组合,最大程度降低单一麻醉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效果是临床的目标。本研究主要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中的应用效果,并与单用丙泊酚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狂躁症;(2)首次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3)患者或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体内放置起搏器;(2)血流动力学不稳定;(3)有麻醉药物不良反应史;(4)长期服用安定类药物;(5)晚期心脏阻滞者;(6)有癫发作病史;(7)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将90例随机分为单用组与联用组,每组4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均常规禁食禁饮8小时,入室后连接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患者的体征变化,开放静脉通道,术前半小时肌肉射注阿托品0.5mg,面罩给纯氧吸入,由同一麻醉医师进行麻醉操作。单用组于术前10分钟静脉注射丙泊酚乳状注射液(10mL:100mg)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68 0.5mg/kg,以0.5~1.0mg/(kg·h)剂量维持泵入,联用组则联合采用丙泊酚与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于术前10分钟静脉注射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2mL∶200g,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248),取出2mL药品与48mL 0.9%的氯化钠注射液进行稀释,并摇混均匀,以1μg/kg的剂量泵注10分钟,以0.2~0.7μg/(kg·h)的剂量维持,再静脉注射丙泊酚乳状注射液(方法同单用组)。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取仰位平卧,静脉注射琥珀胆碱1.0mg/kg,采用面罩通气,待患者出现极化肌颤后再将面罩去掉,于患者口内置橡胶牙垫,行电击治疗,控制电流强度,电量=年龄×0.8%,出现癫波后停止电击,并继续控制呼吸,待患者恢复自主呼吸、体征平稳后将其送返病房。
1.3 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初次接受电休克治疗时全身麻醉后60分钟内的丙泊酚血药浓度变化,于注射丙泊酚后每隔15分钟抽取2mL静脉血,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其血药浓度。(2)比较麻醉诱导前、麻醉后及电击后2分钟的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22.0软件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丙泊酚血药浓度 两组丙泊酚血药浓度随着时间的延长均逐渐降低,组间比较联用组麻醉后30分钟内血药浓度均较单用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麻醉后不同时间段血药浓度变化(±s,mg/mL)
表2 两组麻醉后不同时间段血药浓度变化(±s,mg/mL)
与单用组比较#P<0.05
组别 n 1分钟 1 5分钟 3 0分钟 4 5分钟 6 0分钟单用组 4 5 5.8 2±0.2 7 4.4 2±0.1 4 4.2 4±0.7 2 4.0 7±0.5 1 3.8 7±0.5 1联用组 4 5 7.8 1±0.2 5#6.1 4±0.1 6#5.7 8±0.8 6#4.1 1±0.7 6 3.9 5±0.7 6
2.2 血流动力学 电击后2分钟联用组的SBP、DBP、HR水平与麻醉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组电击2分钟后上述指标较麻醉前、后均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单用组SBP、DBP以及HR均较联用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3 血氧饱和度 吸氧状态下,单用组电击后2分钟血氧饱和度较麻醉前、后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较联用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组电击后2分钟血氧饱和度与麻醉前、后比较无明显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4。
3 讨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时需要患者完全处于安静状态,全身肌肉松驰,治疗时需要麻醉医师的共同配合,且治疗后会促进交感神经兴奋,并释放出儿茶酚胺,导致血压急速上升,心率加快,而选择正确的麻醉药物是抑制治疗后的应激反应,促进治疗后呼吸功能恢复的关键[4-5]。
丙泊酚是一种常见的短效静脉麻醉药,半衰期短、见效快,静脉注射后能够在40秒内起到镇静作用,使患者迅速进入麻醉状态,因此常用于精神病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时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但单独使用丙泊酚时容易导致心率和血压下降,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6]。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静脉注射后能够迅速发挥镇静镇痛作用,1小时后到达峰值,半衰期6分钟左右,消除半衰期约为2小时,且其血流动力学较稳定,耐受性良好,不会发生呼吸抑制、胃肠道不适等反应[7]。
表3 两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s)
表3 两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s)
与麻醉前比较*P<0.05,与麻醉后比较△P<0.05,与单用组比较#P<0.05
组别 n S B P(m m H g) D B P(m m H g) H R(次/m i n)麻醉前 麻醉后 电击后2分钟 麻醉前 麻醉后 电击后2分钟 麻醉前 麻醉后 电击后2分钟单用组 4 5 1 0 8.5 4±8.5 6 1 0 3.1 4±9.1 6 1 1 6.9 5±8.4 6*△ 7 5.3 7±8.7 4 7 3.5 4±6.7 6 7 8.9 5±7.3 6*△ 8 9.3 5±8.4 2 8 6.5 7±6.6 5 9 6.9 5±8.7 3*△联用组 4 5 1 0 5.1 6±9.5 6 1 0 4.4 2±9.6 5 1 0 9.8 7±9.4 2# 7 5.4 8±8.6 5 7 3.6 4±6.3 6 7 6.9 5±5.3 6# 8 9.3 6±7.9 8 8 5.6 4±8.7 4 8 8.9 5±7.4 3#
研究提出,对精神病患者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时联合应用丙泊酚及右美托咪定能够显著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可避免治疗期间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或心血管事件[8]。本研究联用组采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电击后2分钟SBP、DBP、HR水平均恢复正常,与麻醉前、麻醉后相比相差不大,且显著低于单用组,进一步证实了右美托咪定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所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能够有效稳定患者的循环系统。血药浓度方面本文显示联用组麻醉后30分钟内的血药浓度相对高于单用组,之后其血药浓度与单用组相差不大,与王伟等[7]研究相符。可见当注射同等剂量的丙泊酚时,联合采用右美托咪定后能减缓丙泊酚的药物衰减,不影响其在体内的代谢,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有效提高麻醉深度,迅速起到麻醉、镇静的效果。
表4 两组麻醉前、后血氧饱和度比较(±s,%)
表4 两组麻醉前、后血氧饱和度比较(±s,%)
与麻醉前比较 *P<0.05,与麻醉后比较△P<0.05;与单用组比较 #P<0.05。
组别 n 麻醉前 麻醉后 电击后2分钟单用组 4 5 1 0 8.5 4±8.5 6 1 0 3.1 4±9.1 6 1 1 6.9 5±8.4 6*△联用组 4 5 1 0 5.1 6±9.5 6 1 0 4.4 2±9.6 5 1 0 9.8 7±9.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