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四张牌”战略实施现状研究

2019-11-05张央央

时代经贸 2019年26期
关键词:河南河南省建设

王 芬 张央央

从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提出着力打好“四张牌”战略至今,河南全省上下根据“四张牌”的要求,抢抓“三区一群”机遇,强攻“四大攻坚战”,使得河南全省生产总值首次迈上四万亿新台阶,粮食总产量达1189.32亿斤,培育出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两个万亿级产业,建成全球重要智能终端生产基地,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加速提高,米字形高速铁路网辐射全国,航空货运枢纽连通世界,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显著改。

一、河南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河南一直是农业大省,各种矿产等自然资源有较高的储存量,但由于人口众多、工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导致河南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1952年,河南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62.2:22.8:15.0,并且产业结构保持“一二三”格局长达三十年。直到改革开放后才逐渐改变了这种局面,1986年产业总值中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35.6:40.2:24.2,河南省开始真正构建了“二一三”的产业结构格局。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渗透,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大力发展,产业结构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提高,到1992年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开始超过第一产业(1992年三次产业比重为27.7:42.6:29.7),至此河南产业结构升级为“二三一”格局。

二、河南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现状

(一)自主创新能力内涵

自主创新包括原始性创新、集成性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河南省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点所在。自主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技活动中持续提供具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与新发明的能力。

(二)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成绩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央政府提出创新驱动战略后,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奋力建设河南省中西部科技创新新高地,将自主创新放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

1.创新管理体制方面

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条件保障能力建设专项规划》等文件的要求,河南省委省政府也制定了出台了很多相关管理型文件,如《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决定》、《河南双创蓝皮书》等。这些管理性文件的出台给河南省自主创新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给河南自主创新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加快了自主创新建设向前发展的步伐,使之取得巨大成就。

2.创新投入方面

2016年共有3112个单位有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同比增长9.1%;2016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共4941880万元,其中政府资金493898万元,占比 10%,企业资金4292055万元,占比 86.85%,其他资金155927万元,占比 3.15%;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外部支出共117270万元。

3.创新产出方面

2016年河南共申请专利28851件,发明专利申请11273件,发明专利授权6881件,植物新品种授权数110项,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761项,发表科技论文60287篇,出版科技专著2831种,完成各类项目41513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9项。同时,在可见光通信、硬岩盾构、新能源客车、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等核心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与进展。

4.创新环境方面

河南创新环境正面临这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2014年,河南省会郑州成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成功跻身全国十大通信网络交换枢纽;2016年3月国务院确定在河南省依托郑州、洛阳、新乡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第12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6年10月国务院复批在河南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并批准河南建设支撑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验点;2016年河南还建设5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新增16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新建21个创新创业孵化器。

三、河南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面临的挑战

(一)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内涵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以人为本为理念引领,以人的自我实现为动力,以体制机制保障为物质支撑,以态度、价值观、社会角色和行为方式转变为途径,在个人层面上实现人的素质优化,促进人的社会、文化、心理适应,提升人的幸福感,在文化层面上实现城乡文化和而不同、兼容并蓄,最终在社会层面上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河南“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现状

1.城镇化率逐年在提高

河南以中原城市群一体化为龙头,搭建多层次相互支撑、大小城市相结合的新型城镇化路子。建设郑州大都市区,提升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做大做强许昌、开封、新乡、焦作等次级中心,培育长葛、巩义等一批新兴增长中心。在此政策的带动、影响下,河南省的城镇化率逐年在提高,如图1所示。

图1 2005年-2016年河南省城镇化率

2.“百城提质工程”取得良好效果

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城市发展为人民,百姓期盼的天蓝、水净、岸绿、花红、路畅、景美的惬意画卷,进而提升百姓居住的归属感、幸福感,正通过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慢慢变为现实。2017年前10个月,入库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项目9351个、总投资2.7万亿元,涵盖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棚户区改造、生态文明创建等多个领域。

3.人文城市建设,彰显河南特色文化魅力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自古以来就拥有大量宝贵的具有河南特色的传统文化,如豫剧、越调、坠子、开封盘鼓 、洛宁剪纸、少林功夫等。河南在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进程中,采取大量行动来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最大程度地保护这些特色文化不因城镇化的进程而受到破坏,如今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郑州、洛阳两大历史片区、丝绸之路、大运河等18处入选国家大遗址保护规划,还实施了开封城墙、商丘城墙等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尽力彰显河南特色文化魅力。

4.积极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城乡治理水平

河南在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处处彰显“以为为本”,积极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城乡治理水平。医疗卫生条件是衡量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条件,2016年全省各类卫生医疗机构共有床位521613张,同比增长6.53%;河南艺术表演团国内共演46.27万次;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8.43%和98.64%;全省共有健身场地设施5055个;2016年参加各类保险人数为6422.61万人,同比增长5.23%。

5.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构建生态宜居城

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履责、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已经初具雏形。2018年河南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蓝天、清水、净土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目前全省在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自然保护区保护等工作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已创建国家生态县2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0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个。

四、河南基础能力建设的优势

基础能力建设是“四张牌”中不可或缺一张,是衡量一个省市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近几年,河南省在委省政府的带领下抢抓机遇,充分发挥地理优势,积极行动融入到“一带一路”国家政策中,不断提升基础能力建设水平。

(一)交通运输基础能力建设方面

河南省地处中原,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近年来委省政府坚持交通先行,构筑现代交通网络,一步步践行中央对河南打造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的要求。

2013年开通的郑欧班列目前每周8列,是中欧班列中唯一双通道、双向常态运行的班列;2016年10月份,郑州市获批成为全国首批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工程城市的六个城市之一,构建了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辐射18个省辖市的高速公路网。随着郑开、郑焦、郑机城际铁路通车运营,郑州地铁1、2号线开通运营,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建成投运,信阳明港机场的基本建成,高速公路网连通所有县城,可以说多式联运、高效衔接的河南省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

(二)互联网及其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方面

河南积极实施宽带中原战略,并不断加快推进光线宽带和5G网络建设。2014年,郑州成为全国十大互联网骨干枢纽之一;2016年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正式进入国家综合试点、河南又获批建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实验区,这些数据都在说明河南互联网及其相关产业的基础能力在不断增加,将为河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双创”工作、人民生活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

(三)能源、水利基础能力建设方面

近年来,河南加大对能源、水利领域的投资建设力度,建成并投入使用用“南水北调”、“疆电入豫”和“西气东输二线”等重大工程,率先在全国建成省级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积极解决贫困地区用水、用电等困难,推进生活垃圾、改厕等关系民生的工程;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绿色能源代替高耗能、好污染的不可再生能源,实现了在确保能源充足供给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五、结语

在“四张牌”政策的推动下,河南省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城镇化进程建设、基础能力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步,推动了河南省经济的发展,但由于河南长久以来都是农业大省,工业、服务业发展落后历史欠债较多,因此还有在产业结构、自主创新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猜你喜欢

河南河南省建设
送伞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