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与思考

2019-11-04卢学恭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热点问题计算教学小学数学

【摘 要】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数学计算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算逻辑,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稳定的发展。本文基于目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热点问题及现状,简要思考了几点改善措施,希望能对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热点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2-0240-01

目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热点问题大多受到传统教育影响,部分教师没有重视学生计算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于重视基础知识技能和公式定律的教学,导致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提升困难。所以要改善目前的教学困境,还是要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出发,进行有针对性、有策略的教学改革。

1   目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

1.1  教师在教学中的忽略点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容易产生一个教学误区,即忽视计算教学的独立地位,将其作为一种帮助学生进行积累和运算的工具与途径,从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连贯性和全面性。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计算教学中的忽略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教师没有注重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没有合理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能力,将计算当做一种学习工具,阻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整体发展。其次,教师不重视计算教学的过程,一味地依赖教材和教案,大多时候采用反复的练习去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最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落后单一,并未有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使得课堂枯燥乏味,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积极性也不强,阻碍了学生计算能力的

提升[1]。

1.2  数学计算的抽象性增加难度

数学具有抽象性,特别是在数学计算中,学生需要拥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才能对其中的公式、定理进行有效的学习记忆。但是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来看,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十分有限,因为年龄和生活阅历的限制,他们在学习中更倾向于一些具象化的知识,对于抽象性强的数学计算并没有太多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对枯燥、反复的数学计算学习产生厌烦和抗拒心理,不愿意主动进行相关知识学习,从而严重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其次,很多教师在设置学习目标时不准确,他们所希望学生具备的计算能力仅仅是计算技巧的应用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即计算的实用性和工具性。如学习乘法,就背九九乘法表;学习简单的平方数,就让学生从1的平方背到20的平方,即便是在日常练习中,也要求学生做的“快”又“好”。将教学目的局限于计算结果,会抑制学生数学思维的连续性、创造性和持续性发展。

1.3  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受重视

新教育改革颠覆了传统教学中师生的主次地位,按照新课改标准,学生才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引导、指引学生进行学习。但是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依旧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被严重忽视。造成这种情况最大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为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不得不采用最方便、快捷、有效的途径——满堂灌的填鸭式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能得到有效提升,但通过数学教学所要培养的是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核心素养,这种固化、死板、枯燥的教学模式严重压抑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活跃性。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中会形成依赖性和盲目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

2   针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问题的改善

2.1  转变教学思维,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受益者,教师应该明白,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有所获,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计算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如在学习一位数的乘法时,教师应该利用数学的连贯性,让学生明白5×6是因为有5个6相加或者6个5相加,即6+6+6+6+6或5+5+5+5+5+5,乘号是对加号的一种特殊的缩写形式,其本质是为了方便书写和计算,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算式的多样性表达方式。如3+3+5可以书写为3×2+5、3×3+2或3×4-1等多种情况,让学生树立数学思维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理解能力。

2.2  结合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实践是学生学习知识、检验知识和探索知识的重要途径,不管是哪种知识的学习,都应该将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理论进行直观的体验和感受,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和应用。小学数学的计算大多比较简单,通过直接的加减乘除就能得出结论,所以教师应该将教学的重心集中于学生计算思维和逻辑能力上,重视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激发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创造。如在学习7×7-8的时候,教師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问学生:7×7-8怎么算呀?请利用你们身边的物品或工具进行演练,然后和同学分享自己的计算过程好吗?学生利用不同的物品或工具,可能会得出不同的计算方式,并且因为数值较大,学生会潜意识的寻求合作。合理教学目标的设定能直接影响实践操作的目的和方法,有效的实践操作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造。

2.3  重视算法多样,培养学生口算习惯

同一道计算题往往存在不同的计算思路,不同的学生所想到的解题方法会存在一些差异性。首先,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且鼓励学生从更多的思维角度和方法去看待问题的计算过程,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不管是巧办法还是笨办法,只要学生所能想到的,都能表现他们对题目的理解。其次,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口算技巧,从最开始的加减学习中,就培养学生使用口算的习惯。口算的心理计算过程,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可知,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是学生掌握和理解算法算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远且细致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状态,设定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与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卢焕明.浅析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计算教学设计[J].名师在线,2019(7).

【作者简介】

卢学恭(1960~),男,汉族,甘肃永登人,小学教师,甘肃省永登县武胜驿镇长丰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热点问题计算教学小学数学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探究集合中的热点问题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复习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