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认知视角下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2019-11-04王桂芳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认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王桂芳

【摘 要】小学一年级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此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本文研究小学生认知视角下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分析小学生认知特点,剖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所存在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具体对策。

【关键词】认知;课堂教学;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2-0232-02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在心理上还不可够成熟,因此会出现认知被动性的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开展教学活动。

1   小学生认知特点

1.1  认知的被动性

小学生年龄小,思想简单,对客观事物认知缺乏自主意识,因此,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依赖,而教师的认知就会对其产生直接性指导。在课堂上,小学生是将个人的认知与教师的认知相关联,强调了利用教师的主观认知代替个人的认知,由此而达成个体与教师认知的一致性目标。从根本来说,小学生的独立性差与教师课堂地位强势是小学生认知被动的主要原因。

1.2  认知的具象化

从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上来说,具象化高于抽象化,这就意味着,小学生偏重于认知的具象,主要是识记知识的形象层面,而非抽象的层面,这在小学课堂上尤其如此。小学数学课程虽然是从具象化的事物引入,设置了接近生活的情境,但是在引出的内容中,却涉及到逻辑思维、数理关系以及数据计算等。对小学生而言,这些小学数学内容都往往会超越其形象思维所能够接受的范围,需要小学生从个人认知基础出发,动态性予以探究,从整体来说,这无法脱离小学生具象化认知的基础。

1.3  认知的浅层性

小学生自身的思维会出现分析与探究范围窄、程度不高的问题。在针对具体的数学问题时,审题肤浅,往往停留在生活情境的层面,无法挖掘出各种内在要素的关系,更无法对题目考察知识点与计算方法予以理性

认识[1]。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2.1  忽视小学生认知特点

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认知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正如上文中所分析,小学生认知的具象化与浅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采用创新式的教学方法。但是就现状而言,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往往忽视小学生认知特点,以学习目标为指导,应用无差别理论灌输的方式,强调目标的达成,只注重效果,缺乏对小学生心理特点正确分析,导致知识的学习与主体认知相脱离。

2.2  教学方法未契合小学生认知

从教学方法上分析,小学数学理论知识的灌输是主要方式,学生只能够通过教材识记其中的知识点和主要内容,缺少动手操作的环节,这就会与小学生的求知欲高及动手操作强的心理认知产生偏差,数学课堂由此而失去了原味。因此,通过将创新性教学方法引入小学数学课堂,就可以丰富原有的知识体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2.3  教师自身教学创新力不足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下单一化模式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地位是不可忽视的,这就意味着,教师会借助于有针对性指导、解难、问答等方法,促进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但是,基于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的原因,教师惯性模式高于对小学生认知特点的分析,影响教学的创

新性。

3   小学生认知视角下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对策

3.1  尊重小学生认知规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群体,小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体性的地位,这是不可忽视的现实。据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选择中,学生主体的认知规律就会成为主要的依据。学生主体的认知规律,就是指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致力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主要是体现在教学目标确立、教学内容设计,以及数学训练形式等方面,这些方面必须要契合于学生的主体性需要,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如在《认识图形》一课的学习,教师就应该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予以分析。对小学生而言,已经初步具备图形的感知能力,同時具有极强的动手操作的欲望,教师据此可以设计出认识图形与动手拼图形的教学环节。

3.2  应用契合小学生认知方法

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小学生认知方法契合应该呈现出对应的关系。在探究小学生认知的条件下,传统化理论知识灌输的模式不应再受到重视,取而代之的是小学生认知基础上双向化与实践性的教学理念。双向化,就是指教师与小学生始终是处于互动的状态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小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碰撞,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而小学生则是处于学习的主体性的地位,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实践性,则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思想中树立起尊重小学生认知的理念,引导学生亲自去实践,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不足,给予小学生以充分自我实践的空间,既能够使小学生品尝到失败的痛苦,也应该使之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其健康成长。如在《认识钟表》一课的教学中,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什么是钟表,以及钟表与时间关系的概念。但是,对抽象性的时间理解存在困难,教师在此基础上,应用的是五颜六色的钟表模型,给予小学生以感官刺激,继而引导学生自主调整时间,在实践中建立起时间的

概念[3]。

3.3  提高教师自身教学创新力

教育资源是教育教学成效的主要评价因素之一。在教育资源丰富的条件下,小学生得到的知识就会随之增加,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就会被激发出来,进而得到良好的教育,这也就会使得教师对学生的认知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据此,在资源应用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教师自身教学创新力予以培养。教师创新力的培养可以采取定期培训的方式,在培训中,增加了小学生认知能力、认知结构等方面的内容,这就会使得教师的日常教学能力得到提升,也会使得教师的教学创新具有可能性。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认知视角下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有效应用,只有从尊重小学生认知规律,契合小学生认知方法,提高教师自身教学创新力三个方面入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淑红.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2]陈红.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7.

[3]李国义.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分析、模拟及其教学启示——以“异分母相加”问题为例[J].才智,2017(11).

猜你喜欢

认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