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应用研究

2019-11-04王新宁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生物教学应用研究

王新宁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改革,“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已深入现代教学中,现代个性化教育既要体现教师的启发、引导等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探索性作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因其学科本身蕴含的观察、探究、实验性质,使得探究性教学越发受到重视,将探究性学习应用到初中生物教学中,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探究中学会观察、在交流中学会思考、在实验中学会总结,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文化素养,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探究性学习;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2-0126-02

在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中,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能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可以促进学生更加自主的进行学习[1]。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精心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教师可以从多维度出发,注重情境的创设、有效的合作、细致的观察、实践性操作等,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

初中生物教学与探究性学习二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契合,探究性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生物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又是多样的,二者之间联系密切,有着本质的协同,因而将探究性学习应用到初中生物教学中,是顺应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现代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生物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模式,将学生引入问题的情境中,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如在讲解“食物链”课程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微视频为学生播放动物世界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能够直接观看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通过完整的视频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然后让学生猜想动物之间因为食物可以产生什么联系,从而引出生态系统概念和食物链条概念,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如《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探究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到生物的相关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微视频播放《鲁滨逊漂流记》来设置情境:“鲁滨逊在大海上航行,迷失航向,随潮水漂流到荒无人烟的小岛上,荒岛最为致命的地方就是缺乏淡水。就在鲁滨逊绝望时突然发现随身的带来的塑料袋。他凭借塑料袋,依靠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生存下来了,后来被途经此处的商船救回。”这样完整的视频题材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如此一来教师在教学中就能很好的提出蒸腾作用的相关知识。

2   指导观察,引导学生探究生物的奥秘

观察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细致观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能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如在讲解《节肢动物》这一节之前,让学生回家捉两只蝗虫并注明甲与乙。然后让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请学生仔细观察哪只蝗虫先死,并思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然后课上教师就之前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回答,如此一来就能有效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能增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又如在讲解《开花和结果》这节课时,在教学时可准备一朵花和相应的果实,然后通过多媒体方式播放开花过程的图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开花之后会结出果实,开花和结果有什么关系,再来通过解剖的模式让学生注意观察花的内部构造,最后引导用花的结构图检查自学效果,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地探究生物的奥秘,并寻求不同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注重互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合作探究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共同交流能力和共同合作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探究意识[2]。如在讲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教师可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将学生4人分为一组,在甲、乙两个锥形瓶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将新鮮的叶片和烫过的叶片分别装入两个不漏气的黑色塑料袋中,并插入软管扎紧袋口,然后将软管分别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中,轻轻地挤压塑料袋。让小组成员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并作好观察记录。之后将黑色塑料袋换成白色塑料袋再进行一遍实验,最后由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来分析、归纳小组的结论。教师再进行指导,得出结果。在互动的小组合作探究中,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小组内讨论,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升他们的合作意识。

4   鼓励实践,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而动起来的最好途径是实践性操作,实践探究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总结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如以“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为例,在课前让学生抓来一些蚯蚓并找来一些盒子。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教学目标向学生布置和本节课有关的学习任务和讨论内容,实验分为三步走:首先是把蚯蚓放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让学生观察蚯蚓的爬行速度并做好记录,其次是把蚯蚓放在粗糙表面的物体上进行研究,同样做好记录,最后是放在光滑表面上进行研究,做好观察记录。学生的实验过程教师要在旁指导,最后通过探讨得出:蚯蚓在阴暗潮湿、粗糙表面上的爬行速度明显快于在光滑表面上的爬行速度。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应用就是通过不断提出问题、然后进行猜想、观察、实践,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这种学习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积极性思维,也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不单只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探究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巧设教学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倪元媛,徐作英.论证探究式教学模式与一般科学探究的比较及教学启示[J].中学生物教学,2017(04).

[2]唐威.探究实验中显化科学探究技能的教学尝试[J].中学生物教学,2018(05).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生物教学应用研究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