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2019-11-04梁仲燊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三维目标新课程物理

梁仲燊

【摘 要】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要着力改变过去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普遍现象。本文针对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在如何树立正确价值观、如何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效率、如何让物理知识学以致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三维目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2-0036-01

新课程改革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出发点,以布鲁姆提出来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倡导改变原来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与之相应,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也强调“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以下从树立价值观、提高教学效率、知识学以致用等三个方面对新课程改革下物理教学进行浅析。

1   诚意正心修身,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礼记·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对于教师,必须自己正心修身,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以己树榜样,同时要诚心诚意为学生指明正道。对于正处青春期的高中学生,板板钉钉地向他们说教难以有好效果,教师需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和日常的沟通接触中,以案说法,不断向学生灌输端正的情感态度价

值观[1]。

当然,上述并非只是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或是政治老师的职责,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求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也意味着整个教师队伍都必须参与其中。

2   引导自主探究,教育实现事半功倍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因材施教,引入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要多采用分组实验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动手能力,同时加强师生间、同学间的合作,让教育达到事半功倍。

2.1  因材施教,加强教与学的互动

教师要以历史教案和经验为基础,根据当年的考点进行相应的教程调整,还必须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课前深入备课很关键,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理解、适应、接受等能力来确定上课的内容以及知识的深浅度,制定教学目标;课中要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课程讲解;课后利用调查问卷形式让学生反馈,及时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查漏补缺[2]。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索学习,教师可让学生参与到日常的课程教学中,让其成为“小老师”。如可在每节课初的3~5分钟,轮流让学生扮演老师带领其他同学重温上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这样即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促使学生主动研究如何才能利用学习到的知识在角色扮演时发挥得淋漓尽致。

2.2  新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物理的很多定理、定律、规律是动态过程,利用中学的实验器材无法去展示实验的形成过程。此时,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动画则可以很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学生更容易领悟。如原子“核式”结构,可先利用PPT演示α粒子穿过金铂片时发生散射的动画,让学生体会到α粒子之所以会发生散射是因为它们受到金原子的作用力,再让学生对汤姆生与卢瑟福提出的两种不同的原子结构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哪种原子结构模型才能使α粒子发生如此的散射结果,最后播放一段α粒子穿过“核式”结构的原子时散射的动画,以此证实原子“核式”结构的正确性,清晰明了。

诸如此类,还可以演示电容器充放电的过程、演示变压器工作的过程等,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其工作原理;还可以演示原子核外电子的电离过程以及原子核的β衰变过程,使学生更容易区分这两个过程的实质等等。在板书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教学,直观呈现一些难懂深奥的物理知识,增强趣味性的同时,也让学生快速理解[3]。

2.3  分组实验,全面提高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一种引导学生用探究的手段去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前分组安排学生分头收集实验工具;课中指导每组学生分工协作动手完成实验,并穿插开展充分討论,实验结束后评选出操作用时最短、质量最佳的小组进行总结和经验分享,这样既可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物理知识,还可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团队成员的沟通协助能力,对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也大有帮助。

物理的实验并不一定非要到实验室操作专业的实验器材,反而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或者一些体积小、重量轻的器材使用起来更便捷,如利用白纸、橡皮筋、三角板、图钉和弹簧测力计等实验“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律”;利用绳子拴住橡皮擦用单摆运动,或是转动绳子让橡皮擦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用控制转速的方法来探究橡皮擦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等,这些实验用材简单,学生课后还可自行再演练、再体会。

3   让书本立体化,物理知识受益终身

“毕业了知识都还给老师了”,这是学生离开校园后的普遍感觉,也映射出传统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照本宣科,忽略结合日常生活现象进行解释,让学生误认为学习知识只为考试和文凭。

教师应结合学生日常遇到的现象和当今新科技发展,利用物理定理、定律进行讲解,加强课程知识与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关联性,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如教师在“非纯电阻电风扇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比分析风扇正常转动和不正常转动时线路的电流大小差异,提醒其在宿舍不能贪图个人方便而不顾及他人的安全,把湿重的衣物挂在正在运转的风扇上,以致因电流过大而引发火灾等。

4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的道路上也要与时俱进,不能只停留在传统式教学的认识上,要多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做到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断更新与完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迪恩,哈贝尔,彼得勒,等.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9种教学方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2]王平杰.高中物理思想方法提炼与拓展[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3]教师网.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http://www.hteacher.net/jiaoshi/20161215/144747.html.

猜你喜欢

三维目标新课程物理
留言板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