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略学丰略读有道

2019-11-04翁素敏

读写算 2019年22期
关键词:略读课文有效性教学策略

翁素敏

摘 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中明确提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要求,目的是让学生从小学会略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略读习惯。一直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略读一直存在诸多误区,略读课文怎么教?什么可略,什么不可略?这一直是一线语文教师困扰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略读课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课堂观察、案例分析提炼出行之有效的略读课文教学策略,以期发挥略读的独特功能,提高略读课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略读课文;教学策略;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2-0203-02

略读课文教学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在教学中,理解课文的要求明显低于精读课文,一般只需要抓住文章重难点,帮助学生大致理解,而具体词句的解析不作为学习和训练的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独立阅读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把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而教师在此过程中相对精读课文的讲授应该更加放手,教学的目标应专注于学生阅读方法的习得和阅读能力的提高上。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略读课文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瞻前顾后,有效融合

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延续,它是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对本单元主题的一个回顾和拓展。教学时,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应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来对待,联结单元主题进行教学,做到瞻前顾后,有效融合。如:统编版三年级上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时,引导学生回忆上几篇课文中学习的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纸的发明和象征劳动人民智慧才干结晶的赵州桥,从而引出本课。这样的导入便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课末,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阅读并搜集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料,下次作专题交流和展示。既对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作了总结与提升,又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同一单元的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一般都有一致或类似的主题,它们之间或是选材相异,或是情感抒发上风格不同,或是在写作手法上存在互补。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的主题是“作家笔下的动物”,我们可以让学生比较阅读不同作家笔下的同一动物、同一作家笔下的不同动物。教学时,把老舍先生写的《母鸡》和《猫》进行对比教学。虽然两篇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但是在情感表达上,作者却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因此,在解读作者对“母鸡”的喜爱之情时,老师可利用学生对《猫》的学习经验,示范用直线表示作者对猫稳定的喜爱之情,然后让学生也用线条的方式表示对母鸡的感情,从而理解作者欲扬先抑的情感变化。与此同时,在学习《猫》时,学生感受到老舍笔下的猫是那样天真可爱,这种拟人的表现手法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了这个基础,学生在感受《母鸡》的语言魅力时,便可完全放手,让学生感受老舍笔下的鸡母亲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等特点。

二、巧用提示语,抓好“三手”

特级教师钱正权认为:“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要把握方法上的“粗放”,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每篇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都会教给孩子一定的学习方法,启发老师有效教学。老师最常用的教参中也指出:“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发表阅读感受,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这些阅读提示语正是教师设计教学思路的抓手,也是学生自主学文的扶手,更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推手。

如:教学人教版四下册的《牧场之国》时,教师先引导学生看提示语,要求学生找一找划出文段中的几个提示,再圈一圈每个提示中关键字,然后在反馈过程中通过问题引导孩子怎样抓住提示语去读懂课文。又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景阳冈》一文的提示语中出现了“认真读”“具体描写”“多读几遍”“还写了哪些内容”“谈谈印象”等词,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知具体描写描写的“打虎”部分,对人物性格特点多钻研。因此,巧用提示语使略读教学更加扎实有效。

三、读写结合,用之有道

叶圣陶曾说:“国文功课训练阅读,须内容形式兼顾,两者皆重要不可分割。略读课文既是国文功课方面的工作,对略读课文定将作写作技术的研究。”确实,读服务写,读促进写,略读课文教学时可以打破略读教学的常规,充分运用读写结合策略,重点进行习作指导。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慈母情深》,这篇文本情感性很強的叙事性课文,这就必定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有品词析句的理解鉴赏和入情入境的体验感悟。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读文找出关键词 句对文中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进行品读,免不了带上精读教学的味道。此时,可以将读写充分结合,针对三个“我的母亲”反复出现这段,在学生的讨论中提炼出独特感受的写法——文本画面+自己的体会。有了好的示范,于是也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索、深究的一个兴奋点。学生挑选感动自己的画面,进行情感的体验和提炼,最后把所见所感倾注于笔尖。这样的学习相较于传统的教学而言是比较无痕的、自主的。再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一课,设计抓关键词 句写批注——选择一个片段写心理活动——写自己的阅读体会这样三次的“写”,学生对文本进行了再认识,明白了文本的写作背景,体会到了作者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这样自主感悟显然比教师“满堂灌”要好得多。

四、利用图表,搭好“扶手”

略读教学追求“教略”而“学丰”的境界。叶圣陶先生对此有过说明:略读的“略”字,一半就教师的指导而言,只须提纲挈领地指导;一半就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如何才能做到在教师的“略”指导下,学生能够学得“丰”呢?

(一)巧借“图表”,理文脉

把课文大意清楚地表述出来,对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图表的运用,能降低其自学的难度,让结构更明了,让文脉更清晰。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渔夫的故事》,这是一篇很长的民间故事,让学生说故事大意时往往会变成复述故事,所以借助图表,学生根据图表经历读文、批注、填图、说大意等环节,就可以直观形象地把握了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二、巧借“图表”,学表达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文中少年的三次表演和观众的心理变化分别是两条线索,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完成下面的图表来理清这两条线索,体会交叉描写和反复聚焦的妙处。

又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文成公主进藏》,进藏的几个故事在构段方式上都是一样,就可以通过这样的图表来发现,并进而指导写法。

(三)巧借“图表”,练复述

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一种能力:阅读完一个语段甚至一篇课文后,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复述文本的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学生不会有条理地复述,要么直接照本宣科,要么复述得支离破碎。因而,借助图表复述能够让复述变得行之有效。就如统编版三年级下册《方帽子店》就可以借助图表进行有序复述。

总之,略读课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只有努力探索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适合、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使略读课文教学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方亮辉,赵培敏.教学探索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9).

[2]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提升小学阅读力,略读课文的本然教学举隅[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4(9).

猜你喜欢

略读课文有效性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过程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