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思考根植课堂

2019-11-04张翠香

读写算 2019年22期
关键词:次品白砂糖天平

张翠香

摘 要 学会质疑,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激活思考,把知识融入有趣的挑战活动中,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自主尝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以致用,触类旁通,深化认识结构;总结反思,理清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数学;根植课堂

中图分类号:C9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2-0190-01

蘇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带着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可见,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和思考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而爱学习也会让学生更乐于参与和思考,从而达到双平衡的理想学习境界。因此,唯有让数学思考根植课堂的每一细节,经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恍悟,“拨开云雾见青天”的酣畅。才会真正把对数学的热爱沉进意识,揉入骨髓,化为动力,终成素养。下面以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找次品》一课为例,谈谈数学课堂中根植数学思考的五个切入点。

一、质疑,引领数学思考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源,智之本。学会提问,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犹如想要自驾游就要先学会使用导航仪,行程方可畅通无阻。因此,为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我常在课前适当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尝试提问、多提问,并养成自觉提问的习惯。

二、挑战,激活数学思考

爱玩好挑战、好表现、渴望成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教师若善于顺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展开教学,过程则会如鱼得水般顺畅,效果也将事半功倍。因此,本课探究新知前,为制造悬念,我设计两个挑战性问题。问题一的出示先卖个关子,让学生说一说,找三包白砂糖中那包较轻次品的方法,学生的直接经验就是分别称出每包的质量再做比较,然后才提出问题一:借助天平只称一次就够了,为什么?此问一出,学生将信将疑,好奇心猛涨,驱动学生一探究竟。通过学具直观操作仔细分析,发现其中原理,喜不自胜;又抛出问题二:在2187包白砂糖中找一包少10克的次品,用天平称,至少要称几次?此问题与上面3包白砂糖形成强烈的反差,挑战力度飙升,学生左右思之、求之不得,达到“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最佳思考状态,于是猜想、化繁为简策略陆续诞生。再借助课件展示:由2187包白砂糖渐渐减少直至剩余5包的直观过程,生动展现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就这样,把天平原理的妙用及化繁为简的思想放置于挑战的游戏情境中,加上直观的感受,使学生的思考更积极,体验愈丰富。

三、探究,丰盈数学思考

(一)独立尝试,独历感性多元的探究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即最好的学习,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利用学具实验操作、分析推理、调整修正、发现规律。自己解决不了的节点,再看书、向同伴或老师求助。刚开始会时长效微,但只要坚持不懈、相信奇迹,绝不“越俎代庖”、耐心等待。学生就会慢慢地在这星光微火中摸索出学习的门道。因此教师应结合知识特点,经常创设学生独立学习空间,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蜕变。

(二)合作学习,亲历理性分析的探究过程

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教授提出:学习是“以交往与对话为特征的活动”。可见,独立学习固然重要,但“独木难成林”,思考易趋片面、偏窄,具有局限性。学生在和同伴交流争辩中更能深入思考,激发灵感,敢于质疑、批判。

四、应用,深化数学思考

学生的认知模型已初步建构,但尚未稳固丰满,还处于按部就班的生涩阶段,不能灵活运用。因此,需回归生活反复应用、顺逆磨砺、防护加固,方可自行整合,内化凝聚成有血有肉、灵活应变的个性躯体。所以,练习的设计应体现顺逆对比,互相映证,凸显思考过程,这样的练习犹如神秘思维世界的一扇窗,透过它,便能窥见学生的思考轨迹,查找盲点、疑点,对症下药。

五、反思,完善数学思考

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其实思考方法远比数学知识更重要。课堂总结反思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起着点睛收笔的作用,课堂小结不仅要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掌握内在联系;更要凸显数学思考方法的提炼,为数学思考积累经验。这节课的最后环节,先让学生疏理用天平找次品的最佳策略。还要引导学生提炼遇到复杂的问题要采用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

总之,唯有让学生的数学思考在导入中学会质疑、在挑战中更加投入,在探究中极力尝试,在应用中对比磨砺,在总结中反思提炼,才能形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次品白砂糖天平
好难吃的“糖”
找次品
找次品的最优策略
雪花蜡烛杯
速查次品
倾斜的天平
糖玻璃,用完之后就吃掉
我是小小检验师
逻辑推理
简易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