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写字教学之我见
2019-11-04蓝青兰
蓝青兰
摘 要 識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常言道:“字如其人,字是人的第二面貌”。从一个人的字可以反映他的精神面貌(比如他的思想、文化、气质、修养和审美情趣)。写美观的汉字,这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小学语文教师的目标追求。在小学生授课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引导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书法素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写字基础。在本研究中,我们将主要对优化低年级写字教学的实践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和讨论,希望结果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练一手好字,终身受益。也希望这项研究能为相关领域提供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2-0174-01
从小学低年级坚持练习写字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认真、细致、严谨的作风,坚强不屈的毅力,不断进取的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优雅精致的审美情怀。要做好学校的写字教学,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写字指导。
一、笔画的书写要从一年级开始注意
他们开始写拼音字母时,大多数拼音字母都有弧形,因此,当我们从拼音转向汉字时,必须注意笔画的书写指导。对于初学者来说,书写汉字也是一个难点,在练习写作前阅读文章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单词。在教学中,学生往往不看笔画的结构,或者稍微浏览一下字帖,然后快速地写下来,即使他们能定期地写,也是徒劳的。为了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有必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习惯。我们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进行笔画练习,并构建一个结构、一个临时记忆、一个临时章节。如笔画,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的位置,最后一个笔画和下一个笔画的起点,隐藏笔画的长度、线条的粗细、字符和笔画之间的距离、笔画的倾斜度和笔直度等,让学生发展“全面把握,仔细观察”的写作习惯。
二、严格要求基本笔画顺序
首先,我们必须帮助学生写好他们的每一笔,因为低年级的学生经常在田字格本上写字,因此,教师在写字时应要求学生注意田字格中汉字的具体结构。并进行有效的分析,以便在现场正确完成汉字的每一部分。经过多次练习,学生可以逐渐掌握字形,最终不再依赖那些已设计好的用来规范字体形式的格子。这将有助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此外,教师最好能够教学生手写,并耐心地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对于那些感知能力差的学生,老师最好能握住学生的手并教他们练习每一笔,这样他才能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意。从而更加认真地、充满兴趣地主动去提高写字水平。
三、关键是要养成正确的坐姿和笔姿
一开始,我使用演示的形式,编辑儿童歌曲等,让他们的眼睛看到,耳朵听到,从而形成形象的感官刺激,并记住它们。一旦你完成作业或写字课程,你必须重复和记忆它们,并通过反复重复强化训练将它们内化为无意识的行为。当孩子们练习写字时,我前后巡逻,不断用手来提醒帮助纠正他们的头部姿势和他们握笔的错误姿势,相信坚持不懈,终有所获。
四、注重教师示范作用
在教学中,教育者坚持多读少写的原则,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汉字,并谈如何记住正确的书写单词,不需要做太多的字形分析;然后开始使用字段、字符在黑板上标准化书写,并向学生展示每个单词的整个书写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笔画都要仔细地教和演示基本的笔画,并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细节,教学生笔画顺序的规则,框架的结构和字体书写的正确位置。有时我会写几句话,觉得自己写得不尽如人意,谦虚地对学生说:“这个词,老师写的这个不是很漂亮,老师又写了一遍。”当学生看到我写得很仔细时,他们就能写得又整齐又漂亮,这样学生就可以写好每一个字了。俗话说得好:有其师必有其徒,上梁不正下梁歪;教师的严谨态度已成为学生的榜样,他们也会认真写作,追求更好。教师的素质和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在写作教学中,我们非常重视自己的榜样作用,即使是日常写作也应尽可能规范,发挥“规律性、条理性”的作用,使学生终生受益。
五、结语
我们的小学教学应加强学校管理。要教学生写一手好字,首先,教师必须写地出色、认真,正确地写尤为重要。在写字课上,教师随时反省教师自己的写字指导过程,学生的写字姿势、笔划和笔划顺序规则,严格要求教师和学生。作为小学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具备写一手好字的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写好字,努力培养一代具有综合素质的新人才。“书法有法”,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写字教学必须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如果低年级写字教学与书法艺术密切相关,那么学习书法就要从小开始,让我们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培养自己、改善身心。按照硬笔书法大师庞中华的话说,振兴中华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美化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史益文,侯纯安.浅谈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J].学园(教育科研),2012(13):225-226
[2]钱一欢.优化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的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4(05):68-70
[4]周小珊.浅析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华夏教师,2012(10):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