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

2019-11-04巫智杰

读写算 2019年21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中生数学教学

巫智杰

摘 要 高中生经过多年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心智已经逐渐成熟,是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数学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不可或缺。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长见识,提升素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树立正确的信念,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关键词 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1-0123-02

2013年12月23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公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高中生经过多年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心智已经逐渐成熟,是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因此数学老师在课堂中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增强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中生发展现狀分析

(一)人际交往困难,缺乏社会责任感

目前高中生基本出生在2000年后,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条件优越,家庭生活条件优越,而且大部分高中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对他人缺乏关爱,从小就过于依赖网络,导致人际交往困难,不善于与他人合作。

(二)个性张扬,价值观认知迷茫

现阶段的高中生出生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受各式文化的冲击,特别是一些错误的、负面的信息时时刻刻影响着他们。高中生正处于青春迷茫期,自身价值观尚未固化,面对这些信息,缺乏辨别能力,导致价值观产生迷茫;另一方面这些文化也造成他们的个性过于张扬,为了彰显个性,以此吸引他们眼光,这些学生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这也造成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面,缺乏专研的精神。

(三)学习压力大,心理承受能力差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巨大的升学压力、老师家长的期待、同学的竞争往往压着学生喘不过气来。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也随之出现紧张、偏执、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等问题频频可见。

青少年的价值观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观,数学课堂活动中要根据高中生现阶段的情况,适当的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弘扬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过程如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身为高中数学教师对数学课堂的枯燥是深有体会,如何创设活跃的课堂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追求的目标。现今高中数学教材中许多知识都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则,关键在与教师如何挖掘并渗透到实际教学中,下面举实例。

(一)“抽签”体会“公正”

“抽签法”是必修三统计知识中的一个概念,抽签最大的特点是公平,公正。由于“统计”学习在“概率”之前,课堂教学时只强调抽签法的抽样过程以及适用情况。但对于“抽签法”的公正性却没有作详细说明,只是用“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一笔带过。授课时恰逢学校通知班干部开会,为此,笔者创设了两个问题情境:

探究一:第四节要派一位班干部去参加会议,现用抽签法从正副班长,正副团支书,学习委员五人中挑选一名参加会议,现由班长第一个抽签,问班长抽中的可能性有多大?请每位同学都制作五个号签,并替班长抽一次签,同时为了更好的统计抽中情况,每位同学重复10次实验,并记录抽中的次数,报给组长。组长将统计次数写在黑板上。

学生实验过后,四组统计结果(每组14人):第一组26次,第二组31次,第三组28次,第四组29次。经统计抽中的可能性为 ,接近五分之一,因此可以认为抽签法对于第一个抽的人来说是公平公正的。

探究二:从第一个实验可以看出,班长第一个抽,抽中的可能性为五分之一,现假设班长没有抽中,副班长接着抽,问副班长抽中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个实验如何操作?

学生甲:因为题目告知副班长是第二个抽签的,所以实验分两步,第一步在五个号签中任取一个,如果抽中,则结束抽签,由班长参加会议,如果没有抽中,则从剩下的四个号签中任取一个,统计抽中的次数,通过计算就能得到副班长抽中的可能性。

统计学生的实验结果:第一组24次,第二组30次,第三组33次,第四组26次,计算出副班长抽中的可能性为 ,同样接近五分之一。

问:两次实验的结果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乙:抽签法是公平的。

学生丙:从实验结果看出,抽签结果和顺序无关,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等。

师:从结果可以看出,抽签法对参与抽签的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公正的,因此这个方法才能被大家认可。公正就是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体系和组织的重要道德品质。在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过程中,公正扮演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例如将要面临的高考,择优录取,就是公正的体现,高考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家庭而开后门,或者不让其进入考场。所以说,大家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走进这个最公平的考场,进行奋斗。

(二)“团结协作”彰显“友善”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是对公民维系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

课堂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有效沟通、相互信任、积极参与实现共同的目标。让学生学会尊重、谦让、倾听、协作和关心别人。这样能促进小组成员的相互交往,有效解决组内冲突,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解三角形”复习课上,我准备这样一道例题: 中, ,

, 在线段 上, 是 的平分线, ,求 的长。

题目一出,学生顿时议论纷纷,我趁机抛出问题:“按照以往的经

验,如何求 ?”生:“解 所在的三角形。”师:“本题 所在的三角形是哪个?”生:“ 。”师:“能解吗?”生:“不能。”师:“请同学们分组谈论,等下派代表回答。”

经过几分钟的讨论,甲小组先发表看法:“我们小组认为 是 的平分线,因此可以利用内角平分线定理 ,得到 关系,之后就没有思路了。”

师:“甲小组开了个好头,接下来的步骤其它组能帮忙吗?”

乙小组:“我们可以设 ,则 ,这样 和 的三边就都有了,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计算 , ,再利用  ,计算出 ,因此 。”

丙小组:“我们的做法也差不多,不同的是我们组利用 和 同时计算 ,最后列方程算出答案。”

丁小组:“我们组是建立直角坐标系,设 ,列方程解出 。”

师:“很好,大家能想出解方程的方法解决本题,可以看出团结的力量是伟大的。在今后的学习中,大家一定要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在高中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如,祖暅原理,秦九韶算法,这些真实的例子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数学也包含美学,对称美、黄金分割等可以很自然的将和谐,平等,公正等社会主义和兴价值观进行渗透。同时数学来源于生活,可以将生活中的例子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教师采用多种手段教学,学生就会从老师身上体会到敬业精神。

总之,数学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不可或缺。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长见识,提升素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树立正确的信念,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18年开放课题: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中学科德育的实践研究(KC-2018020)”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数学教学论,陆书环,傅海伦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中生数学教学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