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一题多解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点滴做法

2019-11-04战桂珍

读写算 2019年23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一题多解

战桂珍

摘 要 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方法,一题多解的编排是教师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载体。注重审题,开拓思维,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一题多解;引导归纳;联想比较;创新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3-0007-01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其中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培养新世纪新型建设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教学的重任。下面谈一下笔者的点滴做法

一、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多角度思考,获得多种解题途径,可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秘和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题:“某校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20%,问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并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求解。学生在笔者的点拨和指导下,经过讨论,很快列出了不同的算式:(1)因为男生人数为单位“1”,因此女生人数为:1-20%即80%,因此男生比女生人多:(1-80%)÷80%=25%(2)同上,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1-20%即80%,又因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20%,因此可得,男生比女生人多:20%÷80%=25%。(3)同上,因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即4/5,即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4:5,因此可得,因此男生比女生人数多:(5-4)÷4=25%。

通过一题多解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增加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通过总结,可揭示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达到增长学生智能的目的。

二、善于引导学生归纳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既能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发现,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完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笔者要求学生归纳出一个能概括各个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公式,经过讨论,学生们归纳出,在小学阶段学过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进行概括,因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因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即可將这公式变成:底(长、边长)×高(宽、边长)×2÷2=底(长、边长)×高(宽、边长);又因为将圆面积公式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因此,梯形的面积公式对圆也同样适用;

当梯形的上底是零时,即梯形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时梯形的面积公式成了:底×高÷2。这即成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善于联想和比较,培养学生在联想和比较中创新

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能针对某一问题,通过类比思维去解决,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了比的知识后,笔者出示了这样一句数量关系句:“某工厂男工人的人数比女工人的人数多1/4”,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这一句数量关系句进行联想,改变成内容不变但叙述方法不同的数量关系句,学生经过讨论,即很快能说出:(1)、男工人的人数是女工人的人数的5/4;(2)、某工厂男工人的人数与女工人的人数的比是5:4;(3)、某工厂女工人的人数与男工人的人数的比是4:5;(4)、某工厂女工人的人数是男工人的人数的4/5,(5)、某工厂男工人的人数占全厂工人的人数的5/9;(6)、某工厂女工人的人数占全厂工人的人数的4/9;(7)、某工厂女工人的人数比男工人的人数少1/5。这样学生很快能将比与分数进行融会贯通,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湖盈盈.让数学思想“亮”起来——“四基”理念下数学广角策略例谈[J].小学教学研究,2014(17).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能力一题多解
例析初中数学的多解问题
一题多解在培养思维能力中的作用
加强初中生物演示实验教学的尝试
小学数学教学中开放式课堂的构建
一题多解的教学问题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高中数学“一题多解”的学习心得
年轻教师如何利用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