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新途径研究

2019-11-04陈琼

读写算 2019年22期
关键词:幼小浙江省习惯

陈琼

摘 要 幼小衔接关乎着幼儿个体学习生涯的良好开端及学习品质的形成,愈来愈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浙江省的幼小衔接工作在国内走在前列,但仍有不足之处,不少地区实行了有效的政策来改善幼小衔接中出现的问题。相关教育机构应在终身学习的视角下,关注学生的习惯和自我管理意识的养成,开拓适合各地区的幼小衔接新途径。

关键词 幼小衔接;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2-0034-01

在幼小衔接工作上,浙江省幼儿园和小学的互动交流较少,且多以幼儿园单向靠拢为主。尽管近几年教育部门对幼小衔接的重视力度加大,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一、浙江省幼小衔接出现的问题

幼儿园存在“小学化”现象,孩子提前被授以小学课程,包括拼音、算数、书写大量汉字等等都属于小学化现象。

部分家长对幼儿的认识不科学。2013年绍兴市某学前班的一份课表中,有识字、口算、英语等超出幼儿能力范围的学习项目,孩子一天的行程被排得满满当当。

教师缺乏有效的衔接方案促进幼小衔接。有研究显示,大多数教师将儿童的入学准备看成是学习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和任务规则意识等多方面的准备。但教师将观念转为实际行动时还是存在着偏差。

二、国外幼小衔接工作的启示

(一)注重幼兒的终身发展

21世纪后,日本开始重新审视幼小衔接工作,将其置于终身发展的视野。日本的第四次教育振兴计划(2001-2005)十分注重幼小衔接,强调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在1997年《展望21世纪我国教育的应有状态》中对“生存能力”的阐述是让幼儿在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有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会自主学习和思考,具有关怀他人情感和感动之心等丰富的人性,拥有利于坚强生存的健康体魄,这些品质令幼儿在今后的社会中有能力立足。

(二)课程统筹规划、教学形式有连贯性

美国的幼小衔接是指对在幼儿园学习的5岁儿童进行时长一年的准备教育,以促进幼儿园与小学一年级的衔接。美国小学每班人数比我国少很多,控制在二十几个以内,方便实行包班教学模式,由一个教师对班级的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其衔接突出在统筹规划课程设计和教学形式上。

三、浙江省幼小衔接的新途径

(一)做好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调适

针对幼小衔接的单向性、小学化等等问题,首先应调动幼儿园和小学一起调适,建立起平等合作的关系。

1.统筹课程设计

吸取国际上优秀的幼小衔接经验,浙江省将学前教育纳入到基础教育一贯课程编制的视野,鼓励小学将课程知识先整合再教学。2015年9月的《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幼小衔接”教育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指出了对小学的要求:倡导整合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实施),班级数较小的学校实施低段包班教学模式。包班制能更好地整合学生课程,将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融会贯通,有利于学生习得有联系的知识经验。

2.开展幼小衔接主题活动

《指导意见》中倡导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可安排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培养幼儿的入学意识。如开展“做做小学生”“参观小学”等主题活动,萌发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小学也可进行相关的主题活动。

(二)将幼小衔接置于终身发展视角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说明中指出《指南》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的,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浙江省越来越重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1.注重幼儿习惯和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

终身发展要求幼儿全面发展,不只是智力,还包括情感态度、独立能力、学习习惯等等。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为推进“幼小衔接”工作提出了四个措施,其一便是重视学生习惯养成,包括自我管理习惯、阅读习惯、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等等,建立初步的规则、任务意识。从幼儿期开始培养学生的习惯和自我管理意识,有利于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2.转变评价方式

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全方位的评价机制来支持。在传统观念里我国过于重视对智力的评价,以分数衡量学生的发展。嘉兴南湖区推进了小学低段学业评价改革,每所小学开展了“过程性评价”的评价改革。区内小学以有效夯实的过程性评价为基础,把对学生态度情感、知识和技能能力的评价落实到每节课。另外,很多学校主动探索如何体现“评价主体多元化”,邀请家长、社区提出宝贵意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评价作用,使评价变得更多元、人性化。

(三)提高教师、家长的素质

包班制教学,需要的是全科教师,浙江省因此加强了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教师的专项培训。台州市仙居县在2015年对小学教师进行了音乐、体育、美术和科学四门学科的培训,努力建设“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满足包班教学的要求。

家长是幼小衔接的主要参与者,杭州市采取了适宜的做法缓解家长的焦虑:在暑期提前给每位家长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指导家长在暑假时为孩子做好入学准备,安排相关的专题家长会,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四)建立督导与问责制度

《指导意见》提出禁止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知识,监督小学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实施知识的“零起点”教学。奉化市对出现“小学化”的幼儿园予以警告、限期整改和取缔办学资格的惩戒,且成立防止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的监督小组。

总之,幼小衔接需持续关注,浙江省也渐渐迈入科学的衔接轨道,但仍要不断加强立法和监督工作,重视教师培训,开辟符合现状的幼小衔接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晓菲.浅谈幼小衔接问题及对策[J].现代交际,2019(06):174-175.

猜你喜欢

幼小浙江省习惯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习惯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上课好习惯
欢天喜地过大年
苦恼的“幼小衔接”
好习惯
甜蜜欢颜
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