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故”中“知新”
2019-11-04江丽燕
江丽燕
【摘要】《论语》中提到“温故知新”,指出在学习中,复习巩固旧知识对掌握方法、提高能力是很重要的。在阅读复习指导中如何“温故”才能“知新”?是重复展示学习内容,然后补充一定的练习,再评讲练习吗?当然不是,这样内容重复,形式单一枯燥,既不能提高复习效率,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而是通过对阅读知识的归纳,阅读方法的梳理,从中悟出阅读经验,提升阅读理解的能力,这就是“知新”了。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首先要有明确的理念,就是:新,实,趣。新,打破传统的阅读复习课内容零碎随意,眉毛胡子一把抓,海量重复练习加对答案的形式,以单元整体要求为复习目标,指导梳理回顾的同时有机地联系课外阅读巩固训练;实,深入、多方面了解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情况,指导学生切实掌握重点,有针对性地突破难点,练中体验、感悟,再练中提升内化;趣,阅读复习要避免使学生出现厌烦情绪,就要在组织指导内容和指导形式方面下功夫。既要切实地指导学生掌握能力,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
那么,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基本系统地掌握了小学阶段的阅读知识及阅读能力,怎样进行阅读复习指导才能体现“新、实、趣”这一理念呢?
一、目标导向,摸清现状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其阅读技能的培养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一、二学段的基础上的提升,还是第四学段的衔接,是第四学段的基础。
有了这个大方向,我们在复习指导中要对照这个目标,深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再制订科学有效的复习指导计划,为切实地提高复习效率提供依据。怎样制订具体计划?首先要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摸查。
我的具体做法是通过多种方式摸查了解学生掌握阅读感悟技能的情况,如对典型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访谈、全面问卷调查(包括总结平常测试反馈的情况)、平常课堂学习的观察记、阅读摸底测试等。对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考量出学生的掌握情况,再制订出具体的复习指导计划。
联系平常课堂教学的观察,作业批改、检测卷中的发现,对个别典型学生的访谈等不同方式,了解到学生对阅读中有自己的看法最没把握,反映出来的就是怕跟老师的“标准答案”有出入,没有信心,或者只能说出课文中的一些词语,缺乏丰富的、个性化的理解。例如《穷人》一文的精彩段落“桑娜脸色苍白……揍我一顿也好!”学生的理解几乎都只体会到桑娜激动、忐忑不安的心情,却没有更具体、丰富或者更个性的感受。
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就确立了这样的复习指导计划:先指导学生梳理本组课文的精彩语段的思想内涵及表达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体验从一个词、一句话甚至一个标点找到自己体会文章内涵的那个“点”,品词句,想象内心活动,质疑问难等,丰富阅读体验。最后,提供相关的课外文段让学生体验方法,深化认识。
二、系统梳理,归纳方法
有了具体的计划之后,着手对整册课文的阅读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全面的梳理,这项工作跟新授课的阅读指导最大的不同,就是以整组课文为面,以每篇课文的重点或者精彩段落为着眼点,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组织学生梳理出基本的阅读理解方法,再梳理每一组课文的阅读理解的要求。当然,每一种方法并不是獨立运用的,每一篇课文也不是只采用一两种方法,需要根据理解目标和课文具体内容,还要因学生的学习体验而异,科学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三、融会贯通,提高能力
阅读训练,并不是单一的知识或能力的训练,通常都是综合能力的体现。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融会贯通,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各种知识和能力。以第五组的《有的人》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鲁迅先生的精神(课文的主旨),组织学生回顾课堂学习时运用的阅读方法:有学生联系鲁迅的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有学生联系鲁迅的散文诗《野草》,有学生联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蹲下来为车夫包扎伤口的情节……让学生体会到联系旧知识,联系相关内容更能丰富。
还通过展示精彩段落,引导学生从理解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想象文段描写的画面、体会修辞手法的运用、背诵等方面梳理归纳阅读方法,进一步让学生体验阅读就是综合训练积累、表达、想象等各项能力。
在对课内阅读经验进行总结之后,我们还要适当地精选一两篇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体验融会贯通地运用各项阅读技能,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总结、习得。这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专项为点,综合为面
为了强化学生对阅读理解方法的掌握,我又把各项技能作为一个个专项训练点。在专项指导课上,通过具体的文段,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相关的阅读方法,再适当进行综合运用指导。
例如,体会句子表达效果作为一个专项。以课文的语句为点开展体验指导,如《老人与海鸥》一文中第3自然段的句子:“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指导学生回顾这个比喻句对表达老人与海鸥的感情的作用。还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可以作为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专项点。
在专项指导的同时,也结合着进行综合指导,这一般就以课外阅读材料为指导。如《倾听鸟语》一书中的有代表性的文章《爸爸的新鞋》,作为综合指导学生的材料:概括文章主要 内容;从“我”的心理活动感受情感;想象“爸爸”受感动后的表现,等等。
五、交流反馈,巩固方法
阅读复习指导以课文为梳理的点,再进行课外阅读的训练。在训练中,我们一定要善于发现或者引导发现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典型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如概括能力。在进行课外阅读训练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概括能力较薄弱,总不到点子上,要不没能抓住中心内容,要不就是语言不够精练、词不达意等。我引导学生回顾概括《最后一头战象》一文的主要内容的体验,学生感受到了对故事性比较强的文章,最适合从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方面概括主要内容;而对比之下,写人的文章《詹天佑》《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则从人物的几件事入手;而《只有一个地球》这类说明性的文章就应该抓住文章的说明对象、说明的内容等方面入手进行概括。为了加强训练这方面的能力,我还从课外选了记叙文、散文、说明文各一篇,让学生训练,如《林海》《小抄写员》《军神》《城市之肺》。
六、真题训练,指导技巧
在我们的语文测试中,学生普遍对阅读题缺乏信心,而且成绩表现不理想。我认为,除了阅读理解能力的缺失之外还有答题技巧的缺失。那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做阅读测试题呢?
首先要从整体阅读上下功夫,即从整体上快速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框架结构及作者的思想等等,对文章的大体走向有个基本的定向性认知,为局部解析奠定基础。
其次,从试题设计的侧重点,把握材料的核心。命题设计者总是根据阅读材料的具体内容而确定测试重点,而这些测试重点常常是材料的核心问题,也是学生理解这篇材料的最基本的内容。因此,懂得试题设计的这一性质,我们就可以从材料的本意内容出发,抓住全文的核心,然后一个一个地突破试题的侧重点,那么命题者为此而设计的一些测试题,便能一一迎刃而解了。
再次,是怎么审题、解题方法上,重点指导学生审清楚题目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我和学生一起归纳出四读法: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读,思考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了解短文后的问题;三读,带着问题读短文,并从短文中找答案;四读,带着答案回文进行检查。
当然,学生在答题中组织语言不够清楚、简练。如课外阅读题《长妈妈》,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由于鲁迅的文章本身就不好懂,学生的概括更困难了,有的甚至直接就把文中的语句抄下来。我指导学生可以找出事件中的关键词,如“切切察察”“摆成一个‘大字”“规矩”等,再用自己的话概括。
参考文献
[1]王亚微.阅读指导,逐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指导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