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019-11-04黄舒
【摘要】与过去不识字的文盲相比,现今对文盲有了新的定义,即那些不知道如何学习、 没有有效的学习能力的人。在当今的素质教育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还应该掌握学习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准确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髓。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我们教学,不是一字一句地讲给学生,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环境中做学习的主体,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秉持同学间积极讨论、探索的心态,高效学习,营造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更需要结合学生现阶段心理发展特点,采取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
【关键词】素质教育;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发挥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切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闲余留给学生更多积极思考、探索和讨论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禁止“填鸭式”教学。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探索渴求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专家曾经得出结论:一个人一旦过了探索新知的冲动的年龄,那么这个人的发展就很有局限性了。可见,学生阶段是探索新知,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最佳阶段。所以我们现阶段探索教学的最主要 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运用自己已经形成的知识理论体系结合外部资料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拥有探究精神是学习保持新鲜度的主要方式,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學习探究的过程,是留给学生更多主动发展的空间,充分展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造的平台。在一个问题的提问和作答过程中,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教师都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对他们勇于探索和发现的精神进行表扬。语言的丰富性决定了文学作品的多样性。不同的人对同一篇的主旨内容有不同的见解,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
现代作家叶圣陶鼓励自主学习,他认为学习语文的过程除了教师必要的指导以外,更重要的是学生自我顿悟的过程。在课堂中留给学生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让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通过想象、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接受新事物,保持对学习的新鲜感。例如在课堂中,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并选择自己的讨论伙伴和小组合作查找生字,并进行美文美词的摘抄,最后在课堂中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并向大家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升,同时加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所学内容有所收获。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对同一篇文章,不同角度的分析更容易理解文章主旨,加深印象。
二、合理设计课程,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当设计的课程符合学生现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接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时,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参与其中和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而“探究式学习”与其他形式的教学方式相比,更容易开阔学生的思维,发挥其主体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的学习氛围。在《花未眠》这篇文章中,我提问学生:“川端康成欣赏自然美究竟是为什么?”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并且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此刻学生各抒己见,和小组同学交换意见。然后我随后提出了关键问题,让学生区分自然美和艺术美,作者又是怎样进行区分的。可见,我们可以提出一个与文章关键问题相近的问题,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开阔学生的思维,进而提出关键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爱迪生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是善于引导学生,循循善诱,鼓励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开阔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创新的潜能得到尽情展现。
三、将合作意识带进课堂,注重“探究式”学习
现在的学生比较缺乏合作意识,干什么事情都是特立独行,而社会学家曾经说过,合作相对于竞争来说在当今乃至未来的世界中更加重要。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合作,合作是为了加强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使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问题的提出,学生首先要进行独立思考,整理自己的思路,向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提升自己的理解。通过这种形式的合作,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也是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的有效方式。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开阔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自主掌握和学习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两种形式是讨论、辩论。教学要避免烦琐、枯燥和机械的记忆,在语文课堂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和同学交换意见、讨论,在同学们对某一问题辩论产生分歧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干预,指导学生将各种讨论意见提炼加工、概括总结,这是加强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重要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大胆想象,锻炼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掌握学习的方式和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学生自由辩论的结果最终还是需要老师能够针对性指导,将“探究式”学习引入更深层次,使学生学有所得。
小学语文课文来源于生活,又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某种程度的联系,而小学生阶段正是其形象思维形成的重要阶段,是最具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的阶段。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语文材料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在想象的世界中放飞自我,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教师给学生最好的礼物不是文化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动脑筋,自主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显而易见,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还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力。
参考文献
[1]谢华蓉.自主合作探究 快乐学习——谈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J].文理导航(下旬),2014(1).
作者简介:黄舒,女,1988年生,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人,本科,二级,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部编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