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党员参与脱贫攻坚问题分析

2019-11-04王士政刘希磊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4期
关键词:农村党员参与脱贫攻坚

王士政 刘希磊

[摘 要]通过调查,本文分析了GZ省TJ县JM村农村党员在参与脱贫攻坚存在的思想上、素质能力上以及农村党员作用发挥环境上和平台上存在的问题,并在加强指导与设计以凝聚参与共识、强化培训教育,提升农村党员思想和技能,重视环境建设,激发农村党员作用发挥的动力等方面给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脱贫攻坚;农村党员;参与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农村党员是农民中的先进分子,改革开放以来众多的经验已经表明农民党员在带领群众致富、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和村庄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脱贫攻坚中,农民党员的力量不可缺失甚至能起到重要作用。

1 案例基本概况

TJ县位于GZ省东南部,辖4镇3乡2个街道67个行政村(居、社区),人口16.8万,有苗族、侗族等15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比98%以上,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是中央、省、州三级组织部定点扶贫帮扶县。JM村在TJ县南部,距离县城40余公里,居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是传统村落保护村寨。村内森林覆盖率达87.2%,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环境优美,水资源丰富。近几年,结合党建扶贫工作,该县创建党建和扶贫的“十户一体”抱团发展、村庄管理模式并在县内推广。该模式是将村里农户居住相邻的10个左右的农户作为一个责任主体,每个责任主体推选出1名有威信、有能力的人作为“户长”,通过自治互助形成利益共同体,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治理、村社治理等方面共同参与、共同发展。一般来讲推选的“户长”是党员村民。JM村有村民405户,其中145户为贫困户。根据本村实际,JM村拓展了“十户一体”为“136”十户抱团模式,采用1名党员带动3名群众,这3名群众再联系6户困难群众的模式,从乡村旅游业和特色种养殖业等产业入手实现抱团脱贫。通过这种模式,该村共组建相关发展的主体35个,成立产业合作社2个,建立产业发展基地3个,覆盖户数351户,覆盖贫困户92户,其中党员担任“户长”8个。

2 农村党员参与脱贫攻坚的问题分析

2.1 农村党员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思想上先进是党员的基本要求。农村党员思想上应该有党员意识,认识到自身在动员群众、组织群眾和服务群众中发挥的示范作用。农村党员整体上是好的,但不可否认,也存在一小部分党员政治热情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攻坚奋斗精神不足的问题。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党员认为扶贫脱贫主要看政府政策的力度大不大,自身在其中的作用不大。还有部分党员认为工作没必要那么多那么重,习惯性地说“干不成”。在身份认识上,个别党员村民虽经村支两委动员和群众推选成为“户长”,但他们对自己身份的认识首先是农民,反映他们“都有自家各自的这样那样的实际情况”,要“带动群众脱贫,首先得自己致富,那样才有能力,也才有时间去带动群众”。

2.2 农村党员素质能力问题

农村党员发挥作用,除思想上要“有意识”,还要“有能力”。当前,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JM村的52名党员中,一半以上常年在外务工。60岁以上的党员占比38%,近三年新发展的4民党员年龄也都在40岁以上,存在年龄大、受教育年限少和能力弱等问题,也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同时,对于党员的培训和教育,参与率和有效性都不高,一方面,村级党组织开展的政治、政策学习方式较为单一,没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少数的技术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部分农户也很难掌握和应用。问及“户长”平时怎么开展工作,大部分的回答是“村里领导怎么要求就怎么做”,工作缺少主动性和方法的灵活性。

2.3 农村党员作用发挥的环境问题

在我们国家,基于制度环境和致贫原因的多样性,脱贫攻坚实施的主体是政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各级政府开展对口帮扶、选派机关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贫困村全民参与脱贫攻坚的氛围已经形成,选树脱贫攻坚典型的力度也在加大。但对农村党员的关怀激励机制做得还不够。如对农村党员在服务群众中村级党组织的主动支持、农村党员在工作中患病、家庭变故中的慰问、家属关怀等方面做得还不到位。调研中我们得知,部分党员有服务群众的热情和实践,但家人不理解,“大部分时间开会、做工作,跑运输送货没做,收入不知道损失了多少”,并为此造成了党员家庭的不和睦。

2.4 农村党员作用发挥的平台问题

如前所述,该村已经建成发展主体35个,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平台基础。但实际工作中,这种平台是松散的自治互助组织,缺少制度激励与约束,缺少利益联结机制。加之“户长”等管理人员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训练培训,管理相对松弛,他们的市场分析、调查研究、带领发展等能力相对也较弱,主体平台的载体作用并不突出。另外,同处一村,各个主体平台的资源、制度、模式和发展内容基本相同,各个主体平台间的错位发展、竞争发展氛围不浓,主动整合资源对接市场的功能缺失。整体上主体平台中的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甚至看不出党员与群众的身份差别。

3 提高农村党员参与脱贫攻坚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指导与设计,凝聚参与共识

通过调研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党员参与扶贫攻坚和发挥作用已经内嵌于以十户抱团模式为载体的发展主体中。这种模式已经有了发展基础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应该进一步总结提炼相关经验,从机制方面提高主体发展能力和党员在其中的作用。一是县级政府层面,结合县域内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制度资源和外部环境等,强化指导,强化机制设计。从制度上保障该模式顺利发展并发挥更大作用,激励农村党员在其中发挥作用。二是乡镇层面,应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主动走进发展主体问需问计,主动帮助解决问题,对接资源。力挺“户长”发挥作用,鼓励农村党员发挥作用,带动发展。三是村级层面,村支两委则强化与发展主体和“户长”的互动,从一线摸索发展主体的农户间、发展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及时解决发展主体存在的问题和协调主体间良性发展。村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强化农村党员的党员意识,鼓励他们在发展主体中发挥作用,以党员身份和实际行动参与扶贫攻坚、参与发展主体工作,带动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

3.2 强化培训教育,提升农村党员思想和技能

尊重农村党员生产生活实际,根据农村党员思想情况和接收能力,创新性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党员的思想水平和能力素质。一是提高培训教育针对性。根据农村党员思想、生活、生产等方面的不同,对不同层面的党员在教育培训内容、教育培训方式上有所区别,兼顾党组织的要求和农民党员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二是提高培训教育实效性。结合农村党员作用发挥情况,“户长”党员能力短板情况和发展主体存在的问题等,以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突出实际效果,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三是提高教育培训灵活性。在培训教育时间安排和教育培训方式上,尊重村里生产、生活的规律。广泛借助手机等新媒介,增强学习活动的内容吸引力和互动性。此外,适当运用体验式、案例式学习教育培训形式,切实让培训教育对象增长知识,增强本领,增志增智。

3.3 重视环境建设,激发农村党员作用发挥的动力

环境建设包括发展主体平台的制度保障和社会文化环境氛围营造、农村党员作用发挥的权利保障和社会文化环境氛围营造以及党内关怀激励机制落实。如前所属,发展主体平台的制度保障可以从县级、乡镇和村级三级体系给予设计。同时加强广播电视、各类会议和村级广播等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氛围。对农村党员发挥作用方面,一是要保障农村党员的权利,尤其是村级党组织的重大事项,村级发展的参与权和知情权等,提升他们的党员意识,增强党员的归属感。二是开展走访慰问。落实党内关怀激励制度,每年遍访一次党员,了解党员们的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和生产生计状况,问需问计;利用春节、七一等重大节庆日,对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等走访慰问,提升党员的归属认同;党员生产生活遇到困难、患病住院、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及发生重大灾害等情况时,随时走访慰问提供帮助。三是大力选树典型。坚持开展各类典型党員群众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和培养一批在脱贫攻坚、村寨治理等勤劳致富、助人为乐、为民奉献的典型,大力开展典型宣传活动,鼓励更多的农村党员和群众投入实践,发挥作用,也使广大党员和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永乾.发挥资源优势 实现乡村美百姓富——台江县加快“农文旅”一体化发展进程[J].当代贵州,2016(09).

[2] 黄蕾.多中心治理视角下呈贡区美丽乡村建设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7(05).

[3] 欧阳天干,李战江.围绕脱贫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脱贫[N].广西日报,2016-12-27.

猜你喜欢

农村党员参与脱贫攻坚
380名农村党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多措并举调动农村党员积极性
富裕县 设立农村党员创业扶助基金
农村党员教育工作创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