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洪泽区农村水利发展若干思考

2019-11-04贺剑峰沈刚龚懿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4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贺剑峰 沈刚 龚懿

[摘 要]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背景,结合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农村水利发展现状与特点,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村水生态环境整治、农村水利科技应用、农村水利工程创新管护、农村水利管理队伍建设、宣传引导等方面,探讨了洪泽区农村水利发展的思路和途径,以期为同类地区农村水利现代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洪泽区;农村水利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刚刚落幕的2019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广大农业农村工作者指明了奋斗的目标和方向。

农村水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乎农村居民农业生产安全、粮食增产增收和农村居民生活品质。运用现代化农村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理念和技术,全方位推进洪泽区农村水利事业发展,实现农村水利现代化,是提升洪泽区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重要保障。在全国上下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好机遇下,结合洪泽区农村水利特点与现状发展水平,在农村水安全、水资源保障、村镇供水、水文化挖掘等方面,仍有大有可为的发展空间。

1 淮安市洪泽区农村水利现状发展水平

淮安市洪泽区,位于洪泽湖东畔,西依洪泽湖,东挽白马湖,南临淮河入江水道,北濒苏北灌溉总渠,四面环水,水资源条件得天独厚。区内坐拥洪金灌区(洪片区)、周桥灌区两个大型灌区,农业在洪泽区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017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88.07万亩,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35.86亿元,增长4.61%。

近年来,通过建设引排通畅、生态良好的河网水系、高效节水的现代化灌区改造和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洪泽区基本实现农村河网化,初步形成了一个“挡得住、排得出、灌得上、降得下、能控制”的农村水利工程体系,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改善全区农业生产条件、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洪泽区农村水利发展思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特别是农村水利现代化,不仅可以推动广大农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获得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对于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更好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结合洪泽区农村水利现状发展水平,全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农村水利发展空间大有可为。

2.1 挖掘农村水利特色工作特色与亮点,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要继续以农业农村改革试点项目为突破口,全面落实国家兴水惠农相关政策,积极创新洪泽区农村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工作,不断增强洪泽区农村水利发展活力。

2.1.1 以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千亿斤粮食产能等项目为抓手,科学编制方案,有效整合资源,整县整乡、集中连片建设“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坚持节水优先方针,按照规模适度、技术先進、管理科学的要求,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洪泽区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田面积。

2.1.2 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区要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为契机,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点面结合配套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施,依托高良涧街道、岔河镇2个镇级用水者协会及三河镇新集村等49个村级用水者协会(管排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在水价改革和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中的主导作用,实施用水精准计量;制定和完善洪泽区农业用水价格核定管理办法、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相关办法细则等,不断提高农民用水节水积极性,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重要保障。

2.2 大力推进农村水生态环境治理,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2.2.1 以洪泽区农村生态河道治理为契机,结合农村集中居住区规划成果,合理开展农村生态河道治理。通过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合理开展生活区和生产区岸坡整治,构建河岸带缓冲区,营造不同的植物景观风貌,设置具有区域特色、时代特征的概念景观或水文化展示平台等措施,提升洪泽区农村河道水环境质量。

2.2.2 进一步加大水美乡村建设推广力度。在洪泽区老子山镇、蒋坝镇获评“水美村庄”称号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先进建设理念,结合各乡镇实际,努力加大洪泽区水美乡村建设推广力度,打造全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农村环境新面貌。

2.2.3 结合《淮安市水利现代化规划》成果,结合洪泽区实际,充分挖掘区内水文化底蕴,用水文化引领水利现代化,扩大水文化的传播,引导社会建立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水文化活动,提高农村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水文化的高度自觉和自信,引导建立人水和谐的生活生产方式,在农村地区形成节水、爱水、护水、亲水的良好氛围。

2.3 提倡科技创新能力,用现代科技水平服务农村水利事业发展

推动现代科技服务于农村水利事业发展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大中型灌区自流灌溉优化配水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和应用、农田灌溉一体化智能泵站配套和运行管理、农村供水智能支付平台开发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有效合作,进一步结合农村水利发展需求,利用高等院校丰富的产学研资源,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方面,不断提高洪泽区农村水利现代化水平,做到决策合理,使用方便,适应面广,可操作性强。

2.4 探索农村水利工程创新管护机制

2.4.1 进一步深化落实“河长制”工作。根据《洪泽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按照“片区发展”思路实施“一河一策”,推进全区河道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探索河长制和“五位一体”融合管护模式,区河长办与区“五位一体”办公室合署办公,建立与区情、水情发展相适应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管护机制。

2.4.2 洪泽区在已成立的洪泽农村水利建设规划委员会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和部门分工,依据出台的《洪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公开公示制管理办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有效保障农村水利工程严格按照规划实施。

2.5 加大科技人才投入,提高农村水利管理队伍学习和业务能力

结合洪泽区现有农村水利管理队伍专业知识和年龄结构,多方位创造条件大力引进和培养专业骨干管理人才,并定期开展水利站人员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适时对水利站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项目规划、工程建设管理等业务指导,培养工程运行管护的专业人员,提高工程建设完成后的运行管护水平。此外,注重借鉴和吸收兄弟县区农村水利工作先进管理理念,加强交流沟通,不断提升管理队伍综合素质。

2.6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村水利建设的良好氛围

要及时总结洪泽区农村水利工作取得的成果经验和先进事迹,通过报刊、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加强宣传发动,总结和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向群众普及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方面知识,营造全社会关心和积极参与农村水利建设的良好氛围。

3 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区农村水利工作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要不断攻坚克难,奋发向上,激发洪泽区农村水利发展活力,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人民政府.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水利,2017(21).

[2] 季昆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途径: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J].中国生态文明,2017(05).

[3] 姜长云.全面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J]. 农村工作通讯, 2017 (22).

[4] 杜彦坤.创新支持乡村振兴战略[J].农业发展与金融, 2017 (12).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