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素材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绽放生机和活力
2019-11-04刘燕
刘燕
教学素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依据教学目标,恰当的选择、运用教学素材是教师基本的教学能力和要求。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我认为教学素材的选用应遵循下面几个原则:一是能很好的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二是教学素材应有实际意义,能展现认识事实和现象的结合点与线索,促进知识在学生意识中的自形成过程;三是教学素材要切合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下面,笔者将结合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教学实例,谈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选取和运用教学素材,让课堂焕发出不一样的生机与活力。
一、精心选取教学素材
(一)充分挖掘教材,把好“立足点”。
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依据,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资源。新版的信息技术课教材图文并茂,各项操作图示清晰,“试一试”“说一说”“长见识”“小妙招”等部分中蕴含的教学素材都经过精挑细选,凝聚了专家学者们的智慧,有学生探究和思考、操作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吃透教材,运用好课本里的素材资源,就能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如教授《防范网络陷阱和计算机病毒》一课时,笔者就充分运用课本P55和P59的“小妙招”,组织学生自测、同桌讨论,提问辨析等,不仅让学生理解牢记“防范网络陷阱”和“预防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还引发学生关注生活细节,关注身边事身边人,培养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的良好意识和习惯。可见,教师立足教材,充分利用并拓展延伸教材中的素材资源,使得教材物尽其用,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更新更高的思考。
(二)贴近学生生活,找准“切入点”。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生活即教育。”信息技术课标强调课堂的教学应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生活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教师应善于捕捉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挖掘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与其年龄相符的学习素材。熟悉的人、事、物,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提高。新改版的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上)的内容是机器人的设计和编程教学,对这个内容,学生是既感兴趣,又会觉得离自己很遥远,小学生能给机器人编程看起来是有点不可思议。为此,我在讲授机器人编程时总是以生活可见的机器人为例,启发学生以“机器人工程师”身份去设计指挥机器人的行动方案(编程)。
(三)重质轻量筛选,权衡“取舍点”。
教师为上好一课,总会多、全、齐精心准备教学素材,唯恐不够。然而,并不是把与教学有关的素材一股脑儿塞到课堂教学中,就能为教学助力,相反,纷繁杂乱的素材也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因此,教师必须重质轻量,对教学素材做到精挑细选。在教授信息技术第一册《伙伴随我加》中,笔者只选择了绘画“生日蛋糕”一种素材来开展教学:在引入环节,创设了“生日Party”的氛围,全班为本月过生日的同学唱生日歌,老师送出蛋糕图,融洽了师生、生生的情谊,为下一步学习辅垫;在新授环节,引导学生观察“蛋糕图”,提出本课重点问题“相同的蜡烛、花纹怎么快速地绘出”?教师通过演示和讲解让学生重温了画一个简单图案的操作、“复制、粘贴”操作的作用和计算机“剪贴板”的原理,把前后知识完美的进行链接。练习环节,布置任务“设计不一样的生日蛋糕送给你最想送的人”,学生用本课所学的操作设计出新颖独特的创意蛋糕,蛋糕图案基本无雷同,有的学生还能讲出一番感人的赠送话语,不少孩子纷纷表示“老师辛苦了,我要把蛋糕送给老师”,课堂流淌着温情,既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又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本课看起来教学素材单一不丰富,但能有效的保证了学生课堂思考、知识消化、课堂操作的时间,学生学得扎实有趣。可见,只要精心设计,少而精的教学素材一样能达成课堂的教学目标,收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
二、巧妙运用教学素材
(一)激发兴趣,创设乐学情境。
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特别感兴趣,他们自然会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即使在完成任务时遇到困难,也会主动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所以,教师在精心挑选了合适的教学素材后,还要精心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激发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学生的情感和理智、有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共同进行,从而充分挖掘大脑的潜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第三册下Scratch编程《漂亮的风车》教学中,“风叶变风车的”的范例素材已经会让学生惊讶,但为了吊足学生的胃口,教师并不直接演示范例,而是创设了“魔术师表演”的情境:只见舞台上出现一个魔术师,说“大家好!我认为最优秀的魔术师是让观众变成魔术师”,学生完全被老师忽悠了,纷纷要求上来当魔术师,学生依照魔术师的指引“点击那片风叶,说变!”风叶马上变出了风车,这种互动式情境体验让学生立马感受到变魔术的乐趣。短短几分钟,学生学习热情就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也“活”了起来。“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为接下来的探究和编程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启迪思维,巧设探究问题。
新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因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观察、阅读、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设置探究性的问题,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主动学习思考或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相关知识点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而教师也能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抓住教学的出发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更高效。当然,学生年龄段不同,设置的探究问题难易度也应该不同,如在三年级画图软件工具的教学中,教师通常设置的问题就是“猜一猜老师主要用什么工具画的?为什么?”“研究(直线)工具,你有什么发现?(怎么变粗、怎么变色、怎么画笔直的线?)”,学生通过操作、探究、讨论,对绘画(直线)工具的理解和画法掌握得相当好。
(三)适时呈现,展现灵动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素材呈现的时间与方式不能僵化,当出现突发事件、生情變化时也要做出相应调整。在六年级《scratch初体验》教学时,我观察到大部分同学很快完成“小猫与朋友散步”的编程练习,但制作的画面千篇一律,究其原因是老师的演示和讲授让学生只在乎做出“小猫与朋友散步”效果,而忽视对命令格式的理解,尤其不理会命令模块参数的意义,这样极不利于进一步的活用命令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便临时起意,宣布开展动画创意制作比赛,演示备课时无意制作的一个故事素材:在茂密的树林里,自由散步的小猫不留神碰到了凶猛的狮子,吓得惊慌失措,快速要逃跑,狮子怎么能让嘴前的猎物逃开呢?所以在后面穷追不舍……有趣生动的画面惹得学生哈哈大笑,通过交流,学生明白了这是不同角色移动命令使用不同参数的效果,既提示了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的理解,也打开了创作的思路,学生纷纷开始了自己的创意制作,在分享交流环节展示了许多精彩的动画场景,讲出了一个又一个有创意的动画故事,分享的孩子很激动,观看的孩子也很认真,孩子们展现了无限的创意和能力,笑声、鼓掌声不时响起,使课堂学习氛围上升到了高潮。有时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典型的素材,这些素材往往不是教师事前准备好的,但是可能比预先准备好的素材更加生动、更能说明问题。因此,教师要有一双明亮的慧眼,运用教育机智将其及时提取、整合成新的教学素材,为课堂教学服务。
(四)有机整合,实现价值引领。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标要求在课堂实现三维目标之一,信息技术课的情感目标实现应强调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中进行有机渗透,恰当的与其他学科整合,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在信息技术第一册上《图像变变变》教学中,笔者通过与语文学科“看图讲故事”有机整合,选编了“动物故事”的教学素材,设计了用“图像旋转、复制、大小变化”等操作“讲动物故事”教学环节,一个个动物故事素材激发了学生讲故事的欲望,而学生边操作边讲动物故事中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了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笔者带着此课参加广东省优质课大赛,当课堂中一个学生在讲完“小猫网鱼”的故事时得出“做人不能三心二意”的结论时,引来评委和听课老师的一片掌声。无疑,这种渗透要比空喊两句口号留在学生脑海里的印象要深得多,也有实效得多。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修养乃是教师劳动修养的一面镜子”。教育家卢梭也说“教育的艺术是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教师只有精心选取教学素材、巧妙运用教学素材,才能展示知识的魅力,把课上得精彩,让学生学得有趣而高效。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让“教学素材”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绽放生机和活力!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