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微课设计及应用研究
2019-11-04潘光志何敏峰
潘光志 何敏峰
当今,课程建设越来越突出以学生为本的发展模式,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越来越符合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也就是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思想。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养成了学习自主性、对自身进步的归属感,以及指引学习的后续能力,帮助学生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以适应未来快速改变的世界。
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智能移动终端的流行,微课由于具体内容精、时间短、容量小、主题鲜明等特点,逐渐得到了很多专家和教师的认可,并将其作为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的重要学习资源。参与制作微课的教师和相关机构越来越多,相关的比赛也层出不穷。“中国微课网http://www.cnweike.cn/”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微课比赛,共上传17821个微课作品。2017年中小学与中职学校优秀微课征集活动中,仅佛山赛区就上传了4495节微课作品。(http://www.zsgen.com/match/index?regionNum=5249)但与此同时,中小学阶段微课实际应用的具体案例却并不多,(例如在“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搜索“微课”,相关案例研究大部分集中在高职、大学等学习阶段)。教师们常说做出的微课,学生不愿看,或是不会学,出现微课制作与应用“脱节”的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虽与中小学教学环境有关,但也同时体现出微课在设计、制作和应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包括:内容缺乏针对性、设计缺乏多样化、模式缺乏互动性、配套资源缺乏完整性,等等。没有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建设微课,不能让学生产生良好的“用户体验”,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负担。
那么,应该如何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微课呢?下面将笔者经过课堂实践的微课《平面图形面积复习》为例(见附件1),谈一谈“以学生为中心”的微课的设计思路、制作和应用策略。
一、设计思路
(一)根据具体学情确定微课内容
内容是微课的核心要素,首要考虑的就是微课的受众——学生的需求:选择学生的疑惑处、易错处和拓展处等,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本节课要复习的图形是小学阶段所有学过的平面图形,涉及的知识多,学习时间跨度长,学生难免出现遗忘的情况。同一个学生,对不同图形的掌握程度不同;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图形的掌握程度不同。如果在课堂中慢慢回忆旧知,不但要花去大量的时间,而且缺乏针对性。但如果不先回忆旧知,学生很难高效地进行知识网络的建构与知识的综合应用学习。所以,设计此微课是非常有必要的。它的内容包含所有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等,可以在课前唤醒学生的回忆,消除学生间的部分学业水平差异,不但适合进行碎片化的课外学习,也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二)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过程
数学知识是一个充满联系的有机整体,数学是一门结构化的学科。复习课的一个重要学习目标就是要建构知识网络。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各个知识点之间寻找联系,通过分析与推理,构建知识的网络,达到融会贯穿的高度,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提升。根据这一学习目标,按照小学阶段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时间轴为线索,先呈现每个图形面积在教科书中的那一页,勾起学生的回忆,再用动画重现其公式的推导过程。从三年级初学的长方形、正方形,到五年级学习的四边形,再到六年级学习的圆形,使学生在学习微课时,不但重温了知识,而且好像乘坐“时光穿梭机”,将知识的“珍珠”一一拾起,用“思维之线”建构起知识的网络。
(三)根据学习心理选择表达形式
根据心理学知识,人的视觉通道最为发达,获得信息的效率最高,还可以促进思维加工和信息编码过程的发生。在微课的设计中采用“可视化”的知识表达形式,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每个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先是以教科书的形式静态呈现,再以动画的形式动态呈现,让书本“活起来”。每次动画的步骤都有对应的字母或关系式进行表达,实现了信息表达的“可视化”。例如,用数方格的方法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先从左往右出现方格闪动,同时显示格数。再从上往下出现方格闪动,同时显示格数。最后将最上面和最左边列的格子数涂不同颜色。直观呈现了数格子的方法与长方形面积公式“长乘宽”之间的联系。动画的方式将复杂的图形转化变得直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四)根据学习需求丰富配套资源
仅仅向学习者提供学习内容并不能真正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要提供丰富的配套资源,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才能实现学生与微课、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有效辅助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满足学生的有效学习需求,同时也提高了微课的应用效益。
本微课主要的配套资源有、相关知识延伸微课、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微课学习。包括:前测题、微课学习指导,以及请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
练习的主要作用是学生自我检测学习微课的效果。此节课的练习是完成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思维导图。
相关知识延伸的微课,主要内容是与教科书不同的公式推导方法,帮助学生提升思维,拓展思路。
二、应用策略
在应用微课进行教学时,也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便利性、互动性与有效性,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这样才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有备而学”
虽然微课在设计时,已经考虑到学生的学情等,但学生的情况毕竟是在不断变化中,教师也很难了解到所有学生的情况。所以在学生学习之间,让学生先充分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非常有必要,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面积复习》这节微课前,教师在网络平台首先发布了前测题。内容包括学生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公式的基本应用,以及组织图形面积计算等。学生完成前测题后,根据在线自动批改结果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个人较薄弱的知识点,提高后继微课学习的针对性。
(二)“有法可依”
如果学生拿到微课,只是一味地看,没有主动或被动地进行思考,这样学习的效果肯定不佳,也无法深入。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学习。
例如,在本课的不习中,教师发布了微课学习任务单,提示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及重点。然后,学生再根据学生任务单中的引导,开始观看微课。任务单强调了观看微课的方法与技巧。学生根据前测的结果,重点学习需要加强的内容,提升了微课学习的效益。教师会建议学生选择上面所提到的网页格式视频,其互动性更强,学习体验更加良好。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暂停、重放、跳过等方式进行播放,充分满足了其个性化需求。由于学习报告单还预告了学生观看完微课后要完成的任务(制作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思维导图),所以学生在观看学习时,同时需要思考图形之间的关系,增加了学习的深度。
由于每一位学生的數学认知结构各有其特点。所以教师同时提供了一节相关知识拓展微课,内容是面积公式推导的另一种方法。学生学习完规定内容后,可以先观看这个拓展内容,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的应用,开拓学生思维。
(三)“有效果可测”
如果只是漫无目的地学习微课,而没有学习的目标,学生还是会心中无底,教师也无法充分地了解学习情况。所以,在微课学习后,教师要提出检测的要求,以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检测。这样做,还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提示学生学习的方向。
本节微课学习的最后,学生要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回顾,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教师根据学生绘制的情况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为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也让课堂中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知识的深化与综合应用,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学习越来越趋向于移动、泛在、智慧的特点,基于受众者的微课设计与应用,更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帮助其实现个性化学习与发展,使微课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助手,成为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信息素养等综合能力的重要资源与载体。同时促进微课的建设和应用,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