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体性绘画创作教学思考

2019-11-04王黎明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创作特色艺术风格

王黎明

摘 要:莫伊谢延科的油画作品《红军来了》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技巧,表现了人民群众对红军到来的惊喜和热爱。文章立足于莫伊谢延科这个中心人物,从其绘画作品《红军来了》入手,结合莫伊谢延科自身的经历及社会背景分析其独特的绘画语言及艺术特点。

关键词:莫伊谢延科;《红军来了》;创作特色;艺术风格

一、《红军来了》画面内容分析

莫伊谢延科1961年创作的油画《红军来了》(图1),在苏联绘画历史中有着特殊地位,是一幅關于苏联国内战争的鲜明的现实主义油画。画的构图是由他的童年记忆引起的,来源于他小时候记住的一个特定场景。莫伊谢延科明白,他不能改变生活,只能尽量去了解它,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出现的不是理想化的英雄,而是真实的人物,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情绪。莫伊谢延科以现实主义的风格描绘了勇敢、坚毅、自信又豪迈的红军骑兵同白匪斗争,表现画家对国家对人民厚重而热烈的情感。这幅作品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成为莫伊谢延科的成名作。《红军来了》创作于战争结束后的一段相对和平时期,给他的创作提供了好时机。作品描绘了傍晚时分一队井然有序勇猛刚毅的骑兵来到村子,黑白战马相间,远处的房屋亮起一束暖暖橘黄灯光,机灵的小男孩听到战马声,衣服都没穿好就急忙跑出来。错落有致的人物安排,让人仿佛感觉到骑在马背上的晃动感。作者还采用了幅外呼应法有效地扩宽了空间,表现了骑兵的速度之快、气势之猛。整幅作品构图饱满,人物造型丰富,动态夸张且富有张力,大笔触洒脱豪放,表现出了一种奔放和潇洒的绘画风格,给鉴赏者一种别样的心灵震撼。

二、《红军来了》绘画形式分析

(一)构图

莫伊谢延科从童年的记忆中捕捉到特定的一支红军来抗击白匪的画面,经过主观思维加工、合理安排并进行创作,以此来表现自己独特艺术修养和情感。法国最伟大的田园画家米勒认为:“所谓构图是指把一个人的思想传递给别人的艺术”“任何艺术都是一种语言,而语言是用来表达人的思想的”。基于此,莫伊谢延科试图通过独特的构图来表达这种奔放写意的笔触。

自然独特的横式构图是《红军来了》这幅作品的一大特点。整个画面由层层递进的三部分组成(或者说是近景、中景、远景):主体(马和士兵)占据着大部分画面,画家本人通过主观处理把骑兵拉到画面的最前面,奔跑的马、欢呼的士兵,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奔腾紧张感;中景是俄罗斯古老的木板房,远处木屋中亮起一盏灯,一个小男孩没穿好衣服就匆匆跑出来迎接抗匪的红军;最远处占画面一小块的是傍晚的天空,静谧而深沉。画家试图用很小面积的天空来表现天色已渐渐暗下来,反衬红军到来给人的意外之感。

(二)造型

《红军来了》这幅作品是以准确的人物造型和强烈的画面氛围取胜的主题性绘画作品。主体人物布局占了大部分画面,画面中的其他物象安排占了很少一部分,只有简单几个色块铺出的房子和栅栏,这不但没有使画面氛围感减少,反而使画家要表达的主题更加鲜明。

莫伊谢延科在《红军来了》这幅画中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奔腾的马、运动感与透视感强烈的人物,将景物简化概括。画面虚实相生,给观众一种强烈的节奏感。并且画面的造型元素点、线、面,尤其线的表现,人的外形线和马的边缘线水平向上地呈现在画面上,给观者一种向上、向前的运动感。画家对艺术形象的生动表现暗示了画家对人体构造以及在空间中的形体透视的熟练掌握。这样扎实的造型能力加上高超的审美修养使得他能够随心所欲地表现他的想法。意大利画家古图索这样评价他:“这是一位大师,他始终知道如何来表现他想要表现的东西。”

(三)色彩

《红军来了》这幅作品中大胆地采用鲜明的白颜色、蓝色、朱红和黑色组成画面,呈现出一种中性偏暖的色调。这种大面积深暗的色调不仅交代了时间是傍晚和红军来的突然,还给人一种沉稳而又热烈的视觉感受。作者将深色的马和白色马相间排列,使画面产生一种明快而又强烈的节奏感,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对画面的黑白图画意识理解。他在另一幅作品《通讯兵》中充分展现出了画面的黑白图画意识,描绘了战争的夜幕下两位英勇的士兵传递消息的场景。画面中大面积的白和大面积的棕黑强烈而又和谐。他凭借与众不同的笔法及沧桑沉重的色彩运用,触动观者的内心,让观赏者产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四)光线

光线是西方绘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造型不同则光线不同,那么物体给人的视觉感受也不同。就像每一片树叶不同一样,不同的艺术家所要突出的描绘的就不同。就色彩而言,没有光线就没有色彩,我们从光线中可以感受色彩的明暗和冷暖;就画面空间而言,光线不禁让我们看清楚形,还让我们看见近景、中景、远景从而感受画的空间感。

《红军来了》这幅作品中作者巧妙地采用散射光,光线从画的正面观赏者的角度柔和地打过去,清晰地展现出形体结构,加上稳定的色彩,给人带来别样的艺术感受,观赏者自己仿佛站在栅栏旁。莫伊谢延科将光线和色彩紧密结合,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情感:红军来了,农民不再饥饿了,预示着俄罗斯人民的希望和国家的希望已经到来。

三、结语

法国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一书中写道:“要想产生伟大的作品,就要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艺术家那种自发的、独特的情感必须非常强烈,且能毫无顾忌的表现出来,不用害怕受到批判或者指导;第二,艺术家的周围要有同道中人,要有艺术的共鸣。”虽然莫伊谢延科不像列维坦那样幸运有一个心灵相惜的朋友,但这亦无法阻碍他成为伟大的艺术家。莫伊谢延科在绘画作品中充分展现出了艺术家那种自发的、 独特的情感且非常强烈又毫无顾忌地表现出来,从不害怕受到批判和否定。战争给他带来了不一样的体会,1941年6月22日,德国对苏联不宣而战,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他和所有的青年一样,搁置下了学业奔赴战场,但由于身体健康的原因,没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却成为一名民兵参加了列宁格勒保卫战,在不久之后,转入第三轻骑兵团。战争时期,在军营里他经历了陷入绝境的痛苦,看见了人民妻离子散,饱受集中营阴暗恐怖的折磨,也享受到最后胜利的喜悦。将近七年的骑兵生活让他对战争有了透彻的了解,对军营对战友产生了深厚的情谊,从而形成了夸张而富有张力的动态、洒脱狂放的笔触及兼具写意性的绘画风格。这种风格在他后来的一系列创作中得到展现,如1964年创作的《同志们》、1966年创作的《通讯兵》、1972年创作的《胜利》等。20世纪70年代以后,莫伊谢延科的创作由卫国战争内容逐渐转向画家内心的真实写照,越来越凸显情感,同时越来越重视绘画的纯正性。

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深有体会。莫伊谢延科亲身经历了卫国战争,获得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因此创作出众多优秀的作品,用手中的画笔歌颂着生命。虽说他创作的作品距现在已经半个世纪多之久,但仍能使不同年代的观赏者感同身受,并走进他的内心精神世界。而更多当代从事绘画的艺术工作者,却出现了照片复制这种歪曲的艺术行为,很少注重艺术体验这一环节,从莫伊谢延科的创作态度中,我们当代艺术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哪里。艺术家应当是与时俱进的并体现高度人文主义关怀。莫伊谢延科认为真正的艺术家能够体会时代的痛苦和欢乐,将时代精神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展现在观者的眼前,并使之产生共鸣。莫伊谢延科的人生经历及其艺术表现力能够给我们带来创作上的启迪,他为我们留下了感人的绘画作品,这些扣人心扉的诗意画、情感画体现出莫伊谢延科对时代脉搏的把握、对时代精神的理解、对现实生活的体会与感悟、对英雄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感叹。

参考文献:

[1]巴孔.米勒和他的素描[J].世界美术,1981(1).

[2]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丹纳.艺术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

[4]徐海鸥.品读莫伊谢延科的油画作品[J].苏州大学学报,2006(10).

[5]平平凡.莫伊谢延科的绘画风格研究与借鉴[J].学术论坛·美术学,2016(2).

[6]晨朋.谈谈莫伊谢延科的油画[J]世界美术,1982(1).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美术系

猜你喜欢

创作特色艺术风格
张阶平水彩画的艺术风格研究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17世纪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18世纪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庄重与理性
浅析唢呐乐曲《欢庆》的三次变奏
许地山散文的创作特色分析
浅谈东北人艺时期对于辽宁话剧发展之深远影响
砺志典藏 逐梦航标
欧洲的艺术风格派系与服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