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基础教育下美术学科教育多元智能理论的体现
2019-11-04周志松张思凯
周志松 张思凯
摘 要:近些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美术教育也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多元智能理论对美术学科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对提升美术学科的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来分析美术教育中的关键部分,有利于充分发现孩子的潜能与特长。文章主要研究基础美术教育多元方面的体现和各智能在美术教育各方面的联系与体现,有助于让具有不同特点的孩子通过老师的引导,及早突破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
关键词:基础教育;美术学科教育;多元智能理论
一、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提出,并在1993年对该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加德纳认为,由于人的智能具有不同的特性,应当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学生在某一项智能方面具有优势的部分。美术方面的潜能是学生各项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且需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持续不断地关注。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包括八个部分(图1):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是指用语言思考,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的能力;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是指人计量、运算、思考命题和假设,并进行复杂数学计算的能力;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是指运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考的能力;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是指人能够协调好操纵物体和调整身体的技能;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是指人灵敏地感知音乐方面等的能力;人际关系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是指理解别人、与人交往的能力;自我认识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是指建构正确自我感知的能力,并善于用这种感知能力去计划和引导自己的人生;自然观察者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是指对自然界中的形态进行观察,对物体进行分辨,洞悉自然或人造环境的能力。
从这样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认为基础教育中的美术学科教育与培养儿童、青少年的语言智能、空间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直接相关,与其他类型的智能也紧密相关。
二、基础教育中的美术学科教育
基础教育阶段,就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前期要掌握基本知识的一个阶段。因此,基础教育在我国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中国的基础教育分为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
而美术教育的最基本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对美的审视意识,培养学生感知美、欣赏美、从而创造出美的能力。我们美术教育者们探索素质教育的发展道路时应该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同时,也要根据美术教育这一学科的基本特征并且结合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学生的独特个性来促进美育的发展。
三、基础教育下的美术学科教育多元智能理论的体现
美术是以视觉形象给人们感受、启发。因此,美术学科教育在各方面都会有或多或少不同元智能理论的体现。美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而由于不同学生表现的多样性、内在的差异性,美术教育也随之产生不同的教学方式、内容、目的等多样化的形式。我们可以结合八种智能理论来分析,同时针对每个不同特性的学生,开发他们的优势智能,引导他们所擅长的方向。根据多元智能在学科教育中表现出的比重不同,我们可以结合以下几种智能来分析:
第一,从语言智能在美术教育方面的开发来看:在美术课堂上,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展示自我的一种重要方式。美术课堂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学生对美术作品、课堂及学生之间的评价,以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进行,然而往往会有表达上清晰或不清晰的现象存在。此刻,老师要善于发现其中语言智能能力突出的学生,发扬其优势,更好地展开美术教学活动。
第二,美术学科教育中的逻辑-数学智能:逻辑-数学智能主要体现在学生思维反应上,在美术课堂上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反应。例如,在美术欣赏课上,可以按照时间的逻辑顺序,考察不同学生对不同作品的记忆能力。从学生能够记住的作品来看,学生的记住常是最开始和最后的内容部分,但其中也有少部分存在不同的记忆顺序,有的是穿插的,有的是顺次的。逻辑-数学方面优秀的学生在手工实践课上的表现相对要多,学生在动手实践前,会先思考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再经过自己的逻辑思考和数学判断,才能有把握地动手实践。例如,在陶艺成型的手工课上,學生不仅要思考泥条成型时的粗细、长短的问题,还要考虑泥盘在成型时,如何运用泥条来合理地安排缠绕的顺序以及计算陶艺仿品的高低、长短。同样学生在学习素描人物写生时,首先要观察人物的比例,然后通过计算、量化确定人物型的准确度。通过课堂教学不难发现逻辑-数学能力在美术方面的体现是多样的,不单独呈现,且在不同的内容下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进行逻辑思考和数学分析,美术老师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逻辑-数学能力问题,并根据其表现出的状态来调整教学。
第三,空间智能在美术教育中的体现:美术学科中的空间智能有诸多的表现内容,比如:几何形体前后空间的联系、物体在空间上近大远小的规律、美术风景作品中远景与近景的虚实关系等。美术教育中的空间智能部分带给学生视觉传达上的冲击,学生能从画面的关系上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主观能动的创造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美术学科空间智能方面,并不是每一名学生都能很好地感受空间中的复杂关系,老师要根据学生对空间智能感受,用适合的方法和内容,有目的地启发不同学生空间智能的发展。而且,空间智能的内容是多学科相互交叉的,通过美术教学的空间智能启发,学生在其他学科方面也会有很大的进步作用,例如数学的立体几何等。
第四,美术教育中身体-运动智能的体现:美术教育中身体智能的部分表现不算很多,但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的表现形式上的改变,越来越多的行为艺术、肢体艺术也出现在大众之间。不言而喻,通过身体语言所表达的美术或艺术语言,很大程度上给人带来直观的感受,其目的直观明了,更适合社会的表达方式。相对于传统的课堂美术教育,基础教育中的部分课程并没有开发相关课程或是很少有。首先,学生能通过操作物体和调整身体来表达某一主题,充分协调发挥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激发对美术课堂内容的兴趣。其次,学生通过身体配合来表达的美术方式,也加强了个体的协调性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第五,美术教育中与自我认识智能的相关表现: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美术知识是学生需要了解、理解、掌握的一部分,同时通过学生的创作展现,也是提升学生自我认识的一部分。学生的美术创作和课堂表达是学生内在想法的表述,是不同学生个性的流露。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往往是含蓄的,且从学生角度来看不够客观,而美术老师可以根据他们的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来指导学生通过美术学科的知识来了解自我,找到正确的方向。所以,提升学生的自我认识智能,并运用这种智能知识来计划和引导自己的人生,是极具价值的。
第六,自然观察者智能在美术教育中的体现:这一智能理论主要表现在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美术作品的样式不同,自然界任何一种事物都可以视作艺术品或是美术作品。每个学生对不同美术作品的观察力和分辨能力都不一样:部分学生对雕塑作品的观察更感兴趣,可以轻易分辨出不同时期或不同风格的特点;而部分学生对美术工艺品的洞察力更透彻,能清楚地分析工艺品的作用或材料质地;也有学生对美术绘画作品观察更深入,能描述画面中的主题、内容、内涵及风格特色。学生的观察和分辨能力往往是学生本身因素和观察内容联系上的体现,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偏向,所以在美术教学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对不同形式美术表现的观察能力,以便优先发展学生观察上的长处。
从研究分析来看,这几种智能在美术教育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当然,音乐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两项智能虽然在美术教育中的表现不多,但老师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学生这两种智能的开发。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老师的角色转变更加明显,通过多元智能理论下开放的教育体系,善于去发现和发掘学生在某一智能的优势,引导学生对自身潜能的开发,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未来发展优势。老师首先要对原有的模式进行取舍,在教育的阶段中,注意把握每个学生的特殊性;其次,老师要根据理論来联系实践,关键是通过把握教学活动中的变化来开展相适应的教学。通过对理论的理解、对实践的把握,多元智能理论一定能更好地应用于美术教育中,并丰富和发展基础教育中的美术教育。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王琳琳.浅谈美术教育与多元智能的开发[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2).
[3]巩继颖.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与美术综合课程的应用[D].天津师范大学,2012.
[4]苏铮.美术课堂上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