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9-11-04刘香丽
刘香丽
摘 要:当前,我国高等学院为了尽可能地适应社会发展潮流,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素质需求,在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上做了积极改变。目前,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教师摒弃了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积极学习新的教学方式,并应用于实践教学中,通过长期的实践,教学方式、理念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课堂效率。该文阐述了对该课程教学现状的探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课程 改革 探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7(b)-0125-02
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发展逐渐步入正轨,计算机已经融入人們的生活,成为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所以,随着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普及率越来越高,那么对于计算机的知识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讲授课程是我国高校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使得学生对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充实学生对计算机基本知识的空缺,通过对计算机基本知识的讲授,培养学生形成独特的计算机思维和意识,形成全新的、系统的计算机思维体系,成为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先锋军。然而,此课程开设几年来,教学过程的弊端逐渐凸显。该文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做出了深入探析,并给出自己的想法。
1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由于地区和生长环境的差异较大,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计算机基本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生活在大城市或市中心的学生,在高中,甚至是初中乃至小学就开始接触计算机的知识教学,而且教学过程中,有良好的学习设备和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辅助学习。因此,它们在接受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之前,就对计算机有了系统的了解,甚至有的学生可以流畅地进行Office的基本操作。然而,对于偏远山村的学生来说,他们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很少,如果有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也只是进行过基础的开机、关机和打字训练。这就导致了大学计算机教育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差异过大,阻碍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效率[1]。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是以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作为主要教学方式。从表面来看,实践操作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到真正的教学过程中,几乎都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依据课本所写内容,进行理论知识的总结与讲解,然后依据书本内容进行示范演练,让学生进行模仿,将理论课的教学方式运用到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授中,如此一来,将大大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研究的时间基本没有,对所学内容没有深入思考,导致学生所学内容存在缺陷,严重抑制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
2 改革措施
计算机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应用性,由于所教的知识内容不同,可以任意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从很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酿造学习氛围。通过对大型知识点讲授,可以将小知识点穿插于教学过程中,即使得各个知识点紧密结合,组成以一条大型知识点为线索的知识网络,通过对知识网络的讲授,可对一个单元的知识进行重点概括。例如,在进行Word基础知识中图文并茂制作的过程中,在进行版面创设讲解过程中,要涉及到对字体、分段设置、分栏设置、插图方法的基本知识;进行Excel讲述时,以做学生成绩单为例,指引学生深入把握表格的边框设计、单元格的设定、单元格的融合与删除等;在进行PowerPoint讲解时,可以用家乡、校园作为制作课件的资料。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保持主次清晰、重难点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充分利用上课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机上机实践操作[2]。
目前,我国高校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大多都是老师在上面演示,学生在下面观看,虽然老师在上面演示得很清楚,但是学生的精力可能出现不集中的情况,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于老师所演示的内容吸收较少,就算是学生充分吸收老师所讲内容,也是对老师内容的一种模仿和复制,对于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没有多大提升,相反还可能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计算机知识多余大多数人来说是较为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学习起来较为吃力,但是我国很多高校将抽象的知识用比喻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在我国天津大学计算机系的教师在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讲解过程中,将计算机看成一个人,那么计算机的硬件就是人的外表长相、身高等,将软件看成人的思想等,在进行软件硬件不匹配的讲解过程中,老师就将身高比作硬件,智力比作软件,不匹配则是1.9m的身高只有6岁的智力,如此一来,使得学生在欢声笑语中,使得对知识的记忆得到强化[3]。
在我国高校课程设计中,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属于公开课程范畴,所以,该课程的教育模式经常是以大课的形式开展,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过多,每位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使得计算机基础知识课堂教学产生较强的差异性,继续沿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式,有极大的可能会使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强的学生学得更好,基础知识、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无法跟上老师的进度,以至于差距越拉越大;固有方式的使用也会使得学生间的差距扩大。为了顺应现代化社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在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基本素养对学生进行分层培养,依据学生自身的基本特点,分为不同的组别,依据不同组别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教学方案的设定,保证学生可以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下学习,保证学生有最大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生入学初期,可以在学校的组织下进行全面的计算机技能考核,依据考核成绩进行分层,如此一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学生在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更好的把握,提高课堂的教学学习效率,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在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讲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据教材内容以及大纲要求来选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如此一来,可以大幅度地使学生提高度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在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所用教学方式过于死板,不懂变通,会影响学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所以,教师应积极对教学方式予以开发,不该沉浸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教学方式,逐个尝试,找到效果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完成对教学目标的讲授,使得学生更加明了地理解计算机知识。比如,在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讲授的规程中,可以使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此类转换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无形中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不但如此,通过教师对于上课下课时间的改变,可以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任务驱动法”也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此方法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老师先对学生提出任务目标,而后使得学生自主研究、探析,尽可能地完成任务,此类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彻底颠覆了以往过于重视学习效果的情况,使得教学过程更为饱满,加速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4]。
3 结语
现代社会中,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对于计算机的应用、操作水平,是对大学生计算机学习的基本要求。在大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做出全方面考虑,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造、营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的氛围、改善之前的传统考察方式等,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品质,提升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凯敏.大数据时代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探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5):197.
[2] 江瑾.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探讨[J].科技风,2019(12):33.
[3] 王晓莉,张梅.以职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与实践[J].鄂州大学学报,2019,26(2):96-98.
[4] 张莉敏.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电子世界,2019(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