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019-11-04梁淑敏
梁淑敏
摘 要:我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历史悠久,具有十分独特的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手法,这些理念以及手法对于目前我国的现代景观设计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以及借鉴意义。融合现代景观设计的时代发展潮流,重新审视我国传统造园手法的现代意义,是我国现代景观设计所开辟的新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充分汲取古代道家思想理念,也促进了园林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达到一种“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效果,创造出傍山傍水、鸟语花香的景观,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不过,由于近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代人的美学欣赏方式以及审美思维也有着十分巨大的转变,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和古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不相同,但是古代的园林景观中的许多部分对于现代的林苑景观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吸收古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优秀地方,再使用现在的科学技术,能够打造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的现代园林。文章就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这一角度展开分析和研究,为我国的现代景观设计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传统造园;造园艺术;景观设计
传统园林造园艺术就如同一个土山,在从古至今的长时间发展过程中,这个土山不断堆积,越来越大,越来越高。同时传统园林造园艺术有着十分特殊的天人合一、情景融合的设计思想,造景、借景的造园手法在世界园林设计中也是十分突出的存在。其还和中国传统的雕塑、建筑、绘画等艺术相互借鉴和融合,形生了一个含有十分鲜明艺术特点的综合艺术。但是,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趋势,城市化的进程也在迅速推进,西方的景观设计文化占据了我国景观设计的大部分位置,使得我国景观设计的传统意识以及本土意识都发生了巨大的时空落差,我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可识别性愈发模糊。把传统造园手法充分理解和剖析,挖掘出我国古典园林的精神内涵以及外在反映手段,使现代的设计立足在传统的基础上,展开创新和完善,是发掘当代景观设计表达以及意境塑造的唯一途径。
一、我国的传统造园手段
(一)步步成景
我国古代的园林設计师通过灵活运用多种空间设计组合将空间景物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至,使园林步步成景,游人每走一步都可以将眼前的景物与之前的景物产生无穷的联想。当你进入苏州的拙政园时就能充分感受到这种步步成景的观赏效果,造园师使用园内道路的不同转变来拓宽园林自身的空间,游客们可以十分自由地走在园内的道路上,还能直接见到北寺塔。园内路线周围的景观都十分丰富,一步一景,美不胜收。
(二)回归自然
传统园林在设计与规划的层次上更注重天人合一,设计理念以及景点的分布都需要因地制宜与因时制宜,部分景观需要以整体景观的美感为主,使自然与人工两种景观相得益彰,从而突出人工景观的自然之美。
(三)植株分布
传统园林植物分布的位置都更加注重植物自身的特点与外部景观的搭配美,从而促成园林景观的地域美,达到一种诗情画意的意境,给花草植物本身附加了内涵,在这种园林仙境之中植物不仅仅起到装饰物的作用,还能凸显园林景观的秀色,使园林更加富有意境和内涵。游玩拙政园听雨轩,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满池的碧莲,其意蕴取自《爱莲说》中对于荷花的赞扬,更能表现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素雅与淡然之美。
(四)筑山理石
我国古典园林设计经常将水、山、石头组合成景观,造园师把园林山石打造出一种十分自然的神韵以及形态,以此构成了一种十分特殊的景观。传统园林十分重视水体的设计,都说“无水不成园”,水面自身需要开合有序、蜿蜒曲折的转变。造园师自身在设计园林的时候是将山和水相互融合,池中以岛相衬凸显池水的宽阔,岛内安放怪石彰显池水的生机,再以流水、飞泉加以点缀,园林的生动形象之美就呈现于游客眼前。
二、现代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进步,长时间粗放型发展带来的问题不单单反映在经济和经济环境之间的矛盾上。因为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对于自身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上升,更加注重自身的居住环境,城市景观在发展的时候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
(一)单纯求大的发展趋势
为了追求城市自身的进步以及发展,同时为了体现政绩,现代景观设计尺度也在不断增加,从之前的小型公园、小型园林等等发展成为大型的广场、大型的住宅景观、大型的主题公园等。但是单纯求大,会造成人力、资源以及土地的浪费,有些城市还会制订很多大而全的景观计划,这会和粗放型城市发展建设道路相矛盾。
(二)城市景观相同地方太多
伴随着社会自身的流动性增强,地域文化之间的模糊致使不同的景观设计所选取的材料也不相同,环境元素的组成,环境空间的规划,以至于环境、文化、主体都十分趋向一体化。
(三)景观功能单一
当前许多城市的景观都有一个十分明显的问题,那就是景观功能十分单一。近些年以来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水准的提高,再加上城市容量的上升,空间环境所能容纳的作用不再仅仅是休闲区、景物以及绿化。而更好地把绿化、休闲、娱乐、文化等等融合起来,可以让现代景观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特色
如今的园林建设不仅仅着重表现园林的景观之美,更重要的是强调其景色对于人类审美的满足。如果说古代的园林建筑强调园林景物对于游人心境的影响,那么现代的园林景物更注重对于人性与思想的烘托,为此现代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设计时,需要充分挖掘当今的时代特征并以此为心得,参照传统的设计手段进行设计创造,不断为园林建筑增添稳健、沉稳的当代美学特点。
现代景观设计主要素材更加集中于山水等自然因素和主观因素,同时会兼顾其他因素。而这些因素所最终体现出来的,更能与现代人的审美观和主观感受相结合。当代景观是历史的演进与人们需求不断发展的结果,同时也符合人们的价值观,更能引发人们心灵上的触动。在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转而追求精神层次方面的满足,这推动了我国在园林设计方面的能力提高,进而衍生出园林设计师这一职业,园林设计不断得到人们的追捧。
四、传统造园手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使用
(一)空间层次分明
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大多效仿传统园林中分层这一设计方法,突出园林设计的立体层次感和意蕴感,在获得美感的同时,形成景色各异、一步一景的特点。园林的层次设计中,园林设计师会按景的距离分成不同的种类,大多主要分三种,即前、中、后三种,而设计师用的最多的便是中景,而前景和后景作为配景,装点中景。有才能的园林设计师能够灵活搭配景观元素,使中景更加鲜明。例如,深圳园博园中设计师把三景错开,背景以热带常绿植物为主,搭配简洁的草地前景,错落的白色音符条和花卉则被划为中景,使得游客的观赏更有新鲜感。再如同万科第五园,园林的设计为了突出宁静、素雅的和谐氛围,大量使用竹子作为植物背景,兼之以鸡蛋花、葱兰、蜘蛛兰等植物作装饰,有条理地摆放在合适的位置。其中,比较重要的售楼处以竹子为近景,搭配中景的鸡蛋花和远景的水生植物。
(二)通过栽培植株丰富景物
当今的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对于园林的视觉丰富有着重要作用,通常园林中的植株多为绿色植株,当绿色的植物与园中的假山怪石相结合时赋予其一种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有时也会根据特定的环境,选择红、白等其他颜色的植株,以达到丰富景色的目的。并且对于植株的设计多采用人工修建与自然形态相结合的手段,自然与人工相结合更加凸显园林建筑的多元化风格。设计师使用不同颜色的植株来点缀园林,即便是同一种植物,但是季节不同其自身所反映出的颜色也不相同,因此植物的安置需要将植物的形态、色彩、表达寓意加以结合,以此来表现季节,以颜色与香气共同渲染景物,最终实现以景衬景的园林之美,不断强化园林中植株景观的价值性和观赏性,彰显园林景观独特的自然魅力。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师在设计时不仅要注重对于园林的景观设计,还要不断深化园林的寓意,强调借景抒情的园林建筑美学,借助花草彰显园林主题和人生哲理,园林的主人通过林中之景抒发自身的情感,作为游客看到此景也会有十分巨大的感触。就像上海竹园的“小云溪”,道旁以绿竹相迎,但是此竹却以 “孝顺”为名,人们在景观名称的影响下,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李白的诗句“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在游玩园林的同时体会到园林主人的情感,感受到自然景物中的情与意。
五、结语
关于现代园林建筑,笔者认为设计者首先应充分学习传统的园林设计手段,比如对于整体空间的把握和景物搭配的技巧,唯有灵活利用古人的设计手段才能使得园林建筑内的景物搭配更具有空间层次感和协调感,并且要在此基础上不断挖掘社会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发挥园林风景的文化社会价值。因此,当代的园林设计者必须跟紧时代步伐,密切关注社会动向,不断创新和进步,更深層次地发掘传统园林的造景方法,吸取创新空间布局形式的优点,以此更好地实现人工美和自然美的充分结合,让园林景观设计更加接近群众,更加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让设计不单单是设计,让设计不但有传统的味道,还有时代的特色。这样不单单可以反映出我国的本土特色、文化特色,还可以提升园林自身的艺术渲染力和魅力,打造出我国的特色园林文化。
参考文献:
[1]曹亚欢.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空间意境营造[J].现代装饰(理论),2016(1).
[2]管红江.传统园林文化视野下的现代园林造景设计[J].艺术科技,2018(8).
[3]曹倪娜.浅谈“枯山水”式园林的内涵及其现代运用[J].上海房地,2017(12).
[4]潘潺.中国传统造景手法在现代园林艺术中的运用[J].大舞台,2018(3).
[5]余婕.西部公共艺术创新中的民间艺术元素的应用与传承[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