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在居住区中的应用研究

2019-11-04李婷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景观设计

李婷

摘 要:所谓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可以如同海绵一样,在面对雨水或者自然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灾害威胁时,能够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可以做到吸水、渗水、蓄水,在需要时,又可以将蓄存的水加以利用。现如今,在居住区建设中,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透水铺装、植草沟等景观营造措施,实现有组织的排水,以及有组织的收集雨水。文章主要围绕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在居住区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居住区

当前各种生态问题的出现变得越来越频繁,如城市内涝现象,这就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应运而生,在建筑领域中得到了应用。下文主要围绕该设计在居住区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海绵城市理念的相关概述

(一)主要概念

海绵城市是指对城市中的“海绵体”进行增加并加以利用,从而使城市如同海绵一样具有较好的“弹性”。这样一来,在面对大自然各种恶劣的灾害时,城市就能够应付自如。海绵有着不错的吸水、蓄水能力,所以海绵城市建设其实就是要求在城市建设中,尽可能增加城市蓄水能力、吸水能力等等,这样可以使城市不会受到自然灾害的过多影响。在遇到强降雨时,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能够将雨汇聚到一起,这些雨水经过人工净化处理之后可以留以后用。海绵城市具有的运行优势就是对传统的排水系统的优化与完善,能够将江河湖泊等自然水系与城市中蓄水池或者排水管道等结合在一起,这样无论是城市的排水需求,还是城市的用水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

(二)所需遵循的原则

1.提前做好规划设计

在城市建筑规划中,需要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其中,要对与海绵城市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并提前做好规划。当规划制定之后,再根据规划展开工程建设。在建筑工程建设中,一方面需要确保工程规划设計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也需要保证海绵城市在居住区建设中的落实。

2.安全实用原则

在居住区建设中,不仅要满足海绵城市设施的要求,还需重视居民的安全。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建设者需要对各项工程技术措施进行综合的采用,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景观建设的形式问题予以重视,要对建设质量问题予以关注。在建设过程中,要找出工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及时消除。

3.根据当地情况进行设计

居住区需要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如自己的水文地质特点、自然地理条件、降水规律等,然后以建设用地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将各参建单位的负责人员组织在一起,对海绵城市控制标准进行确定。此外,需要对各项海绵城市设施的布置情况进行讨论,如植草沟的布置、透水铺装的布置等等[1]。

二、关于海绵城市基本内涵的探讨

(一)城镇化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是其本质

在以往的城市建造中,人们秉承的是战胜自然以及超越自然的这一思想,这使得人们大肆对原生态环境进行改变,各种钢筋水泥建筑拔地而起,这就给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使得城市的自然灾害较为频繁。但是,海绵城市理念则不同,其主张遵循自然,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不追求改变城市原有的水生态结构,而是注重对原有水生态环境进行保存。因此,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中,低影响设计、低影响开发是其重要理念。

(二)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是其目标

海绵城市理念主张将原有的水生态系统保护起来,尽可能维持城市开发之前的自然状态。此外,该设计理念还主张对城市建设过程中所破坏的生态功能进行修复,并对合理便利的城市生态空间进行维持,以便使城市生态空间的多样性能够得到提升。在城市开发过程中,要将低影响设计以及开发模式应用于其中,以便降低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景观设计中,可以采用透水路面、生物滞留带等促进雨水的储蓄净化。

(三)对城市的排水防涝思想进行转变

海绵城市理念要求打破传统的排水观念,改变以往雨水排得越多越快越好的思想管理,转变为合理地利用雨水资源。在居住区的建设中,要遵循“渗、蓄、滞、净、用、排”六字方针,然后再结合城市的排水以及雨水的使用,对雨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而且还需要将修复城市水文生态联系起来,从而实现降低城市雨水径流量的目标[2]。

三、海绵城市景观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的认识有所不足

海绵城市的建设行动一经开展,就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我国许多城市都入围了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名单。但是,需要改造的地段都是一些旧城区,这些旧城区的建设改造困难极大。在这种数量较大、时间较短,而且对海绵城市的建设困难度不够了解的情况下进行改造,势必有较大的风险。

老城区的改造工程之所以会较为困难,与老城区较低的绿地率有着一定的关系,在老城区内很难提供充足的空间进行低影响的开发。此外,一些基础设施的布置也较为困难,而且一些市民对政府大范围的改造不够支持与理解。至于新城区,虽然不存在绿地率过低的问题,但是新城区的小区建设较新,而且景观的条件也比较好,这就使得提升的空间变得非常狭小。对公共环境进行大范围的改造肯定会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所以会引起广大居民的不满,进而阻碍项目的推进。

(二)对海绵城市的理解不够透彻

从我国一些试点的海绵城市建设情况来看,有一些试点对于海绵城市的理解不够透彻,这样就出现了以下两种思想,一种是万能论,这种观点过于夸大海绵城市的功能;另一种是无用论,这种则对海绵城市的功能完全忽视。有一些学者主张“绿色派”以及“灰色派”。毫无疑问,海绵城市的建设不能够依靠灰色建筑来实现,但是,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也不能够过多依靠绿色基础设施,这样就会导致施工的难度有所增加,还会延长工期。

四、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的应用探讨

(一)透水砖的应用

在我国一些城市,居住小区的建设不够科学,其下垫面过硬,许多小区的下垫面几乎都是水泥,使得居住小区的水文特征被严重破坏。在海绵城市景观设计中,为了改变这一问题,增强小区内部的渗透能力,可以在居住小区的广场或者人行步道等处,进行透水砖的铺设。当然,在铺设过程中,还需对透水砖的颜色进行选择。如此,不仅有利于雨水的下渗,还可以提高美观度[3]。此外,在居住小区的道路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选用可透水的沥青来进行铺设,而且可以在道路周围进行植草砖的铺设。这样一来,即便是连续的降雨,也不会对居住区产生较大的影响,雨水会很快下渗,可以达到减少地表径流的效果。

(二)雨水花园的应用

为更好地收集雨水以及净化雨水,需要采用下沉式的绿地设计。现如今,在我国许多地区的城市建设中,雨水花园得到了业内人士的推崇。所谓雨水花园,指的是利用居住区低洼地势,或者是对人工挖掘所形成的浅凹绿地进行利用,在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方面:屋顶花园、道路两侧绿带、下凹绿地等等。这样一来,所种植的树木能够起到截留雨水的作用,还可以利用土壤渗来达到净化雨水的效果。通过这种方法,居住区内部的地表径流就会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且保留雨水,当城市需要这些雨水的时候,就可以进行再利用[4]。现如今,雨水花园的建造結构主要由蓄水层、覆盖层、人工填料层、排水层等方面组成,每一层级都有着各自的功效。在雨水花园建设中,需要对植物的配置进行科学的分析,要尽可能采用适合本地生长、有着较强去污能力的乡土植物。

(三)雨水的生态排放

在传统的居住区建设中,其排水方式主要是通过路面的下水口将雨水收集到地下雨水管网进行排出,这种排水方式较为传统,效果不是非常的理想,若是城市遭遇强降雨,排水的效率就会非常低下,从而使城市部分路面产生积水,影响居民的通行。海绵城市理念提倡将植草沟应用于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植草沟有着与雨水花园类似的功能,但是,植草沟的主要功能以排水以及滞水为主,而且结构也非常简单。现如今,在居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中,植草沟的应用较为多。在居住区中,植草沟有着以下几方面的作用:柔化空间界限、确定空间边界、减轻界限的冷硬感觉。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对植草沟的设计尺寸进行考虑,并且对其布局位置进行考虑,要从景观美感的角度进行考虑。当植草沟建成之后,还需对其进行定期的维护,例如,对沉积物进行定期的清理、对植物进行定期养护等等,以保证植草沟的视觉景观效果。

(四)水资源的再利用

在海绵城市设计中,需要保证所收集到的雨水能够供城市的后期使用。因为有些城市会遇到连续高温天气,从而面临干旱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将以前所储存的雨水进行再利用。而在居住区景观的设计中,通过建立绿化系统,就能够将雨水汇集、沉淀,然后将其存在蓄水罐中,这样一来,这些雨水不仅可以用于小区的景观绿化灌溉,还可以用来清洗小区的道路等。

五、结语

综上,海绵城市是近些年来所兴起的一种设计理念,城镇化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是其本质,弹性的适应环境变化是其目标。因此,在城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对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在应用该设计理念时,需要遵循规划引导原则、安全实用的原则。当前,在居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体现在透水铺装的应用、雨水花园的建设、植草沟的种植等方面,这就为居住区构建了一个完整良性的生态水循环体系。

参考文献:

[1]景天奕.海绵城市目标下的居住区低影响开发系统模型设计[D].南京大学,2016.

[2]杨琪芮.基于海绵城市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美学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3]李骍.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居住区中的设计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4]崔成.适合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新区控规设计策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

作者单位: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意境的体现
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