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品山东:集群式发展新动能

2019-11-04陈少智

财经国家周刊 2019年22期
关键词:集群山东省山东

陈少智

继上半年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率先落户上海(浦东)之后,为进一步落实中央有关精神,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近日,全国第二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又花落山东。

2019年10月14日,工信部复函山东省人民政府,支持山东省创建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并在复函中提出,先导区需充分发挥制造业产业基础良好、大数据资源与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面向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领域,搭建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建成一批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应用“试验场”,不断放大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的“赋能”效应。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既是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也是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

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设立,就是定位于要做攻破难点、痛点的“先锋队”,要做探索新机制新方法的“试验田”,更要做培养产業发展的“主力军”。

而对于山东来说,能否像“挑山工”一样再次担起这—重任?

头雁 人工智能这只“头雁”,在工业基础和产业体系完备完善的山东,有巨大发展潜力。

为什么是山东

事实上,山东早已做好准备。

2018年11月,《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项规划(2018-2022年)》(下称《规划》)正式亮相。在立足“三核一廊两翼”发展布局的基础上,以三大领域的12个产业为突破点。提出到2022年,全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65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20家,形成8~1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规划》的铺垫,当中央强调要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后,山东率先在全国提出建立“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推进机制。因为,人工智能这只“头雁”,对于具有完备工业基础和完善产业体系的山东来说,无疑有着巨大发展潜力。

2019年5月17日,山东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指出到2022年,初步建成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链,基于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智能经济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到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与“十强”产业融合发展更加紧密,成为全国一流乃至世界有重要影响的产业集群。

在重点工程部分,《指导意见》紧密结合山东当前的重大发展战略和实际,聚焦“十强”产业,提出实施10大智能提升工程,通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革命成果与山东现代优势产业集群逐一对接,着力研究破解制约重点产业智能化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和难点,每个工程都列出了人工智能对“十强”产业赋能提升和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重点任务和阶段性目标。

山东省工信厅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这将是继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后,山东省提出的又一重大创新课题。这一机制将加速科技链与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对接融合,强力赋能“十强”产业全面起势,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而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山东省工信厅按照省里的部署要求,从今年年初就成立了起草工作专班。不仅充分研究了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市发展经验及政策文件,仔细梳理了各细分领域全球及国内领军企业,还进一步组织“十强”产业工作专班及华为(山东)、浪潮、海尔、海信、潍柴等重点企业进行多轮座谈。

后又根据30个省直部门会签、省政府专题会议的意见建议,在多次修改和完善后,经省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和省委财经委员会第2次会议审议通过。

济南市是中国软件名城、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智慧城市等试点城市。

同时,山东省工信厅还牵头启动了“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企业及项目的遴选工作,充分利用市场化的办法和手段确定了第一批150个试点示范企业和项目,项目总投资达275.8亿元。

重点就是为智能产品、核心基础、关键技术装备等领域培育一批优秀产品和解决方案,着力补齐产业发展的短板;聚焦“十强”产业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业态、新模式及典型案例,着力提升融合发展的质量。

又为什么是济南和青岛

可见,落地实施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已经绘就,作为应用落地关键的济南和青岛,又是否做好了准备?

至少,在翼菲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CEO张赛以及多位企业家看来,以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时代来临,济南和青岛似乎没有发展不好的理由。因为,两地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已为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

2019年9月23日,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生产控制中心。

作为江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济南市是中国软件名城、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智慧城市等试点城市。

山东省工信厅的资料显示,2018年,济南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占据全省半壁江山,新一代信息产业集群获评全省唯—支持的支柱产业集群。

其中,骨干企业表现出了强劲的实力。浪潮集团2018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服务器市场份额蝉联全国第一、全球前三、增速全球第一;浪潮、中创再次入选“全国百强”;山东天岳成为全球第4家可批量供应4H-Sic衬底产品的企业;初步形成浪潮、中创等大企业“顶天立地”,天岳、中孚、华天、积成电子、东港股份、奥太电气等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态势。

不难看出,目前济南市已从基础支撑、核心技术到行业应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人工智能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100余家,带动相关产业规模600亿元。尤其在人工智能算力方面,国内超过50%的AI计算力由济南提供。

不仅如此,在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项目中,山东省推荐的15家企业中有8家济南企业;在山东省首批150个“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示范项目中,济南市以39个项目領跑全省。

而青岛作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重要策源地,也正凭借着门类齐全的雄厚制造业基础,催生出不断涌现的创新性应用场景与智能化产品。

例如,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青岛港成功投产。海信集团的智慧城市中心平台、警务大数据和公共安全实战平台、智能交通管控平台和“精准数字化手术室系统”等引领全国。同时,在建设“蓝色药库”中,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利用超算与大数据挖掘技术解决海洋药物筛选难度大的“卡脖子”问题,把海洋药物筛选准确率从不足20%提升至60%以上。

山东省工信厅的资料显示,2018年青岛全部工业增加值4137亿元,其中软件业务收入2152.8亿元,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11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9个,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2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9个(占全省的33%)。

也正是因为有如此的底气,在《指导意见》中,山东提出了6大专项行动:一是融合创新能力提升行动,重点实施核心技术攻关计划;二是智慧经济培育行动,重点发展一批新业态新模式;三是产业互联网赋能行动,重点完善产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四是智能制造提质增效行动,重点开展“1+N”带动提升行动;五是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升级行动,重点加快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六是服务保障体系构建行动,重点建立完善融合发展标准体系。

据了解,下一步,济南和青岛都将以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作为新起点,通过多项重磅举措支持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夯实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实现“以应用带产业、以产业促创新、以创新谋发展”的良好生态,建设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高地、智能产业集聚高地。

猜你喜欢

集群山东省山东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北风催眠曲
再见,雪姑娘
我和我的家乡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集群品牌是集群整体的品牌还是集群产品的品牌?
山东老家规 (中)
傅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