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拉维那的设计思想对农村住宅建设的启示

2019-11-04

山西建筑 2019年19期
关键词:住宅建设贫困人口住宅

李 晓 明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 焦作 454000)

农村住房保障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宅建设一向是农民十分重视的家庭大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展开,大量关于农村规划、道路、景观,住宅的厨、卫和通风保暖建设、太阳能利用、雨水收集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实践使农村人居环境迎来巨大飞跃。农村住宅也必须要顺势而变,才能与乡村建设的各项设施顺利对接配套。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在向城市外流、建设住房成本高、常住人口不确定等因素,使住宅建设与农民的实际住房需要、经济能力还存在不少矛盾。

探索引导当代的农村住宅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有必要以问题为导向,从“家庭发展”的角度寻找出其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问题,从而寻找解决之道。智利建筑师亚历杭德罗·阿拉维那的“a half house”保障房项目,尽管是在特殊条件下产生的,但是建筑师将住宅建设融入家庭生长发展的设计思想或许能为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1 当前农村住宅建设的基本情况

农村住宅建设最大的特点是自发性,建造住宅依靠经验和模仿。规划居民点也缺乏科学指导,长期以来,形成了房屋空置、“一户多宅”、占用耕地等社会问题,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组织研究的《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7)总报告中指出:农村资源资产浪费严重。其中指出有居民点空闲问题,在农村人口不断减少的过程中,居民点反而增多,2000年—2011年间,每年因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而新增农村闲置住房5.94亿m2,折合市场价值约4 000亿元。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影响农村住宅建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1 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与农村住宅

表1 2015年—2018年间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数量变化表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乡村人口持续向城市流动,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趋势,如表1所示。农村家庭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常住人口不稳定,对住房的真实需求变得难以预测,同时对农村环境也产生了严峻的挑战,随着少年进城读书,青年人进城务工,农村变成了老年人的农村,大量房屋空置,乡村空心化问题严重。

1.2 农村贫困人口与农村住宅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村贫困人口仍将存在,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农村贫困的监测调查,2018年年末,全国的农村贫困人口有1 660万人。贫困人口居住质量问题较多,住房存在安全隐患、功能不全、结构不合理等,一些低收入群体对改善居住条件仍显得有心无力,部分家庭因盖房而负债的情况也并不少见。由于建房资金短缺,一些贫困人口尽量降低建房成本,降低建筑材料标准或减少住宅的一些设施设备。

1.3 宅基地政策与农村住宅

当前我国宅基地供应制度实行的是“一户一宅”,本村集体成员只要满足了“户”的条件,就能申请获得相应面积的宅基地。长期以来,宅基地的科学管理和规划没有得到重视,2018年在农村土地确权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地方宅基地超占面积、占用耕地、“一户多宅”等问题比较严重。农村建房的主要动力是年轻人结婚,乡村中的住宅由于初建时建设标准较低,空间利用方面和硬件设施不符合年轻群体对住宅的要求,改造难度又比较大,导致年轻群体弃旧建新。例如年轻人对车库、洗漱、家庭娱乐等空间的需求大,而对于占据大面积的养殖场所的需求逐渐淡化。前几年,在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下,一些村落在交通便利的地方规划了新的建房基址,许多年轻人都另辟天地建设新住宅,而旧村落里只剩下老年人或相对贫困的人留守。

1.4 城市房地产发展的刺激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松,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并使他们形成在就业地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一些地区为了鼓励农民进城买房,对进城买房的农民实行政府补贴。在当前的农村地区,多数家庭仍然是由男丁继承,除因就业、创业等各种原因在城市定居,婚嫁也成了农村青年在城市买房的巨大动力。一些农村地区,男青年娶妻艰难,在城市买房也成了促成婚姻的必要砝码。由于城市拥有更完善的医疗教育等设施,就业机会更多,加上政策的导向,加剧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2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那的保障房设计思想

亚历杭德罗·阿拉维那于1967年6月22日出生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是2016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获奖者,他和他领导的团队一直以来专注于涉及公共利益和社会影响力的项目中,他们擅长将公众或是最终用户紧密联系的参与式设计,充分发挥大众的参与性。在他众多的设计项目中,最为著名的是他为智利设计的一系列社会保障住房,即“a half house(半成品住宅)”。

“a half house”项目是位于智利伊基克市,一个具有30年历史的贫民窟,将近100户的人家安置在规定场地的一个社会保障房项目。政府给每个家庭提供7 500美金的补助,想要靠这些钱使这些长期居住在贫民区的人们居住上高质量的住宅显然是不可能的,为了解决住房规模、住房质量和资金的矛盾,阿拉维那提出了只建一半的房子,留下一半作为继续发展空间的建筑思想,将有限的资金集中建设房子的一半,集中力量将这一半的房子建筑到最好,剩下的则通过住户自己动手来建造,这样鼓励了他们自己动手、赚钱,改善居住环境,对房子进行投资,培养住户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实现他们对于住房生长发展空间的需求。阿拉维那将他的建筑重点放在那些家庭无法独立建筑完成的困难部分,这样要建造的就不是一个小房子而是半个好房子,剩下的另一半房子,则可以随着社会的发展,房子拥有者进行有柔性的建筑设计。

3 阿拉维那的保障房设计思想对农村住宅建设的启示

与“a half house”项目不同的是,我们要解决的不仅是贫困人口住房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还有住宅建设与家庭发展的分离,以及农村家庭住房需求的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包括房子的居住人数的不确定性,房子的空间格局需要随着生活方式改变而重新组合的不稳定性。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还会继续减少,越来越多的房屋会空置、荒废。在建设房屋时投入的巨大人力和财富也会随之浪费。阿拉维那2014年在TED演讲上说:“自我建造的力量、常识的力量、自然的力量,所有力量需要被转化为一种形式,而这种形式最终打造的并不是水泥、砖块或木材,而是生活本身。设计的整合力,是努力尝试,把生命的力量注入建筑的灵魂中。”他解决的是“人”的问题,而非房子,人的能力、个性、发展、理想是问题的根本。

阿拉维那的半成品房子,让家庭对自己的房子能够进行个性化的改造,较之一次成型的住宅建设,居住者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就当前农村住宅的现状来说,这种自主性可以体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转变,对房屋室内空间进行整合,在房屋的改造上有更大的便利性;也可以体现在根据家庭人员发展情况而决定房屋的建造完整程度,比如,后代在城市定居,可以在满足现有居住需求的情况下预留一定的建设工作,节约建设资金,用于家庭养老、医疗、教育、城市购房等方面;还可以体现在经济条件有限的居住者建造住宅时可以量力而行,不必去降低住宅的建设质量和设施的完整性,而是通过多次建造去完成梦想,更能激励居住者努力工作。

根据“a half house”项目的建设思路,更有利于集中精力去提高住宅的整体质量。在现有宅基地上,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搭建好整个房子的框架,建造坚固、美观、保温的好房子,才是提高居住质量的良好开端。其次,集中力量建设满足于家庭当前住房需求的房屋,并留有发展的余地,一方面减少农民住房建设负担,减少建设费用,另一方面,随着家庭人口规模的发展而在原有框架上加建,也能鼓励后代努力工作,对房子进行投资,如果未来后代在城市定居,也能减少房屋建设资源浪费;对于贫困人口来说,居住上高质量的房子,并且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进行改善,必然能够提升幸福感,也能起到和“a half house”项目一样的效果。

综合来看,阿拉维那的保障房设计思想看似是特定条件下的“权宜之计”,实际上却是家庭与住宅的关系的深层解析,是生活与承载生活的住宅的完美融合。这种创新又富于感召力的设计思想为我们示范了建筑能够怎样改变人民的生活。在住宅设计和研究中,哪里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策略,在我国地域辽阔的土地上,风俗多样、环境多变、人情千差万别,农村住宅又长期处于自发形成的状况,就是一村一户也家家不同,但无论如何,对于住宅建造的最终落脚点都在对于“人”的关注上,人的能力、个性和发展、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农村住宅的“生命力”,正如阿拉维那说的:“在任何项目中,真正的挑战都不是关于建筑的,而是关于人的。”

猜你喜欢

住宅建设贫困人口住宅
住宅建设中暖通工程问题与解决方法分析
Jaffa住宅
BIM技术在工业化住宅建设中的应用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后续期法律问题研究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