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山禹王庙会空间现状研究与展望★
2019-11-04王寅寅
肖 晴 王寅寅
(安徽科技学院建筑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0 引言
庙会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在现代社会的延伸和继承。习近平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1]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植根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五千多年积淀下来的生活经验和集体智慧,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意志,是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在中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时期,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保护和创新的背景下,庙会作为独特的文化和民俗空间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蚌埠民俗文化概况
蚌埠地处中华民族文明发源地之一的淮河流域的中心位置,历史文化悠久,民俗文化遗产丰富。蚌埠地区民俗文化不仅包括了双墩文化遗址、垓下大汶口时期古城以及“禹会诸侯”的涂山遗址等,还包括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灯、泗州戏、五河民歌;1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涂山禹王庙会、卫调花鼓、端公腔、垓下民间传说、旱船舞、涂山大禹传说、杨氏微雕等;37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600多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2]。种类繁多,内容多样,为蚌埠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因此,大力推广和发展民俗文化活动,不仅能为蚌埠经济带来极大提升,而且还能促进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 涂山禹王庙会变迁
涂山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的淮河东岸,《史记》云:“夏之兴也以涂山。”涂山,“古淮南道名山也”,“双峰峻耸,瞰淮矗立”,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大禹为治淮河水患率大军来涂山“左准绳,右规矩”,“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在涂山劈山导淮,大会诸侯,留下了很多千古佳话,大禹精神更是今天人民需要学习的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为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公元前195年,“汉高祖过涂山,命立启庙,以镇荆山,立禹庙,以镇涂山。”[3]后发展到涂山禹王庙会。
涂山禹王庙会自秦汉时期就已成型,到了唐宋时期已形成规模。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涂山淮河流域民众从数十里、百里外涌向涂山,参加民众祭祀。现如今,涂山禹王庙会作为一种传统的民俗文化更是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每年定期举办盛会,统筹安排场地空间,合理分配商业摊位,设置物资交易区、餐饮娱乐区、非遗展览区、花鼓灯演绎区等,还融入民俗表演。随着政府的参与,庙会逐渐形成了集民间艺术、宗教信仰、物资交流、文化娱乐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2019年涂山禹王庙会活动更是增加了民祭大禹典礼,丰富了祭祀活动内容。
3 场地现状评价及建议
笔者在2018年和2019年涂山禹王庙会期间,多次前往调查,通过观察、拍照、记录、实测以及访谈等方式记录庙会空间现状。
3.1 场地功能分区
涂山禹王庙会是围绕涂山风景区进行的,其功能分区基本按照风景区内的道路划分,其中占地最大的应数物资交流区了,从蚌埠禾全农庄西侧开始沿东海大道往西挤满了沿路摆摊的小商贩,一直到涂山风景区入口东侧都属于自由摆摊设点区,没有统一的摊位设置要求。从涂山风景区入口处开始一直沿路往山上走,都属于政府统一管制区域,所有摊位基本按照统一要求进行摆摊设点,摊位设置合理,风格统一,有较好的形象展示效果。花鼓灯演绎区位于东海大道南侧,旁边设置临时停车场,与入口广场区相对,入口广场南侧为儿童娱乐区,北侧设置了一块独特的餐饮区——美食街,各种小吃应有尽有。沿山路两侧摆设摊位,包括农产品、手工艺品(草编、捏面人等)、儿童玩具等小商品摊位;套圈、砸球、写数字等带有娱乐性的摊位;还有零食、饮料、小吃摊等食品摊位。停车场位于半山腰处一片空地,车辆不多;山顶的禹王庙建筑群是祭祀游览区,主要供香客进行烧香、许愿、祭拜等活动,庙会期间为缓解祭祀区域的人流量,减轻建筑内部空间的压力,防止人多拥挤造成文物损坏在禹王庙入口处设置购票点,需购票入内。建议可以结合景区内部功能对庙会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如演绎区可以搭设专门的舞台,或者结合景区内建筑进行,从而能展示区域文化,以及对政府庙会的重视程度,平时可作为景区内建筑景观使用。综合餐饮、交易等摊位进行合理布局,政府调控摊位数量和种类,从事同一性质的摊位建议可适当控制。
3.2 场地交通分析
道路系统完善,从入口至中部停车场段道路宽敞、平缓,为两车道环山路,可供汽车通行;停车场至禹王庙范围道路较窄,相对比较陡峭,不平整,部分地段会有落石。从蚌埠禾全农庄西侧开始到涂山风景区入口东侧这段区域是沿东海大道北侧非机动车道自由摆摊处,由于赶会者较多,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再加上来往自行车、电动车、电动三轮车等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拥堵,不少民众为了出入方便,选择从隔离带进出,对城市道路隔离带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见图1)。建议对城市主干道两侧随意停放的车辆进行管控,不在庙会区域的摊点进行取缔,减少对城市环境和道路交通影响;对碎石路面进行修筑,避免庙会期间人多拥挤造成意外。
3.3 场地基础设施现状
基础设施一般是为保证居民正常生产生活而提供了便利的公共服务系统,是城市景区基础设施健康运营,有利于激发投资动力和区域活力[4]。在公共活动区域内,公共设施是否齐全,决定了该区域范围的服务质量。庙会期间,政府设置了多处临时公共卫生间,解决了找厕所难的问题。景区增加了垃圾处置点、垃圾桶、垃圾袋和蛇皮袋等,但垃圾仍随处可见,环境令人堪忧。由于庙会期间人数剧增,致使休息空间不足,休息坐凳缺乏,景观亭等更是缺失,致使赶会者随处就坐(见图2)。建议政府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在庙会期间,即使在节假日,为游客提供方便、有特色的休息环境,也可增强地域文化宣传。
4 研究展望
传统庙会折射了一定时期的地域文化内涵,反映了人们的信仰崇拜以及生活习俗,是现代人接触和了解传统最直接的方式。“重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和内容[5],对传统庙会的传承要结合地域文化及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不能盲目继承。
蚌埠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结合城市特色和区域文化,将传统文化艺术进行再创造,并结合现代创作手法,进行有标志性、有代表性、有地域性的景观设计和规划,利用动态的环境设施,通过物质手段、视听手法等使民众在游览期间感受涂山文化及大禹文化。用创新的形式,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和流落在民间的民俗“活起来”,真正为民所用,成为现代人的精神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