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性化的江西省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及评价*
2019-11-04罗明丽
王 慧,罗明丽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跨境电商与物流学院,南昌 330100)
0 引言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3]。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促进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使乡村旅游的形式越发多样化,在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更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体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和经济效益[4-5]。乡村旅游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被国家所重视,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化,其与农业和文化遗产的完美结合带动了美丽乡村建设[6-7]。在城乡一体化不断推进的今天,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8-9]。因此,把握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开发具有个性化的乡村旅游形式,对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乡村旅游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从最初的小众规模发展到现在的大众参与,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是,乡村旅游同质化现象越发突出,各地争相效仿,缺乏特色,个性化的乡村旅游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个性化是指依托本地区特独特或特有资源的乡村旅游开发,包括岩溶洞穴、宗教文化和红色教育等[10]。何小芊等[11]对江西省岩溶洞穴旅游资源地理分布及其开发进行研究指出岩溶洞穴是一类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溶洞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对区域旅游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在分析江西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其开发模式及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境内具有旅游观赏价值的岩溶洞穴有31处,在地理分布上具有范围广泛、局部集中、多分布在山地与丘陵地区的特点;提出加大对溶洞旅游的宣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是旅游开发的关键。郭泉恩等[12]以江西省宗教旅游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宗教旅游资源分布集中,呈点状聚集。地势平坦地区宗教旅游资源较丰富且沿水系分布明显,低平地区和水网密集处数量较多。交通便捷地区宗教旅游资源数量较多,场所沿交通干线尤其是国道分布明显。目前,对乡村旅游空间的研究多集中在休闲旅游地的研究,文章以江西省乡村红色旅游区为研究对象,结合江西省的实际情况进行空间分布研究,并对个性化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以期对江西省个性化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使其更具特色。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江西省简称赣,别称赣鄱大地,地处中国东南部,西接湖南,北连湖北和安徽,东望浙江与福建,境内三面环山,庐山镇守北大门,北部平原坦荡,中部丘陵,盆地相间。江西省面积16.69万km2,总人口450 0余万,下辖11个地级市,100个县级行政区,省会为南昌市。江西省气候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6~19℃。境内数千条河流纵横交错,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系,其中大部分汇入鄱阳湖,与长江相连。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天然的水库,作为长江的肺叶为枯水期的长江提供水量补给,并对航运和灌溉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江西是古代书院的起源地,有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形成了赣文化和庐陵文化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江西省是中国近代革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这里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包括赣南和闽西21县,临时政府设在瑞金,因此,瑞金有红色之都之称。
江西省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有南昌、赣南和瑞金等著名的红色旅游区。井冈山更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对中国近代革命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革命的星星之火从南昌形成燎原之势。红色文化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具有鲜明的特征,在同质化严重的乡村旅游发展中具有鲜明的个性。该文以江西省乡村红色旅游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并对其资源进行评价,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考路径,建立具有个性化的乡村旅游体系。
1.2 数据来源
该文研究数据源自:(1)江西省人民政府官网——江西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江西省统计年鉴(2015),(3)江西省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4)江西省红色旅游区的选择来自江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包括红色旅游文保单位和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分别为76和43个,共119个。
2 研究方法
运用GIS10.2操作工具将研究样本以点状要素在江西省地图上进行标注,运用最临近点指数对其空间分布类型进行判别,并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和不平衡指数法对其分布均衡程度进行考量。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西省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评价。
2.1 最临近点指数
采用最邻近点指数法对江西省红色旅游点空间分布情况进行计算。最邻近点指数表示点状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表示点状事物的相互邻近程度的地理指标[17]。一般有均匀型、随机型、集聚型,最临近距离依次递减。若最临近点指数R=1时或R>1时,点状要素分布分别为随机型和趋于均匀分布;当R<1时,趋于集聚分布;R=0则表示完全集中。
(1)
式(1)中,R为最临近点指数,r1为实际最邻近距离;rE为临近最邻近距离;D为点密度。用ArcGIS10.2软件进行计算,得出r1=0.15;rE=0.28;D=0.54<1。
2.2 地理集中指数
地理集中指数是反应某事物分布均衡程度的重要地理分布指标,利用该指标对江西省红色旅游区分布进行研究,可反应乡村红色旅游点的集聚情况。公式为:
(2)
式(2)中,G表示红色旅游点的地理集中指数;k为地区总数,共11个,Xi为第i个区域红色旅游点的分布数量;T为红色旅游点总数,共119个。G值越大,表示红色旅游点的空间分布越集中。
2.3 分布均衡度
采用不平衡指数法对江西省红色旅游点空间分布均衡度进行计算。不平衡指数主要用来表示研究对象在不同区域内的分布均衡程度,用D表示。其取值介于0~1之间,若D=0,则研究对象在不同区域内平均分布;若D=1,则研究对象都集中分布在一个区域内。计算公式为:
(3)
式(3)中,Yi为各区域内某一研究对象在总区域内所占比重从大到小排序后第i位的累计百分比;n为地级市个数。由表1可知,n=11,计算可得D=0.623 7,表明江西省红色旅游点空间分布不均衡。
表1 江西省红色旅游点分布
表2 江西省红色旅游资源评价体系
2.4 构建江西省红色旅游资源评价体系
乡村旅游应避免同质化现象的发生,因此对个性化的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尤为重要。通过对江西省乡村红色旅游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江西省红色旅游开发现状,构建江西省红色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的选取过程中,充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13-15],秉承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充分考虑到乡村旅游的资源要素价值、开发条件和社会效应。其中,旅游资源要素价值是乡村旅游开发的必要条件,而基建等开发条件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客观影响因素,社会效应是目的,以此组成评价准则层,再从江西省乡村旅游实际出发构建评价指标层,共分14个具体指标,构建梯级评价体系(表2),基本包含现阶段江西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中的问题。
2.5 构造判断矩阵
通过问卷形式单独向50位专家进行咨询,得出准则层和指标层各因素间的重要程度参数,构造最终判断矩阵(表3)。
表3 判断矩阵
2.6 计算判断矩阵因子权重
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各因子的权重分配。计算过程如下:
①A的元素按列进行归一化处理,即求:
(4)
式(4)中,aij为数据原始值,n为指标个数。
②处理后的判断矩阵按行进行求和:
(5)
式(5)中,Aij为归一化数据,n为指标个数。
③向量做归一化处理:
(6)
式(6)中,Wij为第j项指标归一化数值,n为指标个数。
图1 江西省红色旅游区空间分布
3 结果与分析
3.1 江西省红色旅游点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119个红色旅游点的空间分布数据,利用GIS10.2将红色旅游区以点状要素在江西省地图上进行标注,通过地理配准与可视化表达得出红色旅游区在江西省的整体分布情况(图1),根据平均最临近计算公式(1)得出江西省红色旅游区最临近指数R=0.681 5,由此可以看出其分布类型为集聚型。由表1可知江西省地级市总数为n=11,红色旅游区的数量T=119。通过公式(2)计算得出地理集中指数G=36.95,若红色旅游区均匀分布于各地市,用G1表示,则G1=5.724。因为实际地理集中指数G大于G1,说明江西省的红色旅游区在地市的分布较为集中,分布不均衡。
3.2 评价因子权重与排序
通过计算得出江西省红色旅游评价各指标权重,将结果进行排序,结果如表4所示。在评价准则层中,旅游资源要素价值权重最大,为0.647 9,其次为社会效应,权重为0.229 9,开发条件权重最低,为0.122 2;在指标层中,权重排名前三的依次为资源完整性、教育性和组织管理,权重值均大于0.100 0,其余均小于0.100 0,排名靠后的有知名度和文化研究价值,从权重分布来看,排名4~10为的权重占比较为均衡。
3.3 评价结果
通过对富有个性化特征的江西省乡村红色旅游资源评价指标最终权重排名进行分析,并结合红色旅游区的分类与空间分布情况发现,江西省红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种类较多,在乡村旅游同质化越来越突出的形势下,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且整体资源禀赋较强,具有极强的开发价值。从权重排名来看,旅游资源要素价值权重0.647 9,是综合评价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说明资源本的价值对开发价值和社会效应起决定作用,江西省的红色旅游资源保存较完整,有井冈山、瑞金和南昌等红色资源较为集中和知名度较高的地方;江西省红色旅游资源虽丰富,但分级明显,权重仅0.018 0,仅有少数具有高知名度,应以点带面挖掘其内在价值。教育性权重较高,说明江西省红色旅游资源具有良好的可参与性,对学生了解历史具有积极作用。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江西省发展个性化的红色乡村旅游应从整体出发,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众多的乡村旅游竞争中突出重围。
表4 评价因子权重与排序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通过对江西省乡村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和乡村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得出:(1)江西省乡村红色旅游区数量较多,但整体呈集聚型分布特点,分布不均衡;(2)江西省旅游资源要素价值权重最高,且整体资源禀赋较强,社会带动效应明显,具有极强的开发价值。
4.2 讨论
乡村旅游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各省市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多以经济效益为参考点,而忽视了该地区优势乡村旅游资源,缺乏长远发展目标。因此,具有个性化的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个性化要结合本地区优秀的乡村旅游资源条件,发展具有鲜明个性的旅游形式。江西省拥有优秀的革命历史,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苏维埃红色政权,在中国历史留下了光辉的篇章。江西省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集聚,多集中在南昌、井冈山和赣州,其他地区分布较少,发挥优势资源带动作用,可以提高周边乡村旅游的发展。个性化的乡村旅游不单单是与众不同,更应具有内在价值,在社会效应方面体现出应有的教育性和产业带动作用。
江西省的个性化乡村旅游相对于整体的乡村旅游产业来说具有鲜明的个性,但其周边的湖南省同样是具有革命历史的传统省份,具有优秀的红色旅游资源。基于个性化的乡村旅游发展应避免同质化竞争,因此,在尊重历史,挖掘资源的基础上,结合该省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体现出应有的文化价值。具有个性化的乡村红色旅游与其他乡村旅游形式在社会效应方面具有相同的本质,制定合适的旅游路线和适应时代的乡村旅游主题是发挥旅游资源价值和提高乡村旅游效应关键。个性化的红色旅游结合其他形式的乡村旅游的相互发展,对整体的乡村旅游产业在教育性、休闲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作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