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老年大学融入社区 居家养老服务的几点思考
2019-11-04营立成谈小燕
营立成 谈小燕
老年大学是立足老年人终身教育与发展,实现老年人“求知、求乐、求健、求为”意愿的学校。在新时代将老年大学融入社区、融入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之中,既是全面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需求、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优化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的必由之路。
在发达国家,老年大学已经成为老年教育与人们终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中国的老年大学诞生于1983年,最早的老年大学是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大学,中国老年大学建设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丰富离退休人员的日常生活,主要面向离退休干部、军官和老知识分子。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后,“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得到明确,老年大学逐渐面向全社会。2016年出台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进一步对老年教育与老年大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等作了明确。目前有700多万老年人在老年大学学习,随着我国社会卫生事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已经稳步进入老龄化社会。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国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49亿,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7亿万,占总人口的11.9%。老龄人口的迅猛增加、老龄需求的日益复杂、老龄化与社会结构的复杂互动等方面共同构成了当下中国老龄化的新形势,原本以政府投资为主、空间位置相对集中的老年大学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将老年大学(学校)融入社区之中,融入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之中成为必然选择。但从目前的制度设计与实践状况来看,除了社区学院、社区学校等发挥了一定程度的老年教育功能外,已经建立的社区老年教育体系多具有临时性、零散性,教育效果也不够好。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机制。
一是要用好内、外两个资源。首先,要用好社区的内部资源,这些资源既包括社区学校、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体育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社区科普学校等设备、教员,在涉及一些相对专业的课程时,还要利用好驻区高等院校等机构的力量。通过薪酬与志愿服务积分相结合的方式,逐渐吸引一批相对稳定、时间充裕的志愿教学人员,形成教学力量基石。其次,要用好社区外部资源,特别是要与市、区(县)、街道级的老年大学形成稳固联系,也可以采用在特定地区建设主干老年大学,在社区设置分校的形式来共享资源。老年人的教育工作具有某些独特性,因此,教学人员一方面要学习老年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学习掌握与老年人沟通交流的技巧,更加耐心细致,贴近老年人实际。
二是要根据社区老人独特需求做实特色。要真正发挥好社区老年大学的服务性作用,就必须充分了解老年群体的需求,形成对他们有吸引力的方案。首先,可以由社区党委、居委会会同老年大学协会组织老年人教育服务需求的专项调研,调研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群体的内部差异,进行合理抽样,特别是对经济条件不佳但有受教育意愿的老年人的需求要作重点调研分析。其次,要实现老年人教育服务的细分化、专业化,针对调查结果适时强化一些特殊专业的教育项目,特别是在特殊的文化知识、生活技能等方面要予以充分保障,不能简单地“看菜吃饭”,根据已有的师资团队开设课程,而是要根据学员需求来优化配置师资团队。再次,要对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群体(例如老年残疾人群体)有享受老年大学服务的权利,在操作上,可以遵循其个人意愿,采用灵活的教育方式,实现此类老年人的教育、护理和保障整合化。最后,要深入老年群体中,增加老年大学的宣传力度,让广大老年人群体认识老年大学、了解老年大学,对老年大学产生兴趣,真正使老年人大学的服务项目成为一般老年人提升自我修养,丰富业余生活的精神食粮。
三是要形成稳定的经费支持机制,形成多元共担格局。要解决社区老年大学的办学经费问题,光靠一方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形成共建共治的多元共担格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是政府部门的经费投入,在老年大学项目启动阶段可以采用专项经费投入形式,形成社区老年教育专项基金,专门用于老年学校的初期建设,在社区老年学校逐渐进入稳定运营阶段并实现收支相抵后,专项基金便不再增资,避免过度依赖财政支持。其次是争取社会资本支持。一方面,对于有兴趣、有能力直接兴办社区老年教育机构的社会企业、社会组织,应予以政策保障、配套支持和有效监管,同时要避免过度干预,最大限度激活社会与市场的活力。另一方面,对于在社区老年大学建设中进行服务或产品(特别是课程类产品)供给、投资或参与的市场主体,应予以充分保障,并在充分保障学员权益基础上促使其获得正当收益。再次是上级老年大学支持,主要包括设备、师资等,也包括一定的经费支持。最后靠学员自身的广泛支持,可以推动学院成立互助基金会,当他们需要特定课程而学校无力提供时,可由基金会出资、校方出面联系,提升教学质量。
四是要理顺管理机制,加强关系协调。在社区中,老年人大学与其他养老服务体系整合、重组,涉及关系复杂。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要明确社区老年大学的责任管理体制,可通过上级老年大学指导、街道支持、社区负责的方式展开,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调整。在明确了管理体制后,要制定明确规章制度,规范好办学行为。其次是理顺社区老年大学与上级老年大学的关系。其基本思路是:老年大学总校应享有充分的自治权,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下自主规划自我发展方向,但要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设在社区、养老机构的分校则要严格按照总校要求,避免各行其是。三是社区老年大学内部的管理要实现专业化、科学化,引入专家、学者、老年同辈群体治校等思路,同时应该为老年学员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提供路径。四是协调老年大学管理和居家养老服务部门管理之间的关系,构建新型养老服务管理体系。老年大学的运作管理仅仅是整个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在完善老年大学管理中要有大局观,要避免在管理中人为割裂不同养老服务部门之间的互动纽带,强化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将老年大学融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之中便是这一要求的生动实践。只有跟随养老服务发展的总体形势,在建设理念、受众面向、课程设置、运作管理和力量支持等多个方面着手,才能全面把握老年大学发展的思路,建立真正有益于老年人养老服务和纵深发展的社区老年大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