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8年我院骨儿科门诊口服中成药用药情况分析
2019-11-04刘晓梦房德敏
刘晓梦,房德敏
(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 300202)
中成药的特殊性在于其成方原理基于中医基础理论,而制剂形式又与西药类似,无法随着病程变化微量调控,加减药味用量。中成药对儿童骨病治疗具有特殊而不可取代的效果,对于骨骼以及脏腑等尚未发育健全的儿童[1],部分骨伤科中成药的药性过于骏猛,用量以及疗程都需斟酌。骨科中成药含毒性成分的,如治伤胶囊中的生关白附、天南星等,药理研究表明[2],其具有显著抗炎镇痛效果,但也不能忽略其毒性之大,在临床应用中治伤胶囊有引起成人患者过敏性皮疹的报道[3],而服用生白附、生天南星所致的不良反应更是时常发生[4]。为促进中成药更好地服务于临床,现对本院2015—2018年度骨儿科口服中成药使用情况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统计本院卫宁健康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系统)中2015年1月—2018 年12月骨儿科口服中成药使用记录,包括药品名称、规格、使用数量、剂型、用法用量、用药金额(以零售价计)等。
1.2方法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成人DDD,DDD值是指治疗目的成人平均药品日剂量。考虑到各地区用药情况差异以及个体差异,本文中DDD值以《中国药典》一部(2015版)附录中规定日剂量为首要依据,如该品种《中国药典》未收载,则按照说明书的用法用量计算其DDD值。DDDs=药品年消耗量/DDD值,反映药物使用结构和动态变化,DDDs 值越大,说明该药的使用频度越高。DDC=药品年销售金额/DDDs值,该值体现了使用该药品的患者每天消耗的药费。医药物B/A指数=销售金额排序/DDDs排序,该指数反映了用药金额与用药人数的同步性情况。
2 结果
2.12015—2018年骨儿科口服中成药销售金额占比及增长率 本院骨儿科门诊中成药销售金额占本科门诊药品销售金额的65%~68%,其中口服中成药平均占总体中成药销售金额32%,2016年出现小幅下降,2017年又呈回升上涨趋势,见表1。
表1 2015—2018年骨儿科口服中成药销售金额占比及增长率
2.22015—2018年骨儿科口服中成药DDD和DDDs汇总 由于骨伤中药药性峻猛,4岁及其以下儿童不予开具口服类;4~10岁口服用量为成人指导用量的三分之一;10岁以上儿童口服用量为成人指导用量的三分之二。本文仅统计汇总成人日用药量,本院2015—2018年度骨儿科口服中成药DDD值见表2。2015—2018年度骨儿科口服中成药用药频度波动较大,其中骨康胶囊持续4年稳居前二;治伤胶囊和通迪胶囊较2015年用量骤然下降,反之,苏氏接骨胶囊(医院制剂)和舒筋定痛胶囊(医院制剂)的用量自2016年起则上升至平稳;新癀片用药频度较高且稳定,见表3。
表2 骨儿科口服中成药DDD汇总
表3 2015—2018口服中成药DDDs及其排序汇总
2.32015—2018年骨儿科口服中成药DDC以及医药物B/A指数 本院骨儿科口服剂型品种稳定,日用药金额(DDC)基本低于10元,大于10元的品种仅占33.3%,见表4。本院2015—2018年度骨儿科口服中成药各品种B/A指数基本趋近于1,见表5。
表4 口服药DDC汇总比对
表5 2015—2018口服中成药B/A指数汇总比对
3 讨论
3.12015—2018年骨儿科口服中成药占该科中成药总销售金额比例以及增长率 骨伤科口服中成药虽然疗效确切,但口感较差,服用量大,不利于治疗的延续性,且副作用显著,不适合儿童患者这个特殊群体。《备急千金方》[5]中提到,通过皮肤给药缓缓吸收,即可发挥药效,又可防止毒性作用。相较之下,外用制剂以及口服药外用,用药方法简单,而且在安全有效的基础上也能达到预期效果。本院在给药途径的选取上合理性较高。
3.22015—2018年骨儿科口服中成药DDD和DDDs 骨康胶囊用药频度相对高且趋势平稳,是由于其治法属补益法,骨康胶囊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补骨脂、续断、三七,都是补肝肾、强筋骨的要药,功在滋补肝肾,强筋壮骨,通络止痛,临床常用于骨折、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属肝肾不足、经络瘀阻的患者,与生长发育旺盛的儿童骨伤患者更相宜。对于补益剂,也有部分专家认为小儿肾常不足,肝常有余[6],补益剂应用不慎,容易导致儿童天癸早至,也就是西医所说的性早熟[7]。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辨清证再论其治,对有实邪的患儿也应慎用。
由于通迪胶囊和治伤胶囊含有毒性成分,存在一定的用药安全隐患,因此,在2015年终处方分析后,药学部向临床医师提出合理建议干预。2016—2018年此两种品种使用均得到有效的控制。而舒筋定痛胶囊和苏氏接骨胶囊取代该空白项目需求,使用量上升。
新癀片用药频度相对较高,然而其说明书中明确注有“14岁以下小儿一般不宜应用此药,如必须应用,应减量且密切观察,以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的儿童用药提示语。该药亦可碾碎外敷,不排除合理外用导致用药频度较高的可能性。
3.32015—2018年骨儿科口服中成药DDC以及医药物B/A指数 随着我国医改的不断深化,药品零差率以及两票制等政策的全面落地,短短4年时间,本院骨儿科中成药品种DDC与2015年DDC相较,平均同比下降25.98%,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成本,符合临床用药经济性原则。
本院2015—2018年骨儿科口服中成药基本同步性良好,价格与患者接受度一致;个别品种如2017年度的通迪胶囊,其B/A指数高于1,说明该药品在同类药品中价格相对低廉但使用频度较高,社会效益好于经济效益;又如2016年度的苏氏接骨胶囊等,其B/A指数低于1,则说明该药品价高且患者接受程度低。
4 小结
本院骨儿科口服中成药结构稳定合理,但缺乏儿童专用药,皆为成人儿童兼用药,且所包含品种中仅有新癀片有儿童用药提示语,其他品种均无。
对于儿童患者这一庞大的具有特殊生理特点的用药群体,我国缺乏大量的儿童专用药品种、儿童用药标准和儿童临床试验数据,甚至是对儿童用药安全的关注。因此,在中成药发展迅速的今天,要再次强调,儿童用药安全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