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儿趣味田径对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理论与实践

2019-11-04王铭演蒋丽萍孙钧瑞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北京10007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20期
关键词:田径趣味身体素质

□ 王铭演 蒋丽萍 孙钧瑞(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 北京 100074)

1、前言

1.1、我国小学生身体素质状况

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生力军,他们的身体健康情况受到了社会最广泛的关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们日常的膳食营养摄入更加丰富,表现在身高、体重方面的形态指标获得了相应的发展,然而形态指标提高的同时,近二十年来学生的运动素质水平总体却呈下降趋势。2014年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青少年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学生的速度、力量、爆发力、耐力、肺活量等素质指标虽相较于2010年下降速度有所减缓,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虽然出现止跌,但形式仍不容乐观。

1.2、传统田径教学与少儿趣味田径

田径课程在中小学中被广泛开展,顾大成、钟宇在《我国小学田径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一文中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597名教师和915名小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其中83.92%的体育教师安排田径教学的课时数占体育课总课时的20%以上,田径课成为小学生体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学生问卷中,顾大成列举了足球、篮球、游泳、轮滑、武术等15个体育项目,每名学生选择3项最喜爱的体育项目,其中田径受欢迎程度只排名第8位。传统的田径教学中,小学生多使用标准器械,由于标准田径器对小学生而言练习难度较高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受到一定阻碍,不利于田径运动的推广。对此,2003年国际田联针对7-13岁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设计研发了一套具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田径活动形式——少儿趣味田径。少儿趣味田径的器械以安全塑料和泡沫为主,样式新颖造型独特,教学手段简单易学,具有极高的娱乐性和趣味性,配合以团队竞赛的组织形式,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及需要,使学生在快乐体育中既学习了基本的田径技能,又全面提高了身体素质。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社会各方面进行了诸多努力,2014年北京市教委积极开展了“高参小”特色项目,将少儿趣味田径课引入到小学体育课中,通过利用高校教师资源推动小学特色体育项目的发展,为小学体育的建设和发展服务。少儿趣味田径课堂内容丰富多样,每个项目中都融入了各种各样的身体活动和基本运动能力的练习,对发展小学生的全面身体素质具有积极影响。少儿趣味田径项目以北京回龙观中心小学等5所学校为试点,由北京体育大学实习教师定期授课,对5所学校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跟踪调查。

2、少儿趣味田径的益处

推广少儿趣味田径的教学方式,在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下,使学生获得了更多体育方面的知识、技能,并对心理品质等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1、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培养兴趣爱好

少儿趣味田径通过结合多种走、跑、跳、投练习方式为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形态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王贺、焦现伟、程真真等分别在《趣味田径运动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将趣味田径引入初中体育课的实验研究及分析》、《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对少儿体质的影响》中通过数理统计法得出相似结论:少儿趣味田径与传统田径教学均对小学生形态指标和身体素质指标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二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采用少儿趣味田径的方式在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明显优于中小学传统田径教材,且采用少儿趣味田径授课的方式使得学生肥胖率明显下降。针对小学生对少儿趣味田径的学习兴趣,孙南、钟宇在《同田径教学内容对学生情境兴趣激发的实验研究》一文中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少儿趣味田径在总体情境兴趣、新颖性、挑战性、探索意图、即刻愉悦感和注意力各维度上均高于传统田径教学,对于不同年龄的小学生情境兴趣的激发均有积极的作用,适合在我国小学体育活动中广泛应用,并建议将少儿趣味田径引入小学校园,使其成为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此外,研究者还通过跟踪调查检验了少儿趣味田径对小学生全面身体素质产生的长期影响,指出相较于传统田径教学,少儿趣味田径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不明显,但少儿趣味田径对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明显优于中小学传统田径教材,学生兴趣更强,参与积极性更高。

图1少儿标枪

2.2、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

少儿趣味田径作为少年儿童的田径启蒙,通过简单易学、多种多样的走、跑、跳跃、投掷练习及丰富多彩的组织形式、安全新颖的器械可以强烈地吸引少年儿童,使他们乐在其中、寓练于乐,在兴趣爱好之中学习田径运动的基本技术动作。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诱导教学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首要任务,但在教师教学组织过程中学生将受到潜移默化影响,学习、掌握田径的基本技术动作,为未来的田径专项化学习、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

2.3、情感态度与心理品质

少儿趣味田径对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主要体现在练习过程中强度较小、难度适中,每名学生都能顺利完成练习,避免了对练习产生排斥和畏惧心理,有利于每一名学生获得良好的身体自尊;此外,由于练习过程中多以团队竞赛方式完成,每支队伍能力水平平均,都有获胜可能,有利于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建立和获得成功体验。体育传授给学生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规则意识,这要求学生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参与练习和竞赛之中,每次练习需要安排学生充当裁判负责计分,学生必然希望自己所在的队伍获胜,但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可避免学生产生偏袒心理,这对学生严谨、公正的态度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有利于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

良好的教学效果与课堂组织的科学性密不可分,在少儿趣味田径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以下几种组织方式,科学指导学生进行少儿趣味田径的学习。

3、教学与组织方式

3.1、诱导式教学

相较于以教授动作技能为首要目标的传统田径教学,少儿趣味田径并不急于使学生掌握动作技能,而是更加强调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诱导的方式取代了“老师前面教学生跟着做”的传统教学模式,循序渐进,使学生热爱田径,被教师的课堂教学所吸引,自觉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而且教学方式的不同也造成了评价方法的不同,传统田径教学更加强调技术动作的准确性或练习过后所获得的量化成绩,而少儿趣味田径更加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

3.2、循序渐进提高练习难度

少儿趣味田径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做了细致的划分,国际田联将少儿趣味田径项目依据年龄的不同分为7-8岁,9-10岁,11-12岁3个组别,从低年龄到高年龄,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心理发育,逐渐增加练习难度和练习中包含的田径元素,教学器材也逐渐由软质的泡沫变为硬质塑料,更加接近于成人使用的标准器材。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的田径技能循序渐进地习得与提高,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增加新的练习项目,既保证了学生获得源源不断的新异刺激,又循序渐进地增加了练习难度,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稳步提高。

3.3、团队竞赛的组织形式

少儿趣味田径的教学采用男女混合、分组对抗的竞赛形式,不论是接力项目,还是如跳绳、十字跳等个人独立完成的项目,都是以计算全体队员完成比赛的用时,或是将全队每名队员的个人成绩叠加,作为全队的最终成绩。采用竞赛的组织形式有两个原因,一是课堂上小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难以集中,通过团队竞赛的方式可以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二是这样的组织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练习强度,将运动水平较好和稍差的学生搭配,保证各个队伍水平的均衡,从而尽可能使大多数学生体会到胜利的喜悦,感受竞赛过程中为获得团队的胜利奋勇拼搏,成员之间相互加油鼓劲的热烈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相互鼓励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失败的沮丧,相互鼓励依靠,促进学生课上与课下的情感交流,和谐相处,获得适宜的社交技能。

图2立定跳远接力竞赛

3.4、课程的易开展性

少儿趣味田径的课程更易开展。由于教学器材以软式塑料和泡沫为主要材质,且样式新颖造型独特,能够对学生的视觉和感官充分刺激,既避免教学过程中教学事故的发生,又可吸引学生注意力。少儿趣味田径不受场地制约,场地布置容易,操场、公园、广场等均可作为游戏的场地,器械携带、组装方便,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组织安排容易,极大减小了教师的负担。在安排少儿趣味田径练习项目时,教师无需拘泥于既有的练习手段,可以自行创造或将练习方式组合,亦可就地取材,沙包、旧轮胎、麻袋等均可作为辅助学生练习的工具。除借助器材的练习外,教师还可以选择多种徒手练习,如推墙俯卧撑、小强度的跳跃练习、沿地面跑道线的快速脚步练习等,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方法与手段。

图3 F1方程式

4、结语

少儿趣味田径在全面发展小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其对田径兴趣爱好方面已得到了广泛认可,这离不开每一名体育工作者的努力,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少儿趣味田径虽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和宣传,但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新兴项目,其教材内容仍然不够系统、完善,练习手段有待开发,这不仅需要国际田联的努力,更需要每一名基层教师开放思维,共同努力完善、开发新的练习方法。

猜你喜欢

田径趣味身体素质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锻炼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