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9-11-02刘书凤
刘书凤
摘要:近年来随着小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逐步将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科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并将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到教学任务的日程上来。除此之外,还提倡引导学生带着创意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批判,在提高阅读质量的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策略
传统意义上的阅读可能对朗读和阅读这两个概念有点混淆,单纯的认为将文本上的内容做到熟练的朗读就等同于阅读。其实本质上来讲,两者的关系并非是等价关系,而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这也就说明要想实现阅读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就必须要对其定义和概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
1 阅读概述
实际上阅读是一种人们的日常活动,主要是以语言和文字为媒介,加强对于生活和世界的认知,同时在阅读这一活动中,阅读者的思维和审美也会得到提高。当然阅读材料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可以是纯文字、图片,也可以是人们认知的符号和公式等。良好的阅读是促进人们思维进步的重要举措,因此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措施
2.1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以往的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在组织学生开始阅读之前,基本上都会先将文章的作者、写作背景以及文章的中心内容剖析完毕,才会让学生开始阅读,但是一节课也就只有40分钟的时间。基本上教师们讲解部分结束了,也不会剩下太多的时间,根本不够学生自主将文章看完,所以最后的结局无一例外的都是由阅读课转变成为了课堂实时授课,尽管设立了阅读课,但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点用也没有。所以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小学语文教师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阅读空间,不要给他们施加太多的压力,当然也尽量不要让他们带着任务去阅读,可以有,但不建议过多,因为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打消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最后带来的结果就是不仅阅读任务没有完成,而且书也没有读进去,很明显的本末倒置。只有教师对其进行适当且有意识的引导才会使阅读成为一种个人化的行为,引领学生在阅读他人文章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知,最终内化成为属于自己的东西。
2.2 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要意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从大的教育框架上来讲,教育本身并非是单纯的将书本上的知识直接原封不动的传授给学生,毕竟知识是无穷的,是永远都学不完的。所以要想保证学生即使在脱离教师引导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做到有效阅读和有效学习,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教会他们阅读的通用技巧和方法,这比讲解几百篇阅读理解要好得多。其实,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存在一定的方法和诀窍的,它的形式可以千变万化,但是本质是不变的,而技巧和方法就是突破这层防线的钥匙。对于阅读来讲,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分别是:初读、细读、深度和熟读。当然也可以搭配反复阅读、精读和背诵,在阅读文章一遍之后,不要忙于开启下一篇的阅读,可以抽出2 3分钟的时间,进行以下阅读复盘,主要是在心里为自己这样几个问题:①整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内容;②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主要是想表达怎样的中心思想;③你觉得全文中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可以是寫作手法,也可以是故事情节。当然如果你觉得写的一般的话,又有怎样的改进意见。学生可能一开始总会忘记或者不太适应复盘这个环节,但是无论什么习惯的养成都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习惯。千万不要小看这短短几分钟的阅读复盘,往往最终会决定阅读的有效性。还有一个切实可用的提高阅读质量的小技巧,那就是做阅读笔记,当然这并不做硬性要求,不过一旦养成做阅读笔记的习惯之后,对之后的写作也是很有帮助的。
2.3 对学生采取适当且有效的提问
虽然有不少同学非常反感阅读过程中的提问环节,但是长期的教学实践足以证明,适当的提问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就比如在学习《夸父追日》这一篇神话类型的课文时,当然要想发挥提问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要求,分别是:抓住《夸父追日》整篇文章的中心内容进行提问,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抓住《夸父追日》整篇文章的中心句进行提问,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的让学生回顾其所阅读过的内容,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所以说阅读教学中的适当提问也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提问的教学方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3 结语
总之,除了上面描述的几种方法以外,教师在日常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尝试和革新,最终制定出一套即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够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水平的优质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敏.浅议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学习 (上),2012(01):181.
[2]许兴芳.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N].学知报,2011 0613(B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