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文化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2019-11-02曾咏梅
曾咏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湖南省拥有数量丰富、价值独特的文化资源。省内具有世界级影响的文化资源有6项,具有国家级影响的文化资源400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18个。按照国家文化产业120个行业小类的分类标准,湖南拥有118类。[1]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处于全国第二方阵的湖南省,在文化产业发展上确是可圈可点。结构变迁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2]而文化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影响了湖南省文化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基于此,本文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在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文化产业结构特征进行剖析;(2)探讨湖南省文化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从而提升湖南省文化资源的配置效率,培育出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期实现文化强省战略目标。
文化产业最初是由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在《启蒙辩证法》提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做了如下定义: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3]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研究过程中,不同国家和组织根据各自关于文化产业的理解对文化产业各部分的构成进行了分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产业分为十大类,体育、社会文化活动、环境和自然等都包括在内;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加拿大从版权产业的角度来分类;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和英国侧重于创意产业的角度;日本和韩国则坚持“内容为王”来对文化产业进行分类。中国从产业关联的角度将文化产业分为四类:(1)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2)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必需的辅助生产活动;(3)作为文化产品实物载体或制作(使用、传播、展示)工具的文化用品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4)为实现文化产品生产所需专用设备的生产活动(包括制造和销售)。[4]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对文化产业结构的认识和区分,不同国家和组织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根据已有研究,我们可以对文化产业结构作如下定义:文化产业结构是指文化产业的构成及文化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文化产业结构优化是指协调文化产业内部各行业的比例,选取重点行业发展。2018年国家统计局颁布了新的文化产业分类标准,但由于没有最新统计文献出版,所以,本文参照2012年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将文化产业分为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两个大类,再细分为10个种类,不再保留文化产品三个层次的划分。
一、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早在2012年湖南省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5%;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8)”显示,2017年和2018年指标中,湖南的综合指数排名都是第七,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5]
(一)文化产业总规模持续扩大
文化产业作为湖南省的支柱产业,在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下,湖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不断增长,2013—2017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4.9%,湖南文化产业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从表1可以看出,2017年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的增加值达到2 112.0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3%,占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总增加值34 722亿元比重为6.08%。近五年来,湖南省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占比逐年上升,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及发展势头进一步增强。
表1 2013—2017年度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占比
数据来源:湖南省统计年鉴。
(二)文化需求较快增长
从文化消费需求看,随着文化市场蓬勃发展,城乡居民的休闲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据2018年湖南省统计年鉴,201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1 826元,增长20.6%。农村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440元,增长17.7%。城乡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增速分别高出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速12.5和9.2个百分点。
从文化产业投资需求看,2017年,全省文化产业完成投资2 279.47亿元,比上年增长13.9%,高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0.8个百分点。从文化产业三大行业完成投资看,文化制造业、批零业和服务业分别增长4.6%、-3.4%和19.8%。文化服务业投资增长强劲,完成投资额达1 502.33亿元,增速高出全部文化产业投资完成额增速5.9个百分点,分别高出文化制造业和文化批零业投资完成额增速15.2和23.2个百分点,引领增长的地位彰显。其中,文化服务业中的文化娱乐业投资完成额增速更是达到了24.4%。
(三)新兴领域成为产业发展新动能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用户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的内容生产方式正在兴起,激发了传统文化业态的创新活力,以出版、广电和媒体为首的传统文化产业不断加快转型步伐,并与新兴文化领域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文化核心领域中。2017年湖南省广告服务、设计服务等为主的创意设计类实现增加值212.81亿元,比上年增长48.46亿元,增长率为29.49%;以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等为主的文化传播渠道类实现增加值346.04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6.38%。“互联网+文化”融合是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数字经济、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全新的文化生产体系,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等新型传播渠道和文化内容平台正推动文化产业加速融合,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能。
二、湖南省文化产业结构特征
(一)湖南文化产业区域结构不平衡
长株潭地区以长沙为核心,无论从面积上还是经济体量上都很大,发达程度甚至可以与东部地区相媲美。而其他地区因为占地比重相对较小,经济发展相对欠缺,文化发展也相对不够成熟。由此而形成湖南文化产业区域结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长株潭地区与大湘南、环洞庭湖地区等省内其他地域的差异上。[6]我们可以从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个数、单位平均营业收入、营业收入的数据来进行分析(见表2)。
表2 2017年全省及市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单位平均营业收入及营业收入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湖南省统计年鉴。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1)长株潭地区是全省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2017年,长株潭地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1 602家,占全省的比重为50.7%;单位平均营业收入达17 427万元,超过全省单位平均营业收入水平3 558万元;实现营业收入2 791.79亿元,占全省63.7%。(2)洞庭湖地区的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544家,占全省17.2%;单位平均营业收入1 1767万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少2 102万元;实现营业收入640.12亿元,占全省14.6。(3)湘南地区的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466家,占全省14.7%;单位平均营业收入11 979万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少1 890万元;实现营业收入558.2亿元,占全省12.7%。(4)大湘西地区的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550家,占全省17.4%;单位平均营业收入7 184万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少6 685万元;实现营业收入395.11亿元,占全省9%。
(二)湖南文化产业行业结构分化严重
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标准,湖南已覆盖文化产业十大类行业,建立起门类齐全的文化和创意产业体系。但从文化产业十大行业类别来看,行业分化比较严重。作为文化产业的主体,文化产品生产主要包括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和工艺美术品的生产,这七个门类的产业总产出占比和产业增加值占比都比较低;而文化用品和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的产业总产出占比和产业增加值占比比较高(见表3)。2017年,湖南规模以上主体文化产业占比为26.9%,比全国的47.6%低了20.7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以及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等新型文化产业发展不充分,增速较低,位次靠后,文化产业主体发展还不够充足。
表3 文化和创意产业总产出、增加值占比/%
数据来源:湖南省统计年鉴。
(三)湖南文化产业层次结构滞留于低端
湖南文化产业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投资,投资偏好于低端文化产业和传统文化产业,而在文化产业技术投入方面明显不足,这最终影响了文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形成,导致了湖南文化产业结构低端化局面:(1)文化制造业比重偏高,批发零售业和服务业比重偏低。2016上半年,湖南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总产出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总产出占比有所提高,由上年同期的14.6%上升到15.4%,但与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占比(83%)相比,差距很大。(2)文化制造业内部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作为湖南特色产业的焰火、鞭炮产品制造占全部文化制造业比重达到42.4%;文化服务业行业中,网吧占比达到10.8%;(3)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等新型文化产业发展不充分。2017年,湖南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占比仅为1.6%,作为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占比仅为6%,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1和6.9个百分点,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8.5%)比全国平均增速(34.6%)低了26.1个百分点(见表4)。
表4 2017年湖南与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营业收入构成
数据来源:湖南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四)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湖南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数量不断增加,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文化和创意产业规模以上法人单位数量由2012年的1 309个增加到2017年的3 162个,增长了94.2%。2017年,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企业1 508家,比上年增长3.9%;文化批零业企业429家,增长10.9%;文化服务业企业个数达1225家,增长42.8%。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企业个数增速分别高出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和文化批零业增速38.9和31.9个百分点。在2017年同比新增的465家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中,新增文化服务业企业共计367家,占比为78.9%。
湖南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加,创造出大量就业岗位。但是,湖南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不容乐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不仅总量储备不够,而且结构亦不合理。首先是各类文化创意技术人才缺乏。人才培养的相对滞后,使得网络媒体、数字动漫、网络游戏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人才供不应求。其次,懂生产、善经营、会策划的复合型人才短缺,会结合中国实际开拓国际市场的国际文化创意人才更是凤毛麟角。第三,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掌握高新技术、精通经营管理的高端人才极端匮乏,已成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三、湖南省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对策
(一)调整区域文化产业结构
以长株潭为核心,整合大湘南、环洞庭湖和大湘西地区的文化资源,优化湖南文化产业布局。长株潭优选主导产业是文化创意与设计行业,具体包括艺术创意、动漫游戏、设计、网络、文化产品数字制作、文化会展等,大湘南、环洞庭湖和大湘西地区重点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如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民族演艺、文化旅游、民族文化会展等,从而形成湖南各地市州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同时,湖南要探索特色区域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建立特色市(县)、特色镇(乡)、特色街道、特色村等,走特色化、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7]在整合各地文化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实现湖南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
(二)大力发展文化主体产业
无论是借鉴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经验,还是按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发展创意设计等新型文化产业都是湖南省的努力方向。大力发展文化主体产业,提高文化创意设计服务增加值的比重,推动湖南文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1)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创意、设计氛围,不断健全完善创新激励机制;(2)重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人才培养,从制度、体制等方面打造让创新型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的软环境;(3)以专精特新为导向,打造专业化创意和设计中小企业集群。保护“湖南老字号”,挖掘、发展民间传统特色技艺,支持有地方特色的创意和设计企业发展壮大,在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的同时,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4)加大对省级重点文化企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和税收扶持政策。
(三)鼓励创新以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相关职能部门应推动各地市、州实施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计划,形成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产学研用协同体系;设立文化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对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集中突破和重点支持,特别是在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工艺美术品生产等主体文化产业培育出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打造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文化制造业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先进技术和和高端设备对文化制造业进行改造升级,利用文化创意增加文化制造业的附加值。
(四)加快文化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
丰富的文化产业人才资源和合理的人才结构决定了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湖南要加大文化产业人力资本投入及人力资源开发,建立一支合理的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进一步完善落实海外高层次文化创意人才引进政策,简化人才签证办理等程序,激励海外高端人才研究、创新的积极性,发挥出最好潜能,使湖南文化产业在国际化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二是培养文化产业急需的高端人才。高校、企业、政府等多方合作探索建设高端人才培养机制,解决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现象,实现人才培养与文化产业人才需求无缝隙对接,克服高校和社会培养人才存在的短期性、功利性倾向;高校应为文化企业高端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创造条件,比如在课程设计、教材内容选取、师资力量配置、实习条件完善等方面着力。三是建立优化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高校创造条件建立文化艺术人才工作室、打造优质实训基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等多方面协同共建人才培养基地,鼓励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同时,利用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入股等方式留住和激励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