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清朝练兵操场到国际空港“双枢纽”

2019-11-02李圣船

21世纪 2019年10期
关键词:南苑首都机场航站楼

见习记者/李圣船

北京是中国兴办民用航空最早的城市。如今作为首都的北京,现实存在着12座大小各类的机场,但从机场的发展演变来看,清代建成的南苑机场,被誉为“中国航空发祥地”。民国时期建成的西郊机场则成“新中国民航的起步点”。而新中国所建成的首都机场是中国最繁忙的国际空港,与大兴国际机场一起,支撑北京成为国际航空的“双枢纽”的全球地位。

南苑机场——建在清军练兵操场上的机场

距离北京城永定门南十多公里处,有一地名叫南苑。范围从京开高速到京津塘高速,覆盖着南四环和南六环,分属丰台区和大兴区管辖。

古时南苑地区,地势低洼,河沟纵横,水草丰富,生态环境优越,是各种小动物和禽鸟的理想家园。在元朝时,南苑被皇家“圈地”建成狩猎苑,称为“飞放泊”。明朝建立后,苑名为“南海子”,最终到了清朝,苑名最终改为“南苑”,依旧是皇家狩猎或宴请的休闲场所。

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惨遭西方列强洗劫的南苑开始凋敝。《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为偿还赔款,一不做二不休,将南苑割地划分出卖,昔日辉煌的皇家狩猎苑遂被抹灭,成为清末到民国时期的驻兵重地。旌旗猎猎,军令声声。

光绪三十年(1904年),法国为向清政府推销飞机,向北京运来两架小型飞机展示,选择在南苑一练兵操场进行了起降和飞行表演,令清政府对作为近现代科学技术象征的飞机有着极大的兴趣,随后便在1907年把南苑毅军练兵操场改建成简易跑道,播下了中国飞行事业的种子。

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南苑毅军操场上的飞机场和飞机修理厂建成,清朝军咨府还向法国买进一架“法曼”双翼机。而留学日本归来的刘佐成、李宝焌,在国内首次开始研制飞机。随后,清政府又在练兵操场上建了一座飞机试验厂房,此为中国首次由政府主办飞机制造,在南苑立起的这座厂房,也就成了中国的第一个航空工厂。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座机场建成——南苑机场。宣统三年(1911年)南苑大红门正式成立中国最早的飞行器研究所。相对于欧美等国,晚清机场建设水平也并不落后。

民国二年(1913年),北洋政府拨款6万银元对南苑机场跑道进行扩建,并修建房屋一百余间和一座飞机修理厂。同年,建成中国第一所正规航空学校。

民国八年(1919年)以后,北洋政府先后从英国、法国、美国购买了爱佛罗、高德隆、道济等型号飞机135架,开始建立空军并展开民航事业。早期中国进口的英国爱佛罗教练机,也曾最先在南苑机场使用。

民国九年(1920年),北洋政府交通部开辟的北京-上海航线京津航段使用的飞机从该机场起飞。1931年~1937年,中国航空公司和欧亚航空公司也在此机场起降飞机。

值得一提的是,民国三年(1914年),南苑航校的飞机维修厂自行设计制造出中国最早的军用飞机和第一架水上飞机,让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四个可以自行制造飞机的国家。而南苑航校修理厂,在20世纪50年代,演变成为新中国第一座火箭总装厂。

因张作霖攻占北京后把教学等器材搬至东北,南苑航校办完四期后停办,但培养出100多名最早的中国飞行人才,其中有的成为日后中国航空事业的骨干,有的还成为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先驱。

因此可以说,“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都是从南苑机场起步的”。

七七事变后,南苑机场被侵华日军占领。抗日战争胜利至解放前,该机场由军民合用,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运输公司在此起降飞机。南苑机场是国民政府和中华民国空军在北平的重要机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第一个飞行中队在南苑机场成立,此后南苑机场一直都是军用机场,从开国大典到历次国庆阅兵,南苑机场都是空、地受阅部队的训练场地,外国的飞行表演队的飞行表演也要在这里举行。

1957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访问中国时,乘坐的图-104型飞机曾在此起降。几经扩建的南苑机场,可起降大型飞机。

1986年,中国联航在南苑机场成立,南苑机场才由军用机场改为了军民两用机场,并且成为中国联航的基地机场。2010年中国联航划归东航旗下后运力增大,2017年南苑机场客运量595万。

2019年,大兴国际机场建成。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等天合联盟的全部会员航空公司将搬迁至此。此时,南苑机场,在见证旧中国向新中国迈进的一百多年历史的同时,也胜利完成民航运输的各历史阶段的使命。

西郊机场——“要坐中国人驾驶的飞机”

西郊机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境内,在著名景区香山以东、颐和园以南,紧邻西四环外侧,距天安门13公里,是离北京市区较近的一座机场。该机场是现时专门接送国家党政军要员出入北京以及其他军事用途的军用机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侵华日军攻占北平。为扩大侵略,侵华日军和伪政府旋即在第二年修建“西苑机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国民党接收,由原中央航空运输公司和中国航空公司在此机场设立航空站。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航空处正式接管西苑机场,成立了由前国民党飞行员组成的华北空运大队,更名“西苑机场”为“西郊机场”。

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和中央军委领导及警卫团、工作人员由西柏坡向北平(北京)进发,这一天被毛主席称为“进京赶考日”。

1949年3月25日,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在西郊机场举行隆重的阅兵式,西郊机场见证了“进京赶考”的壮举。当天下午3点整,毛主席身着灰色大衣,在阅兵总指挥刘亚楼陪同下,乘坐美制敞篷吉普车,由南向北检阅受阅部队。陪同检阅的有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等党和军队领导人。傅作义、李济深、黄炎培、沈钧儒、郭沫若以及160多位民主人士和广大群众应邀观看了阅兵式。

新中国成立后,西郊机场为军民合用。1949年11月9日“两航”起义时,中航总经理刘敬宜、央航总经理陈卓林乘坐的CV-240型带队长机降落在北京西郊机场。该机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民航拥有的第一架飞机。

1949年12月~1954年12月,军委民航局、中苏航空公司、中国人民航空公司曾先后使用西郊机场运营。

1952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经毛主席批准,西郊机场为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举办盛大起飞典礼。

1956年4月,毛主席将在西郊机场乘飞机南方视察,明确要求刘亚楼“要坐中国人驾驶的飞机”。据有关资料统计,毛主席一生坐过26次飞机,除去重庆谈判和去苏联访问,其余24次,全是在西郊机场乘坐中国人驾驶的飞机。伟人的号召,无疑积极推进了新中国对飞行人才的培养,让西郊机场成为新中国民航发展的起步点。

1955年1月~1958年2月,民航北京管理处以此为基地经营民航运输业务。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庆典时,所有在天安门上空飞过用于展示的飞机都从该机场起飞,然后到南苑机场降落。

首都机场——中国最繁忙的国际空港

新中国成立后,民航事业稳步发展,民用机场建设经历了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具备简单功能到逐步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1953年12月3日,经政务院批准,周恩来总理亲自为首都机场确定场址,选在当时属河北省顺义县天竺镇,由北京市朝阳区管辖。后顺义划归北京管辖,但机场仍属朝阳区管辖。

1954年,新建首都机场工程项目正式启动,经过三年多的建设,1958年3月首都机场建成并投入使用。所有原来在西郊机场和南苑机场起降的民航班机和包机,都要改在新机场起降。这是新中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兴建的现代化大型民用机场,新中国民航也从此有了一个功能较为完备、条件较好的民用机场。经过60多年来多次改建扩容,首都机场已成为世界超大型机场,2018年民航局公开资料显示,首都机场旅客吞吐超过1亿人次,居全国首位,稳居“第一国门”头把交椅。

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在华北地区,民航虽然陆续建设了一批民用机场,但大多数机场规模较小。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解冻,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渐增多,首都机场的国际航线随之增多。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与世界交往的不断扩大,为适应大型喷气式客机的起降需要,首都机场进行了不断的改建扩容。

第一次扩容,周总理亲定候机楼设计方针。首都机场刚刚建成时,仅有一座小型候机楼,称为机场南楼。原跑道长2500米,宽80米。指挥调度、通信导航及灯光助航等设备,也是按当时的水平设置的。

1965年,机场进行了扩建,将跑道延长至3200米、增建了6个停机位。1974年8月机场第二次扩建动工,1980年候机楼落成,建筑面积为6万平方米,比原候机楼大5倍,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为1500人次。到1984年,历时10年建成了中国第一座拥有两条跑道的民用机场,可以起降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民航波音747型客机。其间,新建的首都机场航站楼于1980年被评为北京市十大建筑之一。“七五”期间,民航陆续引进大型中、远程宽体式喷气飞机,使民航机场在建设标准、规模以及安全保障等各方面不断提高。

第二次扩容,T2航站楼拿下“鲁班奖”。1995年10月,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动工。此次扩建被列为国家“九五”重点工程,其投资金额、建设规模、配套项目当时均堪称我国民航建设史之最。其中,航站楼是整个扩建的核心工程。新航站楼建筑面积为32.7万平方米,大概相当于两个人民大会堂的面积。

1999年11月,2号航站楼正式启用,之后很快就创造了日进出港飞机640个航班的亚洲纪录。2号航站楼工程获得了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鲁班”奖。

随着航空运输需求量日益增长,国家对民航机场建设的投资比重逐年增多,首都机场经过两次大规模改扩建成为4E级机场,机场内建有当时我国民航最大的综合性飞机维修基地(AMECO),拥有亚洲最大的机库和飞机维修设施设备以及先进的服务设施设备,是全国枢纽机场和航空客货运集散中心。

第三次扩容,建成T3跨入世界超大型机场行列。200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启动了以3号航站区为核心的第三次大规模扩建,建设用地22200亩。

2004年3月,机场第3次大规模扩建正式启动。2008年2月29日,T3航站楼和第三条跑道建成投入使用。总面积98.6万平方米的T3航站楼,相当于T1和T2建筑面积总和的两倍,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单体航站楼,被称作“巨无霸”。

首都国际机场成为当时亚太地区首个拥有3个航站楼总面积140多万平方米、3条跑道、双塔台同时运行的大型航空枢纽机场,昂首跨入世界超大型机场行列。

大兴机场——新世界七大奇迹

2000年,提出北京新机场建设规划。2012年11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作为首都重大标志性工程——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项目。场址位于北京大兴榆垡镇,占地43000亩。建设规模按照2025年机场旅客吞吐量7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飞机起降量62万架次的目标设计,飞行区等级4F,总投资790亿元。

2014年12月北京新机场举行开工典礼。2015年全面开工。2017年12月31日,航站楼工程实现功能性封顶封围。2018年9月,北京新机场名称确定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2019年4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主航站楼装修收尾,如意祥云造型亮相。5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成功试飞。

2019年8月26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圆满完成IIIB(3B)进近着陆、HUDRVR75米起飞和国产四级A-SMGCS系统试飞项目。

大兴机场与首都机场一样,同是超大型国际航空综合交通枢纽。大兴机场可满足7200万人次的设计能力,完成了全球最大机场客运大楼的概念设计,被外媒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

首都机场与大兴机场国际空港“双枢纽”将成为国家发展的新动力源。同时,从清朝练兵操场到“双枢纽”的百年演变历程,折射出的正是新中国成立70年及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与世界共融交往的不断扩大。

猜你喜欢

南苑首都机场航站楼
金华市南苑小学简介
基于WF-IoT融合物联网的控制技术在航站楼内的应用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光环境模拟在航站楼高大空间照明设计中的应用
清代南苑的历史发展及其功能
植物在航站楼室内环境中的应用
首都机场的民航客机(上)
首都机场的民航客机(下)
南苑机场倒计时
中国第一航校——南苑航校